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蘇劍(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劍,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盟北京大學委員會副主委、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兼職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劍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陝西理工大學
  • 職務: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 職稱:教授
個人履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方向,講授課程,人物觀點,個人作品,英文文章,學術著作、教材、譯著,中文刊物,參編著作,課題,譯著,個人榮譽,社會兼職,

個人履歷

教育背景

陝西理工大學(原陝西工學院)工學學士;
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
Brandeis University國際經濟學與金融學博士。

工作經歷

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主任(2016.3-2017.12)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主任(2004-2014)
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巨觀經濟顧問(2014.9-2016.8)

研究方向

總量經濟學、中國經濟、公司金融

講授課程

高級總量經濟學;
蘇劍蘇劍
中級總量經濟學;
總量經濟學原理;
中央銀行學與貨幣政策;
動態最佳化及其套用。

人物觀點

1.中國已經進入勞動力短缺時代。中國會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如果出現的話,有多嚴重?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每年的新增勞動力數據來說明。筆者是這樣計算的:把每一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的數字,減去每年退休的人數,即為每年的新增勞動力數據;每一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的數字為這一年年齡為20歲的人數,退休的人數為每年達到60歲的人數(不論男女)。具體計算公式為:每年新增勞動力人數=每年的20歲人口數-每年60歲人口數。這一計算方法雖然粗糙,但誤差不會太大,至少不會出現方向性錯誤。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345萬。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這表明,中國勞動力短缺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2.勞動力短缺將對中國的經濟成長產生巨大影響。從供給來看,勞動力短缺將導致中國的潛在產出增長率的下滑。如果中國2022年以後勞動力每年減少1000萬,而總勞動力是8億,那就意味著中國勞動力的增長率是-1.25%。首先,假定中國產出的勞動力彈性是0.5,這就將使得中國潛在產出的增長率下降0.6個百分點。其次,勞動力減少對潛在產出的增長率還有間接影響。中國的勞動力減少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由於長期執行計畫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和勞動力的年齡結構的變化。因此,中國的勞動力減少跟老齡化是同時出現的。這就導致了勞動力減少對潛在產出的增長率的兩種間接影響:一是影響技術進步率。勞動力中年輕人越來越少,將使得技術進步率下滑。二是影響資本增長率。退休的老年人要么沒有收入,要么收入較低,而且即使有收入,也是通過社會保障轉移來的收入,退休的老年人並不參與生產過程,因此退休的老年人消費大於儲蓄。退休前正儲蓄、退休後負儲蓄很正常。但老年人比例的增加會導致整個經濟的儲蓄率下降,這將導致儲蓄和資本形成的減少,資本增長率就將下降。從需求來看,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人均消費是有很大差別的。年輕人的預期收入是增加的,所以人均消費多一些;老年人預期收入較低甚至沒有,而且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保障餘生的生活水平,就不敢多花錢。所以,隨著老齡化的出現和老齡化程度的提高,總消費需求也會減少。日本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日本人口增長率是負的,所以消費增長一直很乏力。隨著中國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的出現,不管是供給還是需求都將面臨緊縮局面,同時抑制經濟成長,其結果,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將急劇下滑。可以說,2022年前後將是中國經濟的一個轉折點,此後中國經濟將迅速轉入低增長狀態。
3.勞動力短缺還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其他不利影響。首先,工資將以更快的速度上漲。中國目前已進入勞動力零增長區間,2012年,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甚至減少了345萬。如果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即使勞動力不增長,工資都會快速上漲,最近十年的情況就說明了這一點。而2022年後,中國將出現勞動力大幅下降的情況,會導致工資以更快速度上漲。其次,工資上漲會導致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物價將大幅度上升。第三,中國企業的利潤空間減小,大量企業或者破產,或者轉移到別的國家和地區,或者徹底轉型。第四,退休年齡將被迫提高。第五,房價泡沫將會破滅。經濟成長率的下滑,意味著老百姓收入增長率的下滑,從而意味著住房需求將以更大幅度下滑。另外,隨著年輕人絕對數量的減少,住房剛性需求下降。這些都將導致房價上漲率下滑,後者又將引起房價預期的變化,最終導致房價泡沫破滅。
4.現行人口政策面臨挑戰。勞動力短缺將影響中國潛在產出的增長率,這可以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以及科技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來應對。科技投入的增長和科技體制改革會提高科技進步率,教育投入的增長和教育體制改革會提高人力資本水平和人力資本的增長率,從而緩和潛在產出增長率下滑的程度。但這兩個政策都有很大的缺陷,即效果的不確定性很大:科技投入的增長和科技體制改革會導致技術進步率多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長和教育體制改革會導致人力資本的增長率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應對勞動力短缺,應考慮調整現行的人口政策。2000年人口普查就表明,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已是1.22,處於很低的水平;2010年人口普查再次表明,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18,遠低於世界上被認為處於人口危機中的國家,比如日本和德國,2012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4左右。實際上,人口危機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大陸。2012年,在全世界224個國家和地區中,總和生育率最低的是新加坡(0.78),倒數第二是澳門(0.92),倒數第三是香港(1.09),倒數第四是台灣(1.10)。這說明:第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目前1.18的總和生育率是可信的,如果有誤差,更可能是高估而非低估。第二,“4-2-1”的人口格局已在整箇中華民族全面形成。那么,中國的最優生育率是多少呢?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為合理的生育率是2,也就是保持人口數量基本不變的水平。中國的總和生育率至少應該維持在1.8以上。

個人作品

英文文章

Jian Su, Gary Jefferson,“Differences in Return to FDI Between China's Coast and Interior: One Country, Two Economie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Volume 23(2012), Issue 3, Pages 259-269
Jian Su, “China's Current Inflation: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China Economist, Vol. 6, No. 4, July-August 2011, pp 110-118(首發於《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1期,第50-55頁)
Gary Jefferson, Bangwen Cheng, Jian Su, Paul Duo Deng, Haoyuan Qin, and Zhaohui Xuan,“Restructuring China's Research Institutes”, in Rowen, Hancock and Miller, eds., Greater China's Quest for Innovation,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Center Books, 2008, ISBN 978-1-931368-12-4
Gary H. Jefferson, Albert G. Z. Hu, Jian Su, “The Sources and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6 Fall
Gary H. Jefferson, Jian Su, “Privat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hareholding ownership, 1995–2001”,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6, 34(1): 146–166
Gary H. Jefferson, Jiang Yuan, Jian Su, and Yu Xinhua, “China’s Shareholding Reform: Effects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in John Nellis and Nancy Birdsall, eds.,Reality Check: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2005,ISBN 1-933286-00-8, pp353-388
Jian Su, “Glob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in Bao et al (edt.), The Chinese Economy after WTO Accession, Hampshire: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6, ISBN 0 7546 4482 0, pp. 63-86

學術著作、教材、譯著

劉偉主編、蘇劍副主編,《中國經濟展望報告(2017):供給側改革與經濟波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3
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展望2030》,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4;該成果獲得國家能源局2015年度能源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蘇劍,《新供給經濟學: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6
劉偉主編,蘇劍副主編,《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加大背景下的經濟金融形勢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6;韓文版,2017.8
蘇劍,《內外失衡下的中國巨觀調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蘇劍、王國斌主編,《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縱橫談》,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9
蘇劍,《總量經濟學》(中國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劉偉主編,蔡志洲、蘇劍、張輝副主編,《經濟學教程:中國經濟分析》(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5
林毅夫著,蘇劍譯,《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經濟發展與政策的理論框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中文刊物

2017年
蘇劍,“中國經濟改革與新供給主義”,載於中國建投研究院編《聽·見時代:JIC講堂精華實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9
蘇劍,“基於總供求模型和中國特色的巨觀調控體系”,《經濟學家》2017年第7期,第27-37頁
蘇劍,“近期金融風險及其防控措施”,《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7年第6期,第48-50頁
蘇劍,“解讀中國中長期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報告》2017年第6期,第29-31頁
蘇劍、胡慧敏,“‘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的考察和政策建議----基於國際產能合作的視角”,載於劉偉、張輝主編《一帶一路:產業與空間協同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1,第57-64頁
易富賢、蘇劍,“中國人口政策應改弦易轍”,《中國經濟報告》2017年第3期第26-28頁
劉偉、蘇劍,“‘滯脹’壓力下的信心和挑戰”,《光明日報》2017年1月17日第11版
蘇劍,“人民幣匯率走勢何去何從”,《中國經濟時報》2017年1月17號A05版
2016年
蘇劍,“世界在變,中國也得變”,《開放導報》2016年第5期
孫凱、蘇劍,“上海投資儲蓄缺口與第三產業發展”,《經濟問題探索》2016 年第6 期第66-71頁
蘇劍、邢曙光,“下行再下行,何處是歸程?”,《中國經濟報告》2016年第7期
蘇劍、蔡含篇,“我國當前物價走勢及巨觀經濟政策選擇”,《債券》2016年第6期(總第48期)第26-29頁
蘇劍,“新供給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的一個發展方向”,《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第88-95頁
劉偉、蘇劍,“供給、需求雙寬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的巨觀調控----2016年中國巨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經濟學動態》2016年第3期
蘇劍、蔡含篇,“通脹還是通縮?----從CPI增速數據可比性看2016年通脹形勢”,《中國發展觀察》2016年第8期第22-24頁
林衛斌、蘇劍、周曄馨,“新常態下中國能源需求預測”,《學術研究》2016年第3期,第106-112頁
蘇劍,“價格下跌,是喜是憂”,《中國石油和化工》2016年第3期,第14-15頁
蘇劍,“需求側改革才是救命良藥”,《第一財經日報》2016-02-22
林衛斌、蘇劍,“供給側改革的性質及其實現方式”,《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1期,第16-19頁
蘇劍,“用全面改革為中國經濟開局”,《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2016年03月13 日第9版
蘇劍,“從典型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海外戰略看‘一帶一路’”,《學海》2016年第1期,第113-117頁
林衛斌、蘇劍、周曄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還是減緩----基於能源環境視角的測度和分析”,《經濟學家》2016年第2期,第33-41頁
蘇劍,“人民幣還會貶值多少?”,《國家電網報》2016年1月12日第8版
蘇劍,“從高端服務業升級看供給側改革”,《中國金融》2016年第1期,第33-34頁
2015年
林衛斌、蘇劍,“理解供給側改革:能源視角”,《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年第12期,第16-23頁
蘇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短期宏調體系三突破”, 《華夏時報》2015-12-23
蘇劍,“美國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光明日報》(學者專欄·蘇劍(7))2015年12月23日15版
蘇劍,“從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供給管理與巨觀調控體系的新突破”,《光明日報》2015年12月13日第7版
蘇劍,“全面改革是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前提”,《開放導報》2015年第6期,第22-26頁
蘇劍,“食品價格上漲拉高CPI”,《金融經濟》2015年第10期,第9-10頁
蘇劍,“近期人民幣為什麼貶值?”,《學習時報》2015年9月7號第四版
蘇劍、林衛斌,“發達經濟‘新常態’的根源和表現”,《學術研究》2015年第7期,第74-78頁、第93頁 (《廣東調研》2015年第9期轉載,第8-12頁;《新華文摘》2016年第一期全文轉載,第397-402頁)
蘇劍,“中國‘世界工廠’的未來”,《信息》2015年夏季號,第16-20頁
蘇劍,“美國近期會加息嗎?”,《光明日報》(學者專欄·蘇劍(6))2015年07月15日15版
蘇劍,“創新支持政策與巨觀調控方式的創新”,《光明日報》(學者專欄·蘇劍(5))2015年06月03日15版
蘇劍,“如何理解本次降息?”,《光明日報》(學者專欄·蘇劍(4))2015年5月13號第15版
蘇劍,“‘經濟新常態’與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人口與社會》2015年第2期,第15-18頁
蘇劍,“從短期和長期效果看本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光明日報》 (學者專欄·蘇劍(3)) 2015年04月15日 15版
蘇劍,“如何理解中國近年來經濟成長率的下降”, 《光明日報》(學者專欄·蘇劍(2)) 2015年04月01日 15版
易富賢、蘇劍,“‘孩動力’:為中國經濟增添新活力”,《社會科學報》2015年3月12日第二版
蘇劍,“人口學視域中的巨觀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群言》2015年第2期,第10-12頁
蘇劍,“2015年中國巨觀經濟形勢展望”,《中國證券》2015年第1期,第10-15頁
蘇劍,“降準還是降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貨幣政策選擇”,《光明日報》(學者專欄·蘇劍(1))2015年02月11日 14版
2014年
劉偉、蘇劍,“良性與惡性‘通縮’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成長和巨觀調控——對近期中國經濟趨勢的考察”,《經濟學動態》2014年第12期,第4-9頁
易富賢、蘇劍,“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中國發展觀察》2014年第12期,第60-76頁
劉偉、蘇劍,“‘新常態’下的中國巨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第5-13頁(本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1期收錄,第7-8頁)
蘇劍、楊紫馨,“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問題”,《開放導報》2014年第3期,第62-64頁
王書華、楊有振、蘇劍,“農戶信貸約束與收入差距的動態影響機制:基於面板聯立系統的估計”, 《經濟經緯》 2014年第1期,第26-31頁
林衛斌、謝麗娜、蘇劍,“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活能源需求分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第122-129頁
劉偉、蘇劍,“從就業角度看中國經濟目標增長率的確定”,《中國銀行業》2014年第9期第20-26頁
2013年
蘇劍、賀明之,“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個定量解讀”,《經濟學動態》2013年第9期,第88-94頁
蘇劍,“胡代光教授的學術思想及學術貢獻”,《經濟學家》2013年第7期,第24-29頁
蘇劍、林衛斌,“如何調控房價?”,《社會科學輯刊》2013年第1期,第121-128頁
2012年
蘇劍,“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正確路徑——寫在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出版之際”,《經濟研究》2012年第12期,第157-159頁
蘇劍、葉淏尹、房譽,“2012年中國巨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經濟學動態》2012年第2期,第21-27頁
蘇劍,“經濟轉軌與流動性過剩”,《社會科學輯刊》2012年第3期,第116-120頁
蘇劍,“如何治理‘滯脹’?”,《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第76-80頁
林衛斌、蘇劍,“如何理解監管——基於比較制度分析的新視角”,《經濟學家》2012年第11期,第37-45頁
王書華、蘇劍,“農戶金融資產配置的門檻效應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機制——基於微觀面板門限協整模型的經驗與證據”,《當代經濟科學》2012年第2期
2011年
蘇劍、童立,“近年來我國熱錢流入規模的估算”,《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11期,第53-59頁
蘇劍,“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特點、成因及對策”,《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1期,第50-55頁;本文被China Economist全文翻譯轉載於2011年第4期
劉偉、蘇劍,“人民幣升值及我國的應對措施”,《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年第4期,第5-12頁
2010年
蘇劍,“產能過剩背景下的中國巨觀調控”,《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10期,第47-51頁
蘇劍、劉斌、林衛斌,“論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選擇——基於中國巨觀經濟特殊性的思考”,《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5期,52-58
蘇劍、王廷惠,“論中國轉軌模式的普適性——關於經濟轉軌過程的一個人力資本理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第7期(總第235期),第5-10頁(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蘇劍,“從全球金融危機看中國人口政策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3期(該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C5《人口學》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第28-35頁
蘇劍,“論我國人口政策的走向”,《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蘇劍、盛磊,“劉易斯拐點、大學生就業難和“民工荒”問題研究”,《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4-8(本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4期以“大學生就業難和‘民工荒’並存解析”為題摘錄,168-169頁;本文也被收錄於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編輯部編《經濟理論與探索》(經濟日報出版社,2015))
林衛斌、蘇劍,“國有企業薪酬機制的經濟機理——基於代理成本視角的分析”,《學術月刊》2010年第11期,85-91
林衛斌、蘇劍、施發啟,“經濟成長、能耗強度與電力消費”,《經濟科學》2010年第5期,第15-22頁
林衛斌、蘇劍,“經濟成長、結構變化與電力消費——為什麼經濟成長與電力消費不同步?”,《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第2期
2009年
蘇劍、林衛斌、葉淏尹,“金融危機下中美經濟形勢的差異和貨幣政策選擇”,《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9期
蘇劍,“我國農村還有多少富餘勞動力?”,《廣東商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本文被《新華文摘》2010年01期摘編,第166頁)
劉偉、蔡志洲、蘇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原因、後果及我國的應對措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林衛斌、蘇劍,“我國電力產業的重組模式及其局限性”,《改革》2009年第5期
2008年前主要作品
蘇劍,“供給管理政策及其在調節短期經濟波動中的套用”,《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6期
林毅夫、蘇劍,“論我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換”,《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劉偉、蘇劍,“供給管理與我國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24期轉載,第46-50頁)
劉偉、蘇劍,“我國現階段的貨幣政策究竟有怎樣的特殊效應?”,《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10期
劉偉、蘇劍,“供給管理與我國現階段的巨觀調控”,《經濟研究》2007年第2期, 4-15;本文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林毅夫、蘇劍, “我國二板市場發展的前景”,《中國軟科學》2000第11期
蘇劍, “降低利率有助於解決我國的失業問題嗎?”《經濟研究》1998年第10期
蘇劍,“IS-LM 模型中的政策效果分析:一個重新表述”, 《經濟科學》1998年第6期

參編著作

劉偉、郭濂主編,“一帶一路:全球價值雙環流下的區域互惠共贏”,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2
劉偉主編,《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15:新常態下的巨觀調控與經濟升級》,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7
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編,《中國民營企業國際合作藍皮書》,人民出版社,2014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著,《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14):深化經濟改革與適度經濟成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6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著,《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13):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6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著,《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12):巨觀調控與體制創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著,《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11):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著,《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10):從需求管理到供給管理》,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成長研究中心著,《中國經濟成長報告(2009):全球衰退下的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劉偉等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市場化進程與經濟成長和結構演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最終成果,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課題

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課題,2015,“大類資產價格跟蹤監測”,主持人,正在進行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015MJD007),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2015,“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與分配理論”,首席專家,正在進行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號:15ZDA007),201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成長理論與實踐研究”,主要研究人員,子課題負責人;正在進行
方正證券研究所課題,2014,“中國巨觀經濟研究”,主持人,正在進行
國家開發銀行課題,2012-2013,“全球雙環流下中國與亞非拉協調機制研究”,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號:13&ZD014),2013,“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重點、難點和有效路徑研究”,主要研究人員,負責子課題2“完善生產要素市場”;正在進行
國家能源局課題,2013,“中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展望”,主持人;已結題
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課題,2012-2014,“北京財政可持續發展的預警體系研究”(編號:11JGB017),主持人,已結題
國家開發銀行課題,2011-2012,“全球治理格局變動下的國際競爭與合作研究”,主要研究人員,負責子課題4:“海外密切合作區域:大國強盛的條件”,已結題
國家開發銀行課題,2011,“中國參與西部非洲電網發展戰略規劃”;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
國家開發銀行課題,2011,“中國參與西部非洲礦業發展戰略規劃”;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
國家統計局課題,2011,“建立戰略性新興製造業統計制度、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項目負責人,與國家統計局合作研究,正在進行
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生產率問題研究”項目;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中,已有多項階段性成果
北京大學與北京市共建項目“北京市道路交通問題研究”之子課題“國外道路交通問題的理論、政策與實踐”的負責人,2007-2010,已結題
教育部資助項目“論我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換”,2006-2008;主持人,已結題
北京市財政局,2008,“北京市軌道交通補貼機制設計”項目;課題組組長,已結題;該機制從2009年起被北京市政府正式採用
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研究”,2006-2008;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最終成果已出版(見參編書籍)
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貨幣政策體系與傳導機制研究”,2008-2011;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最終成果已出版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通過促進企業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和資本市場穩定的對策研究”(課題號:08AJY045),2009-2012;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中長期經濟成長與結構變動趨勢研究”(課題號:09AZD013),2009-2012;主要研究人員,正在進行
西安市臨潼區委託課題,“西安市臨潼區發展戰略”,2009;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
銅川市委託課題,“銅川市十二五發展規劃”;2009-2010年,主要研究人員,已結題

譯著

戴維·羅默著, 《高級總量經濟學》,商務印書館,1999 (與羅濤合譯) ;
布賴恩·斯諾登等著,《現代總量經濟學指南》,商務印書館,1998 (與朱央等合譯) ;

個人榮譽

供給管理與我國現階段的巨觀調控”(與劉偉教授合作)一文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社會兼職

北京市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