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木蘭(硫唑嘌呤片),適應症為本品與皮質類固醇和/或其它免疫抑制劑及治療措施聯用,可防止器官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及肝移植)病人發生的排斥反應。並可減少腎 移植患者對皮質類固醇的需求。通常本品與皮質類固醇和/或其它免疫抑制劑及治療措施聯用或單獨使用,對下列患者的治療可取得臨床療效(包括皮質類固醇減量)。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自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依木蘭
- 藥品類型:處方藥、基本藥物、醫保工傷用藥
- 用途分類:細胞毒性藥物
成份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9H7N7O2S
分子量:277.27
性狀
規格
用法用量
器官移植後,應長期維持治療,否則將會出現預期的排斥反應。
患者在急性或長期治療期間均應可靠地、系統地遵循治療方案,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的治療效果。
當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本品時,請事先參考專家的意見。
[u]器官移植的劑量-成人與兒童:[/u]
[u]首日劑量:[/u]
本品的用藥劑量取決於所採用的免疫治療方案,通常第一天劑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最大達到5mg。
維持劑量:
維持劑量則要根據臨床需要和血液系統的耐受情況而調整,一般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4mg。
[u]其它疾病的治療劑量-成人與兒童:[/u]
一般情況下,本品起始劑量為1~3mg/kg/日,在持續治療期間,根據臨床反應(可能數月或數周內並無反應)和血液系統的耐受性情況在此範圍內作相應調整。
當治療效果明顯時,應考慮將用藥量減至能保持療效的最低劑量,作為維持劑量。如果3個月內病情無改善,則應考慮停用本品。
本品的維持劑量從低於每日每公斤體重1mg到每日每公斤體重3mg不等,取決於臨床治療的需要和病人的個體反應,包括血液系統的耐受性。
伴有肝和/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採用推薦劑量範圍的下限值(參見[注意事項])。
本品絕不可掰開或弄碎,外包裝破裂後不得接受,手持膜衣完整的本品無害,也無須另外採取其它保護措施。
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非常罕見:史蒂文斯-詹森綜合徵(Stevens-Johnson Syndrome)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
臨床可觀察到以下幾種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發熱、寒戰、疹病、皮疹、脈管炎、肌痛、關節痛、低 血壓、肝腎功能失調和膽汁鬱積(參見胃腸道反應部分)。
多數情況下,重複給藥證明不良反應與本品相關。
大多數不良反應在立即停止服用硫唑嘌呤並給予適宜的支持性循環治療後消失。
曾有報導極個別病例因明顯病變而導致死亡。
當出現本品過敏反應後,應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慎重考慮繼續使用本品治療的必要性。
致癌性(參見[注意事項]):
[u]良性和惡性腫瘤(包括囊腫和息肉)[/u]
罕見:腫瘤、包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其他惡性腫瘤,尤其是皮膚癌(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肉瘤(卡波氏肉瘤和非卡波氏肉瘤)以及原位子宮頸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骨髓發育不良。(參見[注意事項])
接受免疫抑制的患者,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其它惡性腫瘤,尤其是皮膚癌(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肉瘤(卡波氏肉瘤和非卡波氏肉瘤)和原位子宮頸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特別是接受衝擊性治療的移植患者,該治療應維持在最低的有效劑量水平。免疫抑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的危險性與普通人群相比有所增加,看起來至少與疾病本身部分有關。
罕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骨髓發育不良(部分與染色體異常有關)的報告。
[u]造血功能:[/u]
本品可能與骨髓功能抑制作用有關,此作用呈劑量相關性,且通常可逆。最常見的是白細胞減少症,有時為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罕見粒細胞缺乏症,全血細胞減少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上述情況多數發生在預先有到骨髓中毒傾向的患者中,如TPMP缺乏、肝腎功能不良以及同時接受別嘌呤醇治療而本品減量失敗的患者。(參見[藥物相互作用])
平均紅細胞容量和紅細胞血紅蛋白量增加與接受本品治療有關,這種改變是可逆轉的,呈劑量依賴關係。也曾觀察到有巨幼紅細胞性骨髓改變,但罕見嚴重的巨紅細胞性貧血及紅細胞發育不全。
[u]易感性:[/u]
接受本品單獨治療或與其它免疫抑制劑聯合用藥,特別是皮質類固醇製劑,患者對病毒、真菌和細菌感染的易感染性增加。
[u]胃腸道反應:[/u]
少數病人在首次服用本品後出現噁心,餐後服藥可以緩解。
接受免疫抑制療法的器官移植病人曾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結腸炎、憩室炎及腸穿孔,但其病源學仍未確立,同時也不排除此反應使用大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有關。曾有報告指出,腸炎患者使用本品後,可導致嚴重腹瀉,重複用藥後,腹瀉重複發生。當此類患者使用本品時,應謹記病情惡化可能與藥物有關。
曾有少數病人接受本品治療後出現胰腺炎的報告,尤其是已診斷出腸炎的腎移植患者。雖已證實個別病例重複用藥後,反應再次發生,但仍難以確定胰腺炎與使用某種藥物有關。
接受本品治療,偶爾會出現膽汁鬱積和肝功能衰退的報告,通常停藥後可恢復。上述情況與過敏反應的體徵和症狀有關(參見過敏反應)
罕見、致命的肝臟受損與長期服用硫唑嘌呤有關,主要是器官移植病人。組織學檢查包括竇狀隙擴張、紫癜性肝炎、靜脈閉塞疾病和小結再生性增生。有些病例停用硫唑嘌呤後可獲得短期或長期的肝臟組織學,體徵和症狀改善。
[u]肺部反應:[/u]
出現可逆轉性肺炎的報告極為罕見。
[u]脫髮:[/u]
個別病人由於同時服用硫唑嘌呤和其它免疫抑制劑而出現脫髮現象,大多數情況下無需停藥可自行緩解,故脫髮與硫唑嘌呤治療是否有關還不能確定。
本品自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19日使用期間,收到2例不良事件報告,分別為過敏性哮喘和手顫,判斷可能與用病有關。
禁忌
對6-硫唑嘌呤(6-MP)過敏者也可能對本品過敏。
注意事項
使用本品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只有當確保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能夠得到充分的不良反應監測時,方可用藥。
在治療的前8周內,應至少每周進行一次包括血小板在內的全血細胞計數檢查;如果大劑量給藥或病人肝和/或腎功能不全時,應增加全血細胞計數檢查頻率。此後,檢查次數可以減少,但仍建議每月檢查一次,或至少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應告知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在出現任何感染、意外損傷、出血、或其它骨髓抑制表現時,立即通知醫師。
腎和/或肝功能不全
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本品時,需特別注意備註系統的監測,並降低用藥劑量。
本品的毒性可能隨腎功能不全而增強,但並未被對照研究結果所證實。儘管如此,仍建議按照正常劑量的下限給藥,並應密切監測血液系統的反應,如出現血液學毒性,應進一步降低藥物劑量。
對肝功能損傷患者進行本品治療時也應注意,定期檢查全血細胞計數和肝功能。由於本品在此類病人體內的代謝可能受影響,因此本品應按照推薦劑量的下限給藥。當出現肝臟或血液學毒性時,應時一步降低藥物劑量。
有限的證據顯示,使用本品對患有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缺乏症(累-奈氏綜合徵,Lcsch-Nyhansyndrome)的病人不利,因此,本品不套用於此類代謝疾病的患者。
同時接受或近期內剛完成細胞生長抑制劑/骨髓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慎用本品。(參見[藥物相互作用])
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禁用活疫苗。(參見[藥物相互作用])
個別患者有遺傳性硫嘌呤甲基轉移酶(TPMT)缺乏症的病人,可能對硫唑嘌呤的骨髓抑制作用異常敏感,在接受依木蘭[sup]®[/sup]治療初期,有快速形成骨髓抑制的傾向,合併使用TPMT抑制劑如:奧沙拉秦、美沙拉秦或柳氮磺吡啶後,此作用會加重。在接受6-巰基嘌呤(硫唑嘌呤活性代謝物)聯合其它細胞毒藥物(見[不良反應])治療的患者中,報導在TPMT活性降低及繼發性白血病和骨髓發育不良之間可能存在聯繫。
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其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其它惡性腫瘤,尤其是皮膚癌(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肉瘤(卡波氏肉瘤和非卡波氏肉瘤)以及原位子宮頸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該危險性看起來與接受免疫抑制的強度和療程有關而與使用的藥物各類無關。曾有報導,減少或終止免疫抑制劑可能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卡波氏肉瘤部分或完全退化有關。接受多種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的患者會面臨免疫過度抑制的危險,因此該治療應維持在最低的有效劑量水平。患皮膚癌危險性增加的患者,應通過使用保護性衣裝和使用高保護係數的防曬用品,以儘量減少對日光和紫外光線的暴露。(參見[不良反應])
同所有細胞毒性化療藥物一樣,使用本品治療患者的配偶需採取充分的避孕措施。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或準備近期內懷孕的婦女禁用本品。
本品對人類存在潛在的致畸作用。因此應建議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的配偶需採取充分的避孕措施。如果患者懷孕,則需慎重權衡利弊,因為已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了畸胎現象(參見[藥理毒理])。
孕婦服用硫唑嘌呤後,在胎兒血液和羊水中均可測到低濃度的硫唑嘌呤和/或其代謝產物。
有報導稱曾有部分妊娠期服用過硫唑嘌呤的孕婦所產下的新生兒有白細胞減少和/或血小板減少症發生,故建議妊娠期用藥患者額外進行血液學監測。
哺乳期婦女
已證實哺乳期婦女服用硫唑嘌呤後,在初乳和母乳中可測得6-巰基嘌呤(一種硫唑嘌呤代謝物)。因此,服用本品的患者不應進行哺乳。
兒童用藥
老年用藥
需加倍注意老年人用藥後的血液學指標,並以最低臨床有效劑量作為維持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別嘌呤醇對黃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可導致有生物活性的6-硫代次黃苷酸減少為無活性的6-硫脲酸。當別嘌呤醇、氧嘌呤和/或硫嘌呤醇與6-巰基嘌呤或硫唑嘌呤合用時,硫唑嘌呤的劑量應減至原劑量的四分之一。
[u]神經肌肉阻滯劑:[/u]
本品可增強去極化藥物如:琥珀膽鹼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以及減弱非去極化藥物如:筒箭毒鹼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u]華法林[/u]
本品可引起華法林抗凝血作用的減弱。
[u]細胞生長抑制劑/骨髓抑制劑:[/u]
在使用本品治療過程中應儘可能避免與細胞生長抑制劑和骨髓抑制劑合用,如:青黴胺。曾有些相互矛盾的臨床報導指出本品和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基異惡唑(複方新諾明)合用導致了嚴重的血液學異常。
曾有一例報導提示,合用本品和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卡托普利有發生血液學異常的可能。
本品有治療增強西咪替丁和吲哚美辛的骨髓抑制作用。
[u]其它相互作用:[/u]
由於體外試驗證據顯示氨基水楊酸衍生物(奧沙拉秦、美沙拉秦和柳氮磺吡啶)對TPMT有抑制作用,故當病人正在接受本品治療時應謹慎使用此類藥物。(參見[注意事項])
[u]疫苗:[/u]
本品的免疫抑制活性對活疫苗能夠引起一種非典型的潛在性損害。因此,在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使用活疫苗在理論上是禁忌症。
本品很可能對無活性疫苗有減滅作用,曾有合用硫唑嘌呤和皮質類固醇的患者使用B肝疫苗後出現此類作用的報導。
一次小型的臨床研究表明,以抗被膜特異性抗體的平均濃度評價,本品對多價肺炎球菌疫苗的活性無影響。
[u]其他相互作用[/u]
在體外試驗中,速尿可破壞人體肝細胞對硫唑嘌呤的代謝作用,但其臨床意義尚不明確。
藥物過量
本品過量後的體徵主要有原因不明確的感染、喉部潰瘍、紫癜和出血,是由於用藥9~14天后,骨髓抑制達到最大而引起。此體徵在慢性過量用藥時比一次過量用藥更易出現。有報告稱一位患者一次性攝入本品7.5kg後,開始出現的毒性反應是噁心、嘔吐、和腹瀉,接著是中度白細胞減少和肝功能輕度異常,然後順利恢復正常。
[u]治療:[/u]
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如果出現過量,可進行灌胃,並進行包括血液在內的臨床監測,對所有可能時一步發展的不良反應必須作出迅速處理。
儘管硫唑嘌呤可被部分透析,但透析對用藥過量的患者的效果仍不明確。
藥理毒理
硫唑嘌呤是6-巰基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在詳細的作用機制闡明以前,幾種可能的作用機制如下所述:
1)釋放出的6-巰基嘌呤是嘌呤代謝的拮抗劑;
2)烷基化對官能團-巰基的封閉作用;
3)通過多種途徑抑制核酸生物合成,從而阻止參與免疫識別和免疫放大的細胞的增生。
4)向脫氧核糖核酸(DNA)鏈內摻入硫代嘌呤類似物,而導致DNA破壞。
基於上述作用機制,本品在用藥治療數周或數月後方能見效。
臨床前安全性
[u]致突變性:[/u]
現已證實,接受本品治療的男性及女性患者均可出現染色體異常。
在接受本品治療患者下一代中,已有可逆的染色體變異現象變化。除個別罕見孤病例外,這些兒童未觀察到明顯的身體異常證據。
硫唑嘌呤和長波紫外光線會產生協同的致畸變作用。
[u]致畸性:[/u]
對孕鼠和孕兔的研究表明,在器官形成期給予硫唑嘌呤5~15mg/kg體重/日,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胎兒異常。給藥劑量為10mg/kg體重/日的孕兔產生明顯的致畸現象。
本品對人類的致畸作用尚未確定,(參見[注意事項]中避孕措施)。
[u]致癌性:[/u]
對移植患者進行衝擊性治療可增加移植後淋巴瘤的風險,所以應將藥物調整至最低有效劑量。免疫抑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淋巴瘤風險增高至少與疾病本身部分相關。移植患者皮膚癌的發病率高於普通人,基部分原因可能與免疫抑制療法有關。
藥代動力學
經同位素[sup]35[/sup]S-硫唑嘌呤測定,血漿放射性達峰時間為1~2小時,半衰性為4~6小時,雖然此半衰期值並非硫唑嘌呤的實測值,但也反映出硫唑嘌呤和[sup]35[/sup]S-結合代謝物的血漿消除情況。由於硫唑嘌呤迅速產生一系列大量的代謝產物,所以按照放射測定的血漿藥物濃度中僅有一部分是藥物原型。靜脈注射硫唑嘌呤後,硫唑嘌呤的平均血漿半衰期為6~28分鐘;6-巰基嘌呤的平均血漿半衰期為38~114分鐘。
對小鼠給予同位素[sup]35[/sup]S-硫唑嘌呤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硫唑嘌呤在所有組織內均為出現異常的高濃度,但在腦內測得極微量的[sup]35[/sup]S。
硫唑嘌呤在體內迅速斷裂為6-巰基嘌呤和甲基硝基咪唑。6-巰基嘌呤可迅速穿過細胞膜,並在細胞內轉化為大量的嘌呤類似物,其中主要的活性 物質為硫代次黃苷酸,轉化速率根據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由於核苷不能穿過細胞膜,因而無法進入體液循環。6-巰基嘌呤無論是直接使用或由 咪唑硫嘌呤在體內轉化而來,都主要是通過代謝為無活性的氧化代謝物-硫脲酸進行消除。該氧化作用經黃嘌呤氧化酶催化,而此酶可被別嘌 呤醇阻斷。
斷裂產物甲基硝基咪唑的作用已有詳細的闡述。在一些系統中,與6-巰基嘌呤相比,它可表現出改變咪唑嘌呤的活性。尚未發現咪唑硫嘌呤和6-巰基嘌呤的血漿水平與本品的治療效果與毒性作用相關。硫唑嘌呤主要以6-硫脲酸隨尿液排泄,在尿中同時還有少量的1-甲基-4硝基-5-(硫代谷胱醯胺)-咪唑-這一代謝途徑,而且僅有少量的硫唑嘌呤以原型經尿排泄。
貯藏
包裝
包裝規格:30片/盒;100片/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