經濟發展
以全面建設經濟強鎮為目標,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基礎奠基、產業富民、城鎮帶動、科技支撐”的工作思路,圍繞一條主線(新農村建設),強化四項建設(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秀美山川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主攻六個重點(退耕還林、草畜產業、農田水利、農業生產、計畫生育、棚栽業),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6年底,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743萬元,同比增長18%,財政收入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31元。
基礎建設
基礎建設方興未艾。校舍、農田、道路、人畜飲水、通電通訊、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躍式發展。全鎮農田總面積達到23895畝,人均達到3.1畝,機井10眼,四級砂石路3條45公里,實現賀咀柏油路15公里;實施了3個村民小組71戶340 人的移民搬遷工程;通電率、電視入戶率達到了100%,電話通信率達到了98%,城鎮服務功能逐步增強。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初具規模。遵循市場規律和農民意願,立足保全鎮實際,突出以秦川牛、奶牛為主的養殖業,配備專職技術人員為養畜戶提供技術服務。目前全鎮建成了100頭奶牛養殖場1個,100頭上以養豬場3個,1000隻以上養雞場2個,1000隻以上養鴿場1個,100隻以上養大雁場1個。
農業發展
種植業穩步發展。農業生產實現“三化”目標(播種區域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每年全鎮種植谷、豆、薯三大特色農作物穩定在2萬畝以上。在穩定現有糧食生產面積的基礎上,積極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引進優育品種,實行財、技、物集中投入,保證了糧食生產高產、高效。
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營造環境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牽引下,非公有制經濟由餐飲、建材、商貿、勞務四大領域向養殖、種植、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拓展延伸,全鎮個體私營企業總數達1500多家,從業人數15600餘人,逐步形成以餐飲、建材、商貿、運輸為龍頭的企業群體,帶動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退耕還林初見成效。堅持以山川秀美建設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精心實施了退耕還林、德援造林、綠色通道、明星流域工程,共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103076畝(其中退耕57636畝,荒山45440畝)。全鎮退耕還林面積合格率達到98%,保存率、成活率均達到90%以上。
後續產業日益壯大。全鎮各類棚菜總量達到660棚,棚均收入6000元以上,建成經濟林園16個5000畝。發展夏克洛豬、銀川肉雜紅雞、美國肉鴿等特種養殖21戶。通過加工業的帶動和生產基地聯結,初步形成種、養、產、加、銷功能齊全的產業鏈。
三大推手助保全古鎮換新顏
“家鄉變得越來越美了!”日前,在廣州打工多年的陳新回到家鄉保全,站在梅子山頂遠眺,俯瞰城在湖邊、湖在城中的詩意水鄉,由衷地發出感慨。
近年來,保全鎮以規劃、建設、管理三大推手,堅持“美化一山一水、潔淨一村一組、文明一言一行、服務一點一滴”,讓這座千年古鎮依然煥發著青春的容顏。
該鎮突出規劃引領作用,推動新型城鎮化。先後編制完善《保全鎮總體規劃》、《保全鎮城鄉統籌發展規劃》、《全鎮旅遊總體規劃》等城鄉建設規劃,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板塊集中、商貿向鎮區集中”的要求,實施“四輪”驅動,“五旅”融合,初步形成了以鄉村公園、石雕文化產業園、千年老街、度假休閒區、新型工業為主體的“六大板塊”,使千年古鎮重新煥發出青春容顏。
該鎮還把建設田園風光的理念貫穿於新農村建設中,大力實施“七改”,加強村莊整治和綠化,讓家園變花園,形成了一批房屋布局有秩序、田園庭院四季綠的新村落。
同時,該鎮引進外地先進管理經驗,把城鎮管理理念植入日常監管中,加強鎮區秩序管理。利用電視差轉台、宣傳欄等,加強宣傳教育,並定期不定期對居民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公開曝光,以提高廣大居民對城鎮管理的認知度和配合度。
如今的保全,不但成為武漢後花園裡賞心悅目的生態園、產業園,還吸引了大批外地人來保全經商居住、投資興業。(胡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