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合作風險

供應鏈合作風險是指供應鏈中企業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造成相互信任的缺乏而產生的不確定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應鏈合作風險
  • 原因:缺乏必要的溝通造成相互信任
  • 不確定定因素:生產、需求、信息等
  • 包括:風險來源和危害程度
供應鏈合作風險的類別,供應鏈合作風險防範對策,

供應鏈合作風險的類別

在當今相互依存的合作環境中,機會的來源往往也是風險的來源。一方面.供應鏈的優勢對各類企業充滿著誘惑,吸引著眾多企業積極加盟供應鏈;另一方面,生產、需求、信息等大量不確定性因素的交叉作用,擴大了供應鏈的風險來源和危害程度。節點企業之間的業務聯繫使得一些風險相互傳遞、放大.從而形成了合作風險。
供應鏈合作風險就是在基於供應鏈理念合作的過程中.由於節點企業的個體差異和供應鏈總體的不確定性因素導致供應鏈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機率與損失的綜合。例如 節點企業核心技術外泄和核心能力喪失 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利益分配引起的激勵風險等.這些風險是由於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所引起的。相對於單個企業風險而言.供應鏈合作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複雜。按照風險發生時間和作用形式不同,可以將供應鏈合作風險劃分為階段性合作風險和全程性合作風險兩大類。
1.階段性合作風險
供應鏈合作的過程可以概括為合作關係的構建 運行和調整三階段.每個階段都面臨著不同的風險挑戰。在構建階段,核心企業選擇合適的原料廠.協作廠等合作企業是供應鏈運行的前提,如果選錯了合作對象,就會由於合作夥伴之間能力不協調.目標不一致.文化;中突等因素引發合作風險。在合作過程中.任何一個企業出現質量缺陷.交貨延遲等問題 都會演化為整個供應鏈的運行風險。合作過程中也會經常發生節點企業進入或退出供應鏈的現象.合作夥伴的中途退出.會削弱供應鏈的競爭力:而新的合作夥伴加入.則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可能會增加運行成本.延誤市場機遇。
2.全程性合作風險
全程性合作風險隱藏在供應鏈合作關係構建、運行和調整的全過程之中.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性。按照合作風險的來源不同.全程性合作風險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信任風險、信息風險和激勵風險等。合作過程中節點企業之間很少有完全的信任.缺乏信任將危害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同時.節點企業之間資料庫標準或通信協定不一致.信息技術平台不同 容易產生信息傳遞不順暢.進而影響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正確決策.引發信息風險。此外.如果不能對合作利益進行公平分配.給各節點企業合理的回報和激勵.會降低節點企業的合作積極性.導致機會主義行為泛濫,產生一些不履行契約、故意出錯的不合作行為。供應鏈是一個基於核心競爭力的緊密關聯繫統,這個系統中的風險具有連鎖反應特性。無論是階段性合作風險 還是全程性合作風險 一旦發生 就會在供應鏈網鏈上聯動和傳遞,將其破壞性迅速傳遞給供應鏈上的其他成員企業,並有可能引發其它新的風險。

供應鏈合作風險防範對策

進行合作風險防範不是簡單控制風險,而是要保證供應鏈中的一切活動順利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進行合作風險防範時,一方面不能對供應鏈活動造成過多的障礙和影響 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風險防範的系統作用。只有使合作風險防範與供應鏈運行緊密結合,並成為與供應鏈管理相伴隨的一個系統過程,才能最大限度控制合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其危害蔓延。本文按照分類防範、全程監控、風險分擔的思路進行合作風險的防範,以強化合作基礎為出發點,保證供應鏈正常運行為主要目的,提高供應鏈合作的效率和效益。
1.合作風險階段性防範措施
階段性風險經過某一階段過後便不再發生或轉化為下一階段其他風險,因此階段性合作風險防範應結合合作關係的構建、運行和調整有所側重,各個階段強化合作基礎的主要防範措施為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設定退出壁壘。
(1)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
供應鏈建立之初一般是從核心企業的視角來構思的 核J 企業選擇合作夥伴時,不僅要考慮質量、交貨期等一般因素 更要考慮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文化兼容、組織協調等相關指標。經過嚴格的調查和評估篩選出合格的節點企業,在後續合作中保證質量穩定、供貨及時。楊企業還要注意對同一層次上不同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力量均衡,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使各節點企業各司其職.並形成有利於核心企業的業務分包.使}玄J 企業能夠在供應鏈中占有優勢,同時減少合作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保證供應鏈穩定運行。
(2)設定退出壁壘
節點企業進入供應鏈一般都需要一些專用性投資,如果放棄合作關係 節點企業的人力 設備和商譽等資產將受到很大損失。核, 業可以通過與節點企業問的不可撤回性投資來鎖住對方使得供應鏈上的成員企業必須像關心自己的利益一樣來關心核心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興衰成敗,儘量消除企業通過欺騙而得益的可能性。
2.合作風險全程性防範措施
雖然全程性合作風險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但在各階段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後果有所不同.因此防範控制點分散在各個合作階段。
(1)促進信息溝通
供應鏈必須建立通暢的聯絡渠道進行有效、全程溝通。節點企業可以利用面對面交流、電子郵件.電視會議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傳統溝通渠道.通過信息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進行夥伴問的交流。包括組建之初與主要設備,材料供應商進行溝通,使相關合作企業做好準備;在合作建造中與上下游企業、顧客進行頻繁溝通.隨時將生產的進展情況.主要問題、採取的措施等進行通報,尋求合作夥伴的幫助、支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合作調整階段為節點企業的協同工作提供技術或服務改進信息.易化其後續工作,為進一步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發展.構建供應鏈信息平台.防範信息風險顯得至關重要。構建供應鏈信息平台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能夠兼容分布異構信息系統的集成 開放體系框架.通過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信息的高度共享.實現供應鏈全局的最佳化管理。
(2)培育信任基礎
核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供應鏈企業的積極配合.與節點企業之間單純依靠契約來規避合作風險顯然不夠.還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彌補契約在防範合作風險方面的不足。培育節點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貫穿於合作全過程.包括合作關係構成時注重考核合作夥伴的可信任程度.運行階段提高合作行為的透明度.調整階段對積極合作、貢獻大.承擔風險多的企業進行激勵。同時.各節點企業除了在高層主管之間建立互利互信關係外.還要培養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的合作意識。
(3)設計激勵機制
為了使合作滿意.核心企業必須在節點企業合作的各個階段通過激勵機制.採用各種手段對節點企業實施激勵:首先.核心企業與備選合作夥伴就合作事宜進行一系列的溝通與協商.通過協商機制的運行達到構成合作關係的目的.為了解決合作關係運行中的衝突和爭議.保證供應鏈根據市場需求而步調一致地運行,建立一定的協同機制,以更好地控制合作進行: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後續合作.建立一定的信任激勵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根據合作效果的好壞.實施一定的激勵和合作利益再分配,實行適當的風險分擔,均衡收益和損失.以使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有效。
(4)構建預警系統
為了掌握供應鏈運行過程中的合作狀況.預防合作風險的發生.必須構建合作風險預警系統。該預警系統是對整個供應鏈合作風險進行監控.包括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三大模組。風險識別主要是對供應鏈合作狀況進行分析.從而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風險評估主要是對供應鏈合作風險的大小進行系統評估:風險控制則是根據評估結果.針對重點風險和高危風險進行一定的應急處理。
該系統一方面對合作狀況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合作風險超出預定水平,立即報警並提醒管理人員及時調整策略,從而使風險降到安全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專家預測未來合作環境動態追蹤合作風險.預先化解或制止風險,避免造成災難性後果。
3.實行風險共擔
由於節點企業的成本投入不同.風險事件一旦發生.投入多的企業往往損失多。過度的風險集中通常會引發合作者的短期行為,為此需要平衡風險與收益分配。風險分擔主要體現在合作收益調整上.可以推選某個資金實力雄厚且信用程度高的合作夥伴(一般是核心企業)或委託第三方(如船舶行業協會)來對合作產出進行客觀評估.對未達到契約規定產出或出現欺詐行為的合作企業進行懲罰.同時對完成或超額完成規定產出的合作企業給予獎勵。一方面,這樣可以及時補償那些雖然規範合作仍遭受損失的企業.另一方面,對那些給整個供應鏈帶來較大貢獻的合作夥伴給予獎勵,達到獎勵先進、鞭策落後的效果,進一步保證供應鏈”合作雙贏”的實現和後續合作的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