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討論產品保修期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方法。涵蓋的內容包括產品保修相關的基本概念,保修期數據的收集方法、建模方法、通過收集的數據預計保修期花費的方法、基於保修期數據改進產品的方法以及套用案例。在工具與技術上,本書重點討論一維和二維保修的保修索賠建模與保修費用預計方法,同時介紹統計分析和統計推斷的一些基礎工具,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保修數據分析,舉例說明了多種產品的索賠和補充數據。全書不僅闡述產品保修數據分析相關理論,而且提出能夠指導工程套用的可行方法,具有很強的工程參考價值和教學研究價值。本書主要面向從事產品可靠性研究的科研人員、項目管理者,也可作為可靠性工程、管理工程等學科的教師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資料。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述1
1.1引言1
1.2產品1
1.2.1產品分類2
1.2.2產品複雜性3
1.3產品性能4
1.3.1概念4
1.3.2產品故障4
1.3.3消費者視角5
1.4產品保修5
1.4.1保修概念5
1.4.2生產者視角6
1.4.3保修費用6
1.5產品可靠性7
1.6保修數據的收集和分析7
1.6.1數據的來源和類型7
1.6.2保修數據分析8
1.6.3關鍵問題8
1.7本書的目的9
1.8本書概要10
參考文獻12
第一篇保修和可靠性
第2章產品保修13
2.1引言13
2.2保修研究13
2.3保修的三個視角14
2.4保修的分類15
2.4.1默認保修15
2.4.2協定保修15
2.4.3協定保修的分類15
2.5一維保修17
2.5.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保修17
2.5.2重新計算保修期的保修17
2.6二維保修18
2.7團購保修19
2.8可靠性增長保修202.9延長保修20
2.10保修服務的流程21
2.11保修費用21
2.11.1每單位銷量的保修費用22
2.11.3多次購買產生的壽命周期費用23
2.12保修管理23
2.12.1管理的各個階段23
2.12.2保修數據在管理中的作用25
參考文獻25
第3章可靠性26
3.1引言26
3.2基本概念26
3.2.1產品性能退化26
3.2.2故障27
3.2.3失效模式27
3.2.4失效原因和分類27
3.2.5失效機理28
3.3產品壽命周期28
3.3.1標準產品28
3.3.2定製產品29
3.4產品可靠性29
3.4.1概念與定義29
3.4.2產品壽命周期視角30
3.5模型與建模過程31
3.5.1模型的作用31
3.5.2建模過程31
3.6首次失效與可靠性建模33
3.6.1基本結果33
3.6.2設計可靠性35
3.6.3生產製造品質差異的影響35
3.6.4使用模式37
3.6.5使用強度(工作載荷)37
3.6.6有關使用的其他概念39
3.7時變失效建模39
3.7.1不可修產品39
3.7.2可修產品40
3.8建立產品可靠性和部件可靠性的關係40
3.8.2故障樹分析41
3.8.3結構功能與產品可靠性41
3.9保修與可靠性42
參考文獻43
第二篇保修數據收集
第4章保修索賠數據44
4.1引言44
4.2數據、信息與知識44
4.3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45
4.3.1信息技術(IT)視角45
4.3.2將非結構化數據轉化成結構化數據45
4.4保修流程46
4.4.1索賠流程46
4.4.2服務流程47
4.5保修索賠數據收集48
4.6保修索賠數據分類49
4.6.1產品數據50
4.6.2客戶數據50
4.6.3服務數據51
4.6.4費用相關數據51
4.7保修索賠數據處理過程中的問題51
4.7.1報告過程中的延誤52
4.7.2未報告的失效52
4.7.3其他問題53
4.7.4信息丟失53
4.8保修索賠數據的使用54
4.8.1保修管理的第一階段54
4.8.2保修管理的第二階段54
4.9當前行業慣例54
4.9.1汽車行業做法55
4.9.2Itron公司做法55
參考文獻56
第5章保修補充數據58
5.1引論58
5.2所需補充數據58
5.3刪失數據59
5.3.1一維保修數據59
5.3.2二維保修60
5.3.3刪失類型60
5.4壽命周期數據61
5.4.1數據源61
5.4.2數據分類62
5.5投產前數據63
5.5.1可行性研究階段數據(D-Ⅰ-6)63
5.5.2產品設計階段數據(D-Ⅰ-5)63
5.5.3研發階段數據(D-Ⅰ-5)64
5.6生產數據(D-Ⅰ-4)64
5.7停產後數據65
5.7.1市場行銷階段數據(D-Ⅰ-3)65
5.7.2零售商數據(D-Ⅰ-2)65
5.7.3保修(延長保修)數據(D-Ⅰ-1)65
5.7.4使用數據66
5.7.5保修期後的數據66
5.8保修數據的使用66
5.8.1保修管理階段一66
5.8.2保修管理階段二67
5.8.3保修管理階段三68
5.9可追蹤性68
5.10補充數據的問題69
5.11目前的工業實踐69
5.12數據結構特性描述72
5.12.1結構1數據(詳細數據)72
5.12.2結構2數據(計數數據)74
5.12.3結構3數據(離散時間區間的聚合數據)75
5.13數據分析想定77
5.13.1結構1數據想定78
5.13.2結構2數據想定80
5.13.3結構3數據想定81
參考文獻82
第三篇模型,工具和方法
第6章一維保修費用模型83
6.1引言83
6.2保修費用分析的系統特徵描述83
6.2.1保修期84
6.2.2每銷售單位費用的特性描述84
6.3保修費用分析建模86
6.3.1維修策略86
6.3.2使用影響87
6.3.3保修實施87
6.3.4銷售88
6.3.5保修索賠89
6.3.6保修費用90
6.3.7有關分析的一些觀點90
6.3.8符號91
6.4保修費用分析:單位銷售費用91
6.4.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保修策略92
6.4.2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保修策略94
6.4.3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96
6.4.4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97
6.5壽命周期費用分析:單位銷售成本97
6.5.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保修策略98
6.5.2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98
6.6產品壽命周期內的壽命周期費用分析98
6.6.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保修策略99
6.6.2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99
參考文獻100
第7章二維保修費用模型102
7.1引言102
7.2產品的使用102
7.2.1有關使用的概念102
7.2.2對產品可靠性的影響103
7.3保修費用分析的系統特徵描述103
7.3.1保修期103
7.3.2單個產品的費用評定104
7.4保修費用分析建模105
7.4.1保修服務策略105
7.4.2簡化假設106
7.5失效與保修索賠建模(使用類型1)106
7.5.1方法1——不同使用率下的一維模型106
7.5.2方法2——一維複合尺度模型108
7.5.3方法3——二維模型108
7.6單位保修費用分析(方法1)111
7.6.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策略111
7.6.2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112
7.7單位保修費用分析(方法2)113
7.8單位保修費用分析(方法3)113
7.8.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保修策略113
7.8.2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115
7.8.3重新計算保修期的按比例保修策略115
參考文獻116
第8章初步數據分析119
8.1引言119
8.2數據相關問題120
8.2.1大型數據集、數據挖掘與基本分析120
8.2.2度量尺度121
8.2.3失效數據122
8.2.4分析層次123
8.3匯總統計123
8.3.1符號123
8.3.2分位點124
8.3.3中心度量125
8.3.4離差測度126
8.3.5關係測度127
8.3.6通過Minitab進行的
描述性統計127
8.4基本圖形方法128
8.4.1帕累托圖128
8.4.2直方圖129
8.4.3餅圖和其他圖形技術130
8.4.4數據關係的圖形顯示131
8.5機率圖132
8.5.1經驗分布函式132
8.5.2機率圖的計算135
8.5.3WPP圖136
8.5.4其他機率圖137
8.6數據分析中圖形化方法的套用139
8.7模型初步選擇140
參考文獻144
第9章基本統計推斷145
9.1引言145
9.2估計146
9.2.1基本概念146
9.2.2分布147
9.2.3估計量特性147
9.3點估計:極大似然估計法149
9.3.1概念與方法149
9.3.2完全數據的極大似然估計149
9.3.4分組數據的極大似然估計156
9.3.5極大似然估計值屬性156
9.4其他估計方法157
9.4.1矩方法157
9.4.2最小二乘估計159
9.4.3貝葉斯估計159
9.4.4圖解法160
9.5.1基本概念161
9.5.2所選分布的參數置信區間162
9.6假設檢驗165
9.6.1基本概念166
9.6.2假設檢驗和置信區間估計之間的關係167
9.6.3所選分布參數的假設檢驗167
9.6.4兩個總體均值的比較169
9.7容差區間171
9.8非參數化方法172
9.8.1符號檢驗173
9.8.3秩和檢驗174
9.8.4秩相關175
參考文獻176
第10章其他統計方法177
10.1引言177
10.2異常值檢驗177
10.2.1異常值檢驗的圖形化方法178
10.2.2常態分配的異常值檢驗179
10.2.3數據分析中異常值的處理179
10.3.1卡方檢驗180
10.3.2柯爾莫諾夫-斯米爾諾夫檢驗182
10.3.3安德森-達林(A-D)檢驗182
10.3.4針對所選分布、參數估計值的K-S和A-D檢驗182
10.4模型選擇185
10.5兩個或多個總體平均數的比較186
10.5.1完全隨機設計187
10.5.2其他實驗設計的分析189
10.6基本線性回歸191
10.6.1概念、模型和假設191
10.6.2推斷191
10.6.3與相關性分析的關係193
10.7函式參數估計193
10.7.1變異係數的估計194
10.7.2保修費用模型的估算195
10.7.3可靠性估計196
10.8假設檢驗200
10.8.1獨立性檢驗201
10.8.2分布假設檢驗201
10.8.3方差分析中的假設檢驗202
10.8.4回歸分析中的假設檢驗203
參考文獻205
第四篇保修數據分析
第11章一維保修數據分析的非參數方法
11.1引言
11.3結構1數據的分析
11.3.1數據想定1.1
11.3.2數據想定1.2
11.3.3數據想定1.3
11.3.4數據想定1.4
11.4結構2數據的分析
11.4.1數據想定2.1
11.4.2數據想定2.3
11.5結構3數據分析
11.5.1利用想定3.3的數據進行累積分布函式估算
11.5.2“生產月份—服役月份”圖
11.5.3保修索賠與保修索賠率
11.6結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一維保修數據分析的參數方法
12.1引言
12.2數據分析的參數方法
12.2.1基本概念
12.2.2赤池信息準則
12.2.3與非參數方法的比較
12.3結構1數據的分析
12.3.1數據想定1.1
12.3.2數據想定1.2
12.3.3數據想定1.3
12.3.4數據想定1.4
12.4結構2數據分析
12.4.1數據想定2.2
12.4.2數據想定2.4
12.5結構3數據分析
12.6未來保修索賠與費用的預計
12.6.1未來保修索賠
12.6.2未來保修費用
12.6.3其他預計方法
12.6.4示例
12.7結論
參考文獻
第13章一維保修數據參數分析的複雜模型
13.1引言
13.2模型表達
13.2.1競爭風險模型
13.2.2混合模型
13.2.3加速失效時間模型
13.2.4比例風險模型
13.2.5回歸模型
13.2.6不完全維修模型
13.3數據收集與分析
13.3.1數據收集
13.3.2數據分析
13.4通過競爭風險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13.4.1保修數據
13.4.2統計分析
13.5通過混合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13.5.1保修數據
13.5.2統計分析
13.6通過加速時間失效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13.6.1保修數據
13.6.2統計分析
13.6.3威布爾分布
13.7通過比例風險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13.7.1保修數據
13.7.2統計分析
13.8通過回歸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13.8.1保修數據
13.8.2統計分析
13.9通過不完全維修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13.9.1保修數據
13.9.2統計分析
13.10結論
參考文獻
第14章二維保修數據分析的參數方法
14.1引言
14.2數據採集與備選想定
14.2.1索賠數據
14.2.2補充數據
14.2.3備選想定
14.3數據分析
14.3.1數據建模的方法
14.3.2數據分析的非參數方法
14.3.3數據分析的參數方法
14.4數據分析:一維方法[基於使用率]
14.4.1使用率
14.4.2非參數方法
14.4.3參數方法
14.5數據分析:一維方法[複合變數]
14.5.1數據需求
14.5.2參數估計
14.5.3結果分析與套用
14.6基於方法3的分析(雙變數模型表述)
14.6.1非參數方法
14.6.2參數方法
14.7保修索賠預測
14.7.1利用方法1進行預測
14.7.2利用方法2進行預測
14.7.3利用方法3進行預測
參考文獻
第五篇保修管理
第15章通過保修數據改進當前產品和使用
15.1引言
15.2全面質量管理方法
15.2.2問題解決方法
15.2.3根本原因分析
15.3發現並改進問題
15.3.1數據收集
15.3.2數據分析
15.3.3問題分類
15.3.4一些複雜因素
15.3.5說明性案例
15.4客戶相關問題
15.4.1客戶行為
15.4.2問題分類
15.4.3問題解決方案
15.4.4說明性案例
15.5服務相關問題
15.5.1服務提供商
15.5.2服務代理相關問題分類
15.5.3問題解決方案
15.5.4說明性案例
15.6生產相關問題
15.6.1生產過程
15.6.2問題分類
15.6.3問題解決方案
15.6.4說明性案例
15.7設計相關問題
15.7.1設計過程
15.7.2問題分類
15.7.3問題解決方案
15.7.4說明性案例
15.8持續改進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第16章保修數據在新產品研發中的作用
16.1引言
16.2新產品保修決策
16.2.1第一個時期
16.2.2第二個時期
16.2.3第三個時期
16.2.4數據與信息
16.2.5當前狀態
16.2.6說明型案例【汽車保修】
16.3新產品研發過程
16.3.1階段劃分
16.3.2層級劃分
16.3.3時期劃分
16.4新產品研發策略的制定
16.4.1框架
16.4.2一些複雜因素
16.4.3模型角色
16.5策略制定過程中保修數據的使用
16.5.1時期1[可行性研究]
16.5.2時期2、3[設計]
16.5.3時期4、5[研發]
16.5.4時期6[生產]
16.5.5時期7、8[售後]
16.6保修管理
16.6.1組織結構與管理任務
16.6.2保修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第六篇案例研究
第17章案例研究1:空調保修索賠數據分析
17.1引言
17.2研究背景與目標
17.2.1公司和產品描述
17.2.2部件清單
17.2.3保修
17.2.4研究目標
17.3數據
17.3.1索賠數據
17.3.2補充數據
17.3.3數據問題
17.4初步數據分析
17.4.1部件級分析
17.4.2產品級分析
17.5詳細數據分析
17.5.1平均值與中值的比較
17.5.2失效分布的選擇
17.6使用可靠性估計
17.7保修策略比較
17.7.1不重新計算保修期的免費更換保修備選方案
17.7.2備選策略
17.8結論
參考文獻
第18章案例研究2:汽車部件保修索賠數據分析
18.1引言
18.2案例說明
18.2.1部件與保修說明
18.2.2分析目標
18.3分析數據
18.3.1保修索賠數據
18.3.2補充數據
18.3.3數據問題
18.4數據評估和初步分析
18.4.1第一層次——初步分析
18.4.2第二層次——失效模式初步分析
18.4.3第二層次——地區初步分析
18.4.4第三層次——聯合效應的初步分析
18.5基於條件使用率的分析
18.5.1第一層次分析
18.5.2按失效模式的第二層次分析
18.6基於複合尺度模型的分析
18.6.1第一層建模
18.6.2第二層建模
18.7管理意義
18.7.1生產月份—服役月份(MOP-MIS)圖表
18.7.2消除主要失效模式
18.7.3保修索賠與保修費用的預測
18.8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機率理論的基本概念
A.1標量隨機變數
A.1.1分布和密度函式
A.1.2離散分布
A.1.3連續分布和密度函式
A.2兩個或多個隨機變數
A.2.1兩個隨機變數
A.2.2一般情況
附錄B點過程介紹
B.1一維點過程
B.1.1計數過程
B.1.2點過程的均值函式
B.1.3其他過程
B.2二維點過程
附錄C機率圖
C.1數據類型
C.2.1完全數據
C.2.2右刪失數據
C.2.3分組數據
C.3WPP圖
C.3.1理論圖
C.3.2經驗WPP圖
C.3.3模型選擇
C.4其他圖
C.4.1指數機率圖
C.4.2常態分配圖
C.4.3對數正態機率圖
C.4.4最小極值機率圖
C.4.5最大極值機率圖
C.4.6Fréchet機率圖
附錄D統計理論
D.1估計
D.1.1引言
D.1.2估計方法
D.1.3估計量的特性
D.2.1完全數據
D.2.2刪失數據
D.2.3分組數據
D.2.4漸近置信區間和檢驗
D.3隨機變數函式的估計
D.3.1函式的漸近均值和方差
D.3.2隨機變數求和
D.3.3隨機變數的乘積
D.3.4隨機變數的比值
D.4採用最大期望算法求得不完全數據的最大似然估計值
附錄E統計表
附錄F數據集
F.1數據集1[家用空調-Ⅰ]
F.3數據集3[電池失效]
F.4數據集4[粘合劑的粘合強度]
F.5數據集5[液壓系統]
F.7數據集7[風扇失效]
F.8數據集8[工程機械失效和跟蹤數據]
F.9數據集9[飛機空調]
F.10數據集10[柴油機閥座]
F.11數據集11[汽車部件-l]
F.12數據集12[汽車部件-Ⅱ]
F.13數據集13[纖維的拉伸強度]
F.14數據集14[汽車部件-Ⅲ]
F.16數據集16[複印機]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