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竟門

例竟門(lì jìng mén)唐武后時,於麗景門內置制獄,令來俊臣等審理案件。來俊臣殘暴,誅斬人不絕,凡入麗景門者,百不全一。有人因稱麗景門為"例竟門","言入此門者,例皆竟也"。竟,完結之意。事見《舊唐書.來俊臣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例竟門
  • 拼音:lì jìng mén
  • 釋義:即麗景門
  • 屬性:詞語
歷史事件,歷史記載,歷史評價,

歷史事件

由此,武則天對來俊臣更加賞識了,不斷加官進爵,擢拔來俊臣,直至“左台御史中丞”。此時的來俊臣,已經完全成為武則天手中的一根“鐵鞭子”,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史稱,來俊臣得寵,“專以夷誅大臣為功”——大臣狄仁傑、任令暉、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盧獻等皆被無辜構陷下獄,誰敢反抗,即斧鉞刀鋸,重刑侍候。大將軍張虔勖含冤下獄,要求大理寺幫助平訟,來俊臣即命“衛士亂斫”其身。內侍范雲仙犯案下獄,訴說自己對先帝高宗有功,來俊臣竟割去他的舌頭——·張、范二人在他的酷刑之下,“皆即死”。

歷史記載

當時,一人犯法,常株連三族、六族,重者至九族。來俊臣“前後夷千餘族”。朝廷上下,文武百官,人人不得自安,路上相遇,“至以目語”。
但《新唐書》記載,正是因為有了來俊臣武則天才能放心“變政革命”,才能睡得著覺——·“後因以自肆,不出幃闥,而天命已遷。”
自此之後,武周一朝,“濫官當道”,憤青橫行。
官場過於臃腫,是歷朝歷代的一個難題,唐代幾朝,官吏還算是少的,不過即便如此,武后一朝,官員仍然很濫。
在當時的朝廷上,“緋衣比青衣多,象板比木笏多”,即高官比下官多,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了。唐詩有“補闕連車載,拾遺用斗量”的諷詠——補闕與拾遺,都是武則天設定的“諫官”,這些官員“車載斗量”,可見當時的朝政,冗濫不堪,財政負擔沉重。
官員多了,事情也多,升官容易,削官困難。很多人,丟得起官,丟不起人,這些在史籍中,屢有記載。其中若有貪贓枉法者,終歸也是禍害。
為了對付這些“冗員”,來俊臣的辦法,是招集一批人手,大約有一百多個人,讓他們潛往各地查驗官員,並且密告他們的種種醜行、罪行。他依靠這個辦法,依靠這張網,每當一起大案,就可以“發難興獄”,可以在千里之內,各地同時傳來“飛語”,同指一人一事,然後緊追不放。當時,來俊臣把這個辦法稱為“羅織”,以達到鞏固武則天政治上的統治需要、壓制地方豪強與李唐皇室的威風。
為此,來俊臣再獲得武則天的支持,還在麗景門設定一個皇家監獄,稱為“推事院”,專門供來俊臣使用。當時,官員們戲稱“麗景門”為“例竟門”,意思是:凡被關進這所監獄的人“必定完蛋”——活人進去,死屍出來,無一例外。

歷史評價

不過,客觀地說,“推事院”、“例竟門”、“羅織經”,這些責任,應該是在武則天,不在來俊臣。所以,對於來俊臣編撰的那部《羅織經》,恐怕也不是來俊臣的體會,而是“上皇”的旨意。來俊臣們,只不過是把當時如何“羅織”,分綱目總結,“首尾完整”一下罷了。
這本書,本是武則天用以“整肅官氣”、“整頓朝綱”的一些技巧——當然,其中難免污陷一些“好人”,但是武周一朝,殘民以逞,貪酷自肥,史有定論,其間到底有多少為國為民的“好人”,本就難說。至於武則天看後感嘆“如此心機”,那也只是惺惺作態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