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依戀是孩子與母親(或其他看護者)在互動中建立起來的一種親密關係。由於兒童與母親有不同的互動方式,兒童與母親之間建立的依戀關係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與母親建立起信任的、安全的依戀關係,而有的孩子總是擔心母親離開,他們甚至不能忍受母親短暫的注意力轉移。
所謂依戀障礙(attachment disorder)是指個體難以形成愛、持久和親密關係的一種症狀。依戀障礙這一術語的使用很嚴格, 通常用於幾乎完全缺乏與他人產生真摯感情的能力的個體。
臨床表現
在臨床上,
國際疾病分類(ICD-10)以及美國精神疾病分類中的兒童依戀障礙主要是兩類: 兒童反應性依戀障礙(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和兒童脫抑制性依戀障礙(Disinhibition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
反應性童年依戀障礙
反應性童年依戀障礙(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兒童社交關係模式的持續異常,並有情感紊亂,同時隨環境變化產生反應(如恐懼和過度警覺、痛苦、與同伴的社交不良、對自我和他人的攻擊,有的病例可有發育不良)。本症可以是父母嚴重的忽視、虐待,或教養不當的直接後果。
脫抑制性童年依戀障礙
脫抑制性童年依戀障礙(disinhibited attachment disorder of childhood)形成於5歲前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功能異常,儘管環境情況已明顯改變,但依然存在諸如廣泛的非選擇性依戀行為、尋求注意的行為、不加區別的友好行為或與同伴的社交不良等。在環境影響下,可伴發情感或行為紊亂。
病因
養育方式
關於依戀的重要假設之一是任何依戀關係的性質都依賴於兒童的養育特徵。Dilks(1991)認為,依戀的性質(安全或不安全)取決於養育者的照顧是否始終如一、及時認真、有預見性,以及兒童接受這些反應的能力。有研究者將父母的養育方式分為情感溫暖型、拒絕型、過度保護型和偏愛型。情感溫暖型的父母用語言和姿態表示對兒童的喜歡,經常讚揚兒童,能夠諒解兒童的過錯,尊重兒童的意見,參與兒童的活動並因其成功而驕傲;拒絕型父母對兒童期望值過高,過分限制兒童,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過分焦慮等;過度保護型父母和偏愛型父母對兒童過分溺愛、遷就和偏袒。
兒童的氣質
依戀的發展是個雙向過程, 既有兒童對父母的依戀,又有父母對兒童的依戀。兒童與父母形成哪種類型的依戀,不僅與父母的養育方式有關,也與兒童本身的氣質類型有關。一系列研究指出,在嬰幼兒期,兒童的氣質特徵持久、 強烈地影響著母親對他的態度和行為反應。還有研究表明,反映負性情緒的氣質維度與不安全型依戀有關,吵鬧、不安寧、不易安撫的兒童易遭到成人的冷落,形成依戀障礙的可能性更大。
父母的依戀類型和自身特點
依戀理論的一個基本假設是, 成人的依戀心態,即成人關於其早年依戀關係的記憶、情感、期望和評價等, 將影響其當前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特別是影響親子關係的性質,這些又將進一步影響父母自己早年的依戀經驗與其子女的依戀類型、精神病理現象之間存在顯著的聯繫。
治療
遊戲療法
遊戲療法是以遊戲為主要治療手段的非言語性治療方法,典型的遊戲治療如親子遊戲, 根據不同情景讓父母扮演兒童的小夥伴與兒童一起遊戲, 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闖入兒童的世界, 帶動兒童身不由己地跟隨父母進入一個豐富、快樂的世界,建立起與父母的依戀關係。 這種關係建立後,再泛化到周圍的其他人。
家庭療法
兒童出現依戀障礙,與父母的撫養情況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構建完整的家庭結構化的模式,對父母進行技能訓練, 讓患兒的父母定期觀察和學習養育治療中心的“父母”的做法,為兒童提供更加合適的養育方式。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包含以下治療方式:在生活音樂作品治療中, 治療師通過觀察到兒童為自己的技能而驕傲或由於聽到怪異的音樂而害怕等表現來了解兒童真實的情感;在即席創作治療中,治療師期待的反應是兒童所選擇的鑑定和表達情感的方式;在抒情分析治療中,治療師探究兒童生活中缺失的東西;在技能建立治療中,治療師與兒童一起度過發展遲緩階段並幫助兒童不斷提高自尊;在自我安慰治療中, 兒童可以通過音樂發展享受舒適感的能力, 為兒童接受照顧者的養育和情感建立基礎。
二元發展心理療法
這種療法主要針對的是功能紊亂型依戀的兒童。該方法區別與傳統治療方法的特點在於它強調治療師與兒童保持有效的協調關係, 深度接納兒童的情感和體驗以及背後的動機, 關注治療中的體驗和過程而不是語言文字和內容, 以達到修復兒童負性的內部工作模式的目的。
預防
對於無依戀障礙的兒童,要把關注點放在預防上,可以從如下角度考慮預防的切入點:
宣傳健康的養育方式
心理衛生工作人員可以向家長宣傳健康的養育方式,幫助家長了解如何使兒童獲得安全的依戀。宣傳的重點在於:第一、讓母親和其他照顧者經常關心兒童的日常行為、主動調節自己的行為來適應兒童的行為節律、熱情主動地與兒童接觸、與兒童遊戲及交談。
母親或照料者對兒童的照顧
對於兒童的照顧,母親或照料者應該做到提供充滿愛心的、及時的和悉心的照顧。母親或照料者對兒童的需要和發出的信號要有足夠的敏感性,能及時予以反應,尤其是多給予鼓勵、肯定及積極的評價,這是減輕特質焦慮乃至減少精神疾病發生的關鍵。
提高管理技能
為了敦促兒童出現所期望的行為,要避免頻繁更換養育者和養育地點, 以保證兒童有比較固定的依戀對象。兒童的依戀只有恰到好處,才能促進兒童健康和諧地發展。成為稱職家長需要的管理技能:生活知識、衛生保健知識、心理知識、教育知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