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依潘龍
- 拉丁學名:Epanteria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蜥形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目: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科:異特龍科
- 屬:依潘龍屬
- 種:合依潘龍(模式種)
- 分布區域:美國
- 時期:侏羅紀晚期的提通階
- 命名人: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 生存時代:1.468億年前晚侏羅紀
- 生存年代:侏羅紀末期提通階
- 特徵:腦袋和前肢中等大小,身材中等
簡介,學分類,
簡介
依潘龍(學名:Epanterias)是種巨型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提通階。依潘龍是由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78年命名,模式種是合依潘龍(E. amplexus),體長12米,體重7噸,是第二大的異特龍科,僅次於食蜥王龍的14米,8.2噸。
依潘龍的化石發現於科羅拉多州的莫里遜組,年代是1.468億年前的侏羅紀末期。化石(編號AMNH 5767)包含三節部分脊椎、一個鳥喙骨、以及一個蹠骨。科普最初認為依潘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依潘龍後來被改歸類於獸腳亞目。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將合依潘龍改歸到異特龍屬內,成為合異特龍(A. amplexus);甚至有科學家提出,這個化石其實是脆弱異特龍(A. fragilis)的超大型個體。依潘龍因其具大體型而著名,身長估計為12米7噸,臀高3.5米,與小型個體的暴龍一樣大。依潘龍也是侏羅紀最大的食肉龍之一,體型只小於蠻龍和食蜥王龍。
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發現依潘龍的化石來自於莫里遜組的較高地層,而脆弱異特龍的化石來自於較低地層,兩者可能生存於不同時代。但他們也提出依潘龍的正模標本缺少可供鑑定的特徵,因此狀態是個疑名。
辨認要訣:腦袋中等大小,身材較大,前肢爪子大小中等偏大。
學分類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異特龍科 Allosauridae |
屬: | 依潘龍屬 Epanterias Cope, 1878 |
種:合依潘龍 E. amplexus Cope, 1878 (模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