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蘇鐵化石

侏羅紀蘇鐵化石

侏羅紀蘇鐵化石,指的是2009年深圳的地質學者在深圳大鵬半島南澳地區發現的一種植物化石

2014年8月,經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的多年研究,發現該化石為本內蘇鐵化石,是生活在1.9億年前的蘇鐵化石,俗稱“鐵樹”,是一些恐龍的美食。

該化石的發掘表明,1.9億年前的深圳和南京氣候有相似之處,都比較溫潤潮濕,不過,深圳會相對乾熱一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侏羅紀蘇鐵化石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深圳大鵬半島南澳地區
形態特徵,考古發掘,現實意義,

形態特徵

侏羅紀蘇鐵化石,指的是2009年深圳的地質學者在深圳大鵬半島南澳地區發現的一種植物化石
蘇鐵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距今已經有3億年,而本內蘇鐵是蘇鐵的一種,如今已經滅絕。蘇鐵有好幾個科,本內蘇鐵可能是植物本身在演化過程中,最後消失了。和現在的蘇鐵相比,它們的內部構造並不一樣,比如本內蘇鐵的花是雌雄同株的,而現在的蘇鐵是雌雄異株
1.9億年前,本內蘇鐵的‘花’,成開放的樣子,卵圓形,大小為5厘米×3.5厘米,有完整的花朵外部結構。它那其實是本內蘇鐵的生殖器官,名叫“小威廉姆遜花”,它們的外形很像花,但和普通的花並不是一回事。

考古發掘

2005年秋天,深圳的某地質學者參加了一項由南沙群島出發的“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大穿越”活動。當他經過深圳大鵬半島南澳地區時,發現當地的灰黑色的石頭上有不規則白色痕跡,細細看去,這些印記像是一片片樹葉。
2009年7月,該地質學者帶著尋找到的10多塊植物化石來,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們請教。
據研究,該化石屬植物化石,是本內蘇鐵化石。是生活在1.9億年前的蘇鐵化石,俗稱“鐵樹”,是一些恐龍的美食。而之前,深圳地區還從來沒有發現過侏羅紀時代的植物群落,這還是首次發現。於是,南京的地質研究團隊他們展開了對這一帶植物化石的研究。
2014年8月,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多年研究,揭開了在深圳發現的生活在1.9億年前的蘇鐵化石的秘密。通過研究發現,1.9億年前的深圳和南京氣候有相似之處,都比較溫潤潮濕,不過,深圳會相對乾熱一些。

現實意義

古生物學家們發現的侏羅紀時期的植物化石,都是陸地上的。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的化石,不僅有來自陸地的,還有來自海洋的生物。在發現的眾多化石中,來自海洋的菊石和雙殼類化石。
一種名字為“香港菊石”的化石,通過菊石的種類,可以精確定位化石生活的地質年代。其中,香港菊石的地質年代是早侏羅世赫塘期-辛涅繆爾期,距今1.9億年。這些動植物化石,也給古生物學家們還原1.9億年前的華南板塊氣候,提供了證據。
深圳處於華南板塊南端,當時的氣候,應該比現在乾熱一些。總體而言,當時的氣候有些怪,乾熱和潮濕相互交替。同處於華南板塊的南京,是華南板塊的北端,當時的氣候和深圳有相似之處,但比深圳溫潤潮濕,海陸生命多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