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經濟學:理論與中國視角

供給經濟學:理論與中國視角

《供給經濟學:理論與中國視角》是2016年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給經濟學:理論與中國視角
  • 作者:白讓讓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ISBN:9787543226616
  • 類別:各流派經濟學說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代歐美各國的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為供給經濟學的誕生提供了土壤,當下,中國為了應對經濟增速回落和結構鈍化引致的嚴重產能過剩,不僅使供給經濟學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並賦予了它新的內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論是從學科發展的邏輯主線,還是所採取的經濟政策工具出發,都可以發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全是對供應學派思想和實踐的升華,而是一場全新的革命。
本書作者基於其十五年的總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經驗和資料積累,綜述了供給經濟學相關理論和命題,歸納和揭示了供給經濟學派的英美實踐及其啟示,並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煉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邏輯體系或分析框架——要化解產能過剩這一直接的表層誘因,就必須在依靠市場機制調節和政府行政干預的同時,從簡政放權、壓縮政府規模入手,消除或降低這類問題反覆發生的制度基礎,為此才能使中國經濟供給側的結構得以最佳化、市場機制的作用得以落實。在此基礎上,書中重點選擇體制構建、過剩產能治理和結構性減稅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展開了具體、深入的分析,並給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圖書目錄

1 導論
2 供給經濟學基本原理
2.1 滯脹與供給經濟學的產生
2.2 供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簡介
2.3 減稅政策之外供給經濟學的其他理念
3 供給經濟學的美英實踐與啟示
3.1 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減稅及其效應
3.2 供給經濟學的“減支”實踐與效果考察
3.3 美國世紀80年代的規制放鬆與市場自由化
3.4 供給經濟學的英國摹本
4 供給經濟學的中國視角——結構性改革
4.1 經濟成長路徑升級與政府干預模式轉變的巨觀背景
4.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多重性分析
4.3 供給側改革與“政府、市場和企業”的關係界定
4.4 機制設計與結構性改革舉措的“開花結果”
5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體制構建
5.1 國有企業的結構性改革
5.2 規制放鬆與政府干預模式轉型
5.3 行政壟斷、政府退出與市場“確位”
6 產業組織政策與過剩產能治理實踐
6.1 產能過剩的主要表現與後果
6.2 治理產能過剩的方式與效果回顧
6.3 市場調節與政府干預雙重低效的原因分析
6.4 總量過剩行業“產能置換”機制的效應分析
6.5 結構性過剩行業的退出機制分析
7 基於結構性減稅的財稅體系改革
7.1 財稅體制、稅率結構與企業負擔
7.2 公共財政建設與結構性改革
7.3 結構性減稅——中國的邏輯與實現模式
8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瞻
8.1 全書主要結論
8.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瞻
8.3 深入研究的若干構想

作者簡介

白讓讓,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和政府規制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在《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經濟研究》和《中國工業經濟》等期刊發表專業論文若干,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著有《邊緣性進入與二元管制放鬆》(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國壟斷產業的規制放鬆與重建》(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