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來安)

來安縣

來安一般指本詞條

來安縣,隸屬於安徽省滁州市,地處安徽省東部。始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稱建陽縣。後幾易縣名,至南唐中興元年(958年),定名來安縣。來安縣轄12個鄉鎮,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兩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濕地公園,國土面積1481平方公里,總人口49.09萬人。

來安縣,毗鄰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層、南京江北的重要門戶,所轄的汊河鎮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鄰,緊靠南京捷運3號線林場站,離南京長江大橋僅12公里。

2017年,來安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59.4億元, 比2016年增長9.3%,高於全市0.3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市第4位,增速居全市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億元, 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79.9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57.6億元,增長11.0%。三次產業比為13.7:50.1:36.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來安
  • 外文名稱:Laian
  • 別名:建陽、頓丘、永陽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華東地區皖東,安徽省滁州市
  • 下轄地區:新安鎮等11鎮1鄉
  • 政府駐地:來安縣新安鎮黎明路(蝴蝶公園北側)
  • 電話區號:0550
  • 郵政區碼:2392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東部,介於長江、淮河之間,長江下游北岸
  • 面積:1481平方公里
  • 人口:49.09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南京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白鷺島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安徽池杉湖濕地公園皖東烈士陵園
  • 車牌代碼:皖M
  • 地區生產總值:159.40億元(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36227元(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點,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科技事業,郵電事業,社會保障,交通,地方特產,主要景點,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來安縣歷史悠久。境內頓丘山遺址發現的石器、陶瓷和骨器證明,在新石器時代,縣境便有人類棲息繁衍。
唐虞時代,屬“揚州之域”。
周初,屬徐國。
春秋,先屬吳後屬楚,故稱吳頭楚尾。
戰國,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建陽縣,治在今水口鎮之東城埂。
西漢初,屬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復屬九江郡。
東漢,光武帝時,將建陽縣併入全椒縣,仍屬九江郡。
三國,屬吳,稱全椒縣,隸揚州管轄。
西晉,屬揚州淮南郡,稱全椒縣。
東晉,王導行“僑寄法”,在今縣城東僑置頓丘郡,後廢郡為頓丘縣,屬雍州秦郡。
南北朝·宋,先屬豫州秦郡,後屬南兗州廣陵郡,再屬徐州新昌郡,稱頓丘縣,移頓丘縣治於新昌城(今安徽滁州市區),為新昌郡治。
南北朝·齊,屬北徐州新昌郡,稱頓丘縣。
南北朝·梁,屬譙州新昌郡,稱頓丘縣,後析頓丘縣置高塘郡,治在今半塔鎮
南北朝·東魏,屬譙州新昌郡,稱頓丘縣。
南北朝·北周,廢高塘郡為高塘縣。
隋初,高塘縣併入頓丘縣,改稱新昌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縣為清流縣。
唐初,屬滁州,稱清流縣。景龍三年(709年),析清流縣置永陽縣,治今城北瓦崗,屬淮南道滁州。
五代·南唐,中興元年(958年),改永陽縣為來安縣,屬淮南軍滁州。
北宋,屬直隸京師滁州永陽郡軍事。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來安省入清流縣,紹興十八年(1148年),復置來安縣,治大雍(用)鎮,即今之新安鎮。
元,屬江淮行省江北淮東道滁州路總管府,後改隸揚州路總管府滁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來安縣併入滁州,洪武十三年(1380 年)復置,隸六部鳳陽府滁州。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屬京師直隸滁州。永樂元年(1403年),屬南京直隸滁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行省安廬滁和道滁州。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直隸滁州。
民國元年(1912年),來安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屬安徽省淮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屬中共淮南蘇皖邊區委員會。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由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區代管,抗日戰爭勝利後復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來安縣全境解放,屬皖北行署滁縣專區。
1952年4月12日,屬安徽省滁縣專區。
1956年1月12日,屬安徽省蚌埠專區。
1961年4月13日,屬安徽省滁縣專區。
1971年3月29日,屬安徽省滁縣地區。
1992年12月,屬安徽省滁州市。
得名由來
據《太平寰宇記》:“來安水在縣東三里,源出馬嶺山,東流至來安村為名。”

行政區劃

來安縣共轄12個鄉鎮,128個村,15個社區。12個鄉鎮分別是:新安鎮半塔鎮汊河鎮水口鎮舜山鎮雷官鎮施官鎮大英鎮張山鎮獨山鎮三城鎮楊郢鄉,縣政府駐地:來安縣新安鎮黎明路(蝴蝶公園北側)。
來安縣區劃來安縣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來安縣地處安徽省滁州市東部,介於長江、淮河之間。地理坐標:東經118°20′~118°40′,北緯32°10′~32°45′。南北最長處55千米,東西最寬處30千米。總面積為1481平方公里,縣境東鄰天長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連南京市浦口區,北與江蘇省盱眙縣比鄰。
來安縣

地質構造

來安縣地質構造主要是燕山地殼運動以來生成的北東向凹陷和斷裂。境內地層發育較為齊全,除缺失晚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系沉積外,自中元古代起,各時代地層均有發育;但大部分被第四紀地層覆蓋,出露甚少。中元古界在縣復興集和練子山以北,龍王山以南有所出露,厚度大於2135米。震旦系在縣舜山以北,練子山以南和平陽水庫西南有零星出露,為震旦系晚期沉積,厚度為1602米,含藻類化石。奧陶系在縣平陽水庫東南側出露,為奧陶紀早期沉積。厚度在300米以上,含鸚鵡螺和腕足類化石。白堊系分布在縣雷官集以南和東北、獨山西北、平陽水庫以西與琅琊區、南譙區交界處,厚度在300以上,僅上統赤山組有零星出露。第三系主要分布於縣城至施官以北。其中下第三系在舜山集組、狗頭山組、張山集組,主要為棕色泥岩、砂岩夾礫層,在炮嘴地區底部夾薄層石膏,含雙殼類、腹足類、介形類、葉肢類、魚類、哺乳類及孢粉等化石,厚302米。

地形地貌

來安縣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丘陵、南部為崗坳相間的波狀平原,緩丘零星分布;滁河、沛河、新來河兩側為較廣闊的河谷平原。全縣海拔高度小於220米,相對高程大於100米。境內地貌類型分為丘陵、階地、河漫灘三種。面積分別約占全縣面積的30%、40%、30%。縣內丘陵分布在低山外圍或居於低山兩側,呈帶狀,和低山組成梯狀地形,分為侵蝕丘陵、玄武岩丘陵、山丘。

氣候特點

來安縣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來安縣植物種類214科1664種,其中紅豆杉三尖杉香果樹等珍稀樹種有41科72種,竹類20餘種,藥用植物1476種。

動物資源

來安縣野生動物種類有魚類7科43種;兩棲類20種;爬行類40餘種;鳥類17目40科170種;脊椎類300種,其中哺乳動物70餘種。

礦產資源

來安縣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種多、品位高,主要有鉀長石、膨潤土玄武岩石英石等20多種,其中已探明的鉀長石分布面積達80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來安縣戶籍人口49.09萬人,常住人口44.4萬人,比2016年增加0.4萬人。城鎮化率46.71%,比2016年提高1.89個百分點。全年嬰兒出生率12.40‰,比2016年提高2.05個千分點;死亡率5.8‰,提高3.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0.33‰,下降7.32個千分點。
主體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藏族彝族等多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合

2017年,來安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59.4億元, 比2016年增長9.3%,高於全市0.3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市第4位,增速居全市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79.9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57.6億元,增長11.0%。三次產業比為13.7:50.1:36.1。

第一產業

2017年,來安縣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4352公頃,比2016年增加616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0430公頃,比2016年下降587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42公頃,比2016年減少6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1078公頃,比2016年增加15公頃。全年糧食產量46.1萬噸,同比增產2.9%;油料產量27146噸,比2016年減產4.8%;棉花產量285噸,比2016年減產2.7%。蔬菜、水果在品種最佳化的基礎上平穩發展。
2017年,來安縣全年肉類總產量37157噸,比2016年增長2.6%;其中豬肉產量20361噸,比2016年增長0.3%。禽蛋產量7781噸,比2016年增長0.4%。水產品產量30544噸,增長5.0%。
2017年,來安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5.5萬千瓦,比2016年下降14.6%。拖拉機55685台,下降1.9%。排灌動力機械27693台,增長6.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8059噸,下降0.2%。地膜使用量364噸,下降0.3%。農村用電量8801萬千瓦時,增長0.1%。

第二產業

2017年,來安縣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69.1億元,比2016年增長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比上年增長10.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國有企業、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較快。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其中,大米292777噸,增長26.7%;凍肉25823噸,增長21.6%;複合木地板8022835平方米,增長5.2%;硫酸181056噸,增長13.9%;水泥531453噸,增長47.3%;銅140440噸,增長37.6%;通信及電子網路用電纜710292對千米,增長5.0%;光纜20580芯千米,增長25.6%;電子元件355萬隻,增長18.4%。
2017年末,來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185戶,比2016年增加19戶;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84.0%,比2016年上升46.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306.5億元,增長22.9%;實現利潤總額44.4億元,增長39.6%,其中,利稅總額49.7億元,增長33.4%。
2017年末,來安縣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9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2.8億元,增長14.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7萬平方米,下降7.3%;房屋竣工面積31.3萬平方米,增長13.8%。

第三產業

2017年,來安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億元,增長11.8%。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4億元,增長11.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3億元,增長14.3%。按規模分,限額以上零售額30.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7.4%;限額以下零售額35.6億元,增長7.1%。
2017年,來安縣全年進出口總額24805萬美元,增長63.5%。其中,出口17460萬美元,增長56.4%;進口7345萬美元,增長83.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6947萬美元,增長7.0%。
2017年,來安縣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1368人次,增長11.0%;接待國內遊客458.9萬人次,增長18.4%。旅遊外匯收入34.4萬美元,增長13.2%;國內旅遊收入12.4億元,增長20.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來安縣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招生1739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1679人;普通國中22所,招生3219人;國小26所,招生3912人。

醫療事業

截至2017年末,來安縣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衛生所室、村衛生室)21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7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個,村衛生室130個。床位數1843張,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16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15人,註冊護士835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來安縣全年專利申請數1308件,下降35.8%,專利授權數325件,下降29.3%。

郵電事業

截至2017年末,來安縣固定電話用戶2.8萬戶,下降27.2%;行動電話用戶33.6萬戶,增長9.4%;網際網路用戶8.4萬戶,增長24.3%。
2017年,全年用電量146030萬千瓦時,增長6.1%。第一產業用電量6052萬千瓦時,增長28.1%;第二產業用電量102808萬千瓦時,增長3.2%;第三產業用電量11727萬千瓦時,增長20.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5444萬千瓦時,增長8.0%。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來安縣城鄉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3元,增長9.9%,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9088元,增長9.3%,農村民可支配收入11804元,增長9.2%。
2017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單位626家,參保人數54894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418家,參保人數22512人。

交通

來安交通便捷,寧洛高速公路在縣境有兩個出入口,位於南京1小時都市圈核心層,104國道連通南北,312省道橫貫東西,洛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距南京市區60千米,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0千米,距津浦鐵路18千米,距省城合肥145千米。312省道縱穿南北與寧連高速公路銜接,內河航道汊河港距南京港20公里;縣城距京滬鐵路滁州北站18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一個小時車程。
來安交通區位來安交通區位

地方特產

酥糖
酥糖,早期名為董糖,相傳在一百多年前從六合縣傳入,主要以麵粉、白糖、芝麻、飴糖四種材料製成,其味香。
雷官板鴨
雷官板鴨系選用當地麻鴨或瘦肉型櫻桃谷鴨,經陳年老鹵、傳統配方加現代工藝精細製作而成。
復興茶葉
復興茶葉出產於來安縣舜山鎮復興茶場,該茶場始建於是1964年,位於來安縣城北10公里處,緊鄰白鷺島國際旅遊度假區和來安縣新農村示範點林橋苗木生態園。
半塔芝麻油
來安縣半塔麻油廠創建於五十年代初1950年,地處皖、蘇兩省四縣商貿繁榮、交通發達的紅色旅遊基地半塔鎮,該鎮地處江淮分水嶺的丘陵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適合芝麻生長。
來安花紅
“花紅”學名“林檎”,是中國最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花紅”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滿口生香。花紅果子不僅好吃,而且還能開胃解暑,泡酒飲用可止瀉、治痢疾,是人們健身防病的營養果品。據史書記載,花紅自清朝嘉慶年間便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廣泛種植,並作為貢品年年向朝廷納貢,屬於來安地方特產之一。

主要景點

綜述
來安縣旅遊資源豐富,以“山、水、泉、洞、寺、島”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異的白鷺島、孔雀寺、林橋生態園、景華生態園、龍源風電場、皖東烈士陵園等景點,對外開放。
白鷺島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
白鷺島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西北部13公里復興林場境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森林覆蓋率90%,區內規劃總面積4.2萬畝,核心開發1.7萬畝、其中水面2000畝。
皖東烈士陵園
皖東烈士陵園位於來安縣半塔鎮西北光山山坡上,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4年3月,由羅炳輝親自負責在半塔集西北一華里的頭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塔。並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紀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為四稜台體。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塔的正面刻有陳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為張愷帆題詞。塔的正前方有張雲逸於196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皖東烈士陵園是安徽省優秀紅色旅遊景區之一,也是華東地區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10萬人次。2006年半塔保衛戰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皖東烈士陵園皖東烈士陵園
孔雀寺
孔雀寺位於來安縣城西北約10公里練子山西南山腳。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歷代廢興不已。乾隆曾賜銀十萬兩擴建孔雀寺,當年寺院規模南至關門湖,北至山腰,南北四里許,設跑馬堂,廟宇三重,僧侶數百。後又遭破壞,至民國初僅存五間正殿.廂房十二間,正門三間,老弱僧侶數人。解放初,寺院被毀,僅存民國七年(1918年),來安知事萬琅所立“護林碑”一塊,由縣文物部門立於原址:1999年;經宗教管理部門核准,由南京棲霞寺高僧惠清長老主持復建,移址恢復孔雀寺。
石固山遺址
石固山遺址位於安徽省來安縣新安鎮北15公里處的舜山鎮石固村,海拔166.7米,與對面的尖山構成縣境北端門戶。山呈圓台形,頂部面積約8萬平方米,山山腰有跑馬道環繞。山勢陡險,易守難攻。南宋紹興時,居民曾在山上構築牆壘,以御金兵。清鹹豐年間,安慶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劉萬元率領的數千名義軍曾踞守該山。山上的建築後來全部毀於戰火。
旅遊資源圖旅遊資源圖
安徽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池杉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來安縣雷官鎮楊渡村黃大圩,毗鄰南京市六合區,距離六合區僅10公里,距離南京主城區38公里,距離滁州老城中心與市政府直線距離30公里。在長江一級支流——滁河的北岸、滁河支流——向陽河東岸,是一處由向陽河新舊河道圍繞而成,由森林沼澤、草本沼澤、河流濕地、運河輸水河、庫塘、水田等組成,又因有“華東最大的池杉林”而得名,總面積143.2公頃。林鳥資源豐富,生態風光優美,具有“池杉魅影,林鳥依依”的獨特濕地風景。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吳亮丁士美張綱常道胡松、郝孔昭、王化振、趙禮、顧問、魏大用、周之冕
湯斌、周球、嚴治元、曹寅、伍斯璸、王士傑、劉瓚、韓夢周、伍士超、戴宗沅、歐陽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