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保全石雕,位於湖北省大冶市保全鎮,從唐朝開始,便開山取石,世代相傳。“大冶石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冶保全石雕
- 地理位置:湖北省大冶市
- 性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出處:尹氏家譜
簡介,歷史,傳承,保護,廣場,
簡介
當你走進這個與石頭結了緣的村落,就好像走進了王國。腳下踩的是青石板的路,踏的是石條台階,一個近兩百戶人家的灣子,家家戶戶的大門,不管是舊社會遺存下來的老房子,還是現在新建的樓房,清一色的石頭門甲、石頭托楔、石頭仄聯。 連窗戶、後門,也都是石頭的,有的甚至連住房牆壁都是石頭砌成的。特別是各家大門頂上那塊近一平方米的石頭仄聯,格外引人注目,塊塊稱得上是石雕藝術作品。什麼“喜雀鬧梅”、“松鶴同春”、“二龍戲珠 ”、“雙鳳朝陽”、“五福捧壽”、“四季如意”……等等,不僅圖案設計精美,而且雕刻十分細膩,使人打飽眼福,令人稱絕。
昔日的尹解元村,水路交通極其便利,山腳下,大門口都能停靠木船,船隻經保全湖,過樊口而入長江。有了這條黃金水道,無疑溝通了尹解元村與外界的聯繫。加上村對面鳳凰山的青石,薀藏量大,質地優良,層次分明,易於開採。因此,該村的祖先們,充分利用了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在打魚種田之餘,靠山取石,依水行船,乾起了石頭加工業。這樣一代傳一代,到底打了多少代,只有村對面鳳凰山上那壁立千仞的採石場,才是最好的見證。
歷史
據《尹氏家譜》載,在唐朝的時候,尹家由甘肅天水遷到江西,若干年後又由江西瑞昌遷至湖北陽新,而後又遷於大冶石板橋,再搬尹解元。在尹解元落業的第一代即解元公,因此得名。石雕從其“國”字輩到“成”字輩,已20代了。
傳統的民間石雕技藝。保全鎮尹解元村的先人,從唐朝開始,便開山取石,依石而雕,從此石雕工藝世代相傳,他們憑藉一錘一鏨,化石為美,使這門技藝日臻成熟。石雕器具主要是錘子、鑿子、鏨子、鐺子、尺等。
大江南北、歷朝歷代,他們留下了大批的民間石雕藝術珍品。在武漢東湖公園,聳立著名聞遐邇的寓言石雕:《曾子不說謊》、《盲人摸象》、《射手和賣油翁》、《獵人爭雁》,其造型栩栩如生,藝術地再現了幾個詼諧而富於寓意的故事情節。這組石雕,是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劉政德先生設計,保全尹解元石雕藝人製作的,1987年獲全國城市雕塑優秀作品最佳獎。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石雕藝術精品,同時為學生課本的示範作品。1986年出自尹解元村的一隻青石小獅子,在湖北省工藝美術展覽中獲二等獎,並參加1987年的中國首屆藝術節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現仍珍藏在尹解元村的古代精品有浮雕《漁樵耕讀》,系清代民間藝人尹光德創作,其長1米許,高0.7米,構圖嚴整,畫面對稱、均衡,透視也較準確,而又富有裝飾趣味,對畫面每一物象,精心雕刻得惟妙惟肖, 是一件精緻的浮雕作品。構思得巧妙,含意深刻。
透雕技藝要求甚高,它要求在堅硬的石料上進行鏤空雕刻。武漢歸元寺的空燈就是出自尹解元石雕藝人之手,還有“大門斗拱上的獅子”也是鏤空透雕作品,可與宮廷藝術相媲美。“姜太公釣魚”的石窗子、現代人在晴川閣的作品“獅子”、“丹鳳朝陽”等取材廣泛,構思巧妙,寓意深邃,都達到了異曲同工的效果。
尹解元石雕藝人製作的石雕品種,主要有如下幾類:生產類的石雕 ;生活類的石雕 ;建築類的石雕 ;裝飾類的石雕;紀念類的石雕 ;信仰類的石雕等。在這些種類的石雕中尤以碑碣和石獅為主要產品。
尤其值得驕傲的是,1957年,由保全鎮尹解元村的尹獻明、尹本秀兩人帶隊的湖北省石雕隊,北上京城,參加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建設工程,並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傳承
唐朝至今,尹氏家族世代傳承,按其宗派石雕技藝傳承輩份譜係為:“國湯均立字日永光中興文獻本維章傳家禮儀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尹維權、尹本馬、尹國安等。主要傳承:(前面不清)尹獻芬(光緒丙戌年)-尹興廷(光緒戊戌年)-尹本喜(民國壬子年)-尹維松(70多歲)-尹維權(62歲)-尹維清-尹章立-尹國安。 其具有:世代沿襲傳承,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實用性和裝飾性;民間石雕工藝淵源久遠,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格與地區特色;作品流傳範圍廣等等特點。
藝人們在傳承技藝的同時,既為社會提供了精美的藝術品,給人們精神享受,又曾經發展經濟,創造了經濟效益,據不完全統計,一個普通石匠,一年靠打石頭可賺近萬餘。1996年11月保全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石雕藝術家們將進一步繼承、開發、利用這一傳統的民間工藝,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著力為裝扮華廈的錦山秀水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美化人民的生活,鋪錦添繡,溢香放彩。
保全尹解元民間石雕藝術,長期代代傳承,積累了豐富的石雕技藝,創造了數以千計的石雕藝術精品,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具有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可稱之為民間石雕藝術之魂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尹維權、尹本馬、尹國安等。
由於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加上現代文明的衝擊,尹解元石雕的技藝、製作器具等,傳統的民間石雕技藝的繼承已出現青黃不接、斷層。年輕人大都不願意從事這一傳統的民間石雕手工技藝的行當了,傳統工藝瀕臨失傳。
保護
現代技術其實不能取代傳統的民間石雕工藝,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搶救和保護傳統的優秀文化遺產,石雕技藝亟待我們予以保護。
大冶市、保全鎮兩級政府已採取了多項措施,對尹解元石雕傳統技藝進行搶救保護。投入10000餘元,進行調研。20000元製作申報文本、攝影、專題片等。保存文學、圖片、影像資料。加強輿論宣傳,藉助社會力量,協調組織村民繼續承襲石雕,這一民間美術的技藝。早在1994年成立了保全鎮石雕藝術研究會。
大冶市、保全鎮兩級人民政府,將進一步抓好尹解元石雕技藝的搶救保護工作,尤其是器具、傳統的民間石雕技藝及其傳承的相關民俗事項等。編輯出版尹解元石雕工藝的書籍,以介紹其工藝特點和優秀作品。
大冶市文體局、大冶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負責督辦、檢查。建立保護機制,市文化館負責業務指導,加強理論研究;文化館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建立獎勵機制。
廣場
牌坊、涼亭、九龍壁、龍柱、欄桿……15日,大冶市保全鎮楓林村尹解元石雕文化廣場竣工,“石雕故里”終於有了標誌性建築。
作為石雕故里,以尹解元石雕為代表的保全石雕文化源遠流長、內涵深厚,是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尹解元的先人,從唐朝開始便開山取石,依石而雕,從此石雕工藝世代相傳。大江南北、歷朝歷代,他們參與建設的亭台樓閣不計其數,留下了大批民間石雕藝術珍品。目前,大冶尹解元石雕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繼承和發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冶市保全鎮楓林村尹解元自然村共投資320餘萬元,在該村新建了一座尹解元石雕文化廣場,整個廣場分石雕藝術作品區、企業介紹區、現場製作區、文化休閒娛樂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