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49年設半塔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鎮。
1996年,半塔鎮面積159.5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胡圩、半塔、魏巷、胡郢、紅旗、丁城、慶義、黃郢、楊港、寶塔、洪郢、馬廠、小山、許港、馬頭、龍湖、謝碾、興隆、羅莊、花園、大余郢、邢港、鐵佛、馬港、何郢25個行政村;興隆鄉面積56.2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天河、張郢、白雲、雙龍、王集、高山、洪山、朱港8個行政村;邵集鄉面積61.5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石橋、魚良、姚塘、劉郢、壯澗、羅山、松郢、高澗8個行政村。2000年,半塔鎮31710人,邵集鄉13190人,興隆鄉13034人,大余郢(未批鄉)12185人(均為五普常住人口)。
2007年,撤銷邵集鄉(8村,52.9平方千米,14758人)、興隆鄉(9村,53.4平方千米,14382人),併入半塔鎮,轄2個社區、46個村,面積287.3平方千米,人口72707人,鎮政府駐塔山北路。
地理概況
滁州市來安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北部,東南與江蘇省南京市
六合區、北與江蘇省
盱眙縣,東與本省
天長市接壤。65592人(2017)。312、238省道公路過境。
行政區劃
來安縣半塔鎮轄21個村,2個社區,分別是:紅旗村、龍湖村、半塔村、黃郢村、丁城村、馬廠村、小山村、寶塔村、馬頭村、羅莊村、何郢村、大余郢村、邢港村、松郢村、北澗村、大劉郢村、魚塘村、興隆村、高山村、白雲村、王集村、康寧社區、奇輝社區。鎮政府駐塔山北路。
地理簡介
在安徽省的東部地區,有一塊狀如葫蘆形的土地伸入江蘇省境內。葫蘆頭是安徽省天長市,葫蘆頸便是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
半塔鎮東臨天長,西依明光,南鄰六合,北接盱眙。距南京市90公里,距205國道僅17公里,“盱寧”、“滁揚”兩條公路幹線在集鎮中心縱橫貫穿。皖蘇兩省五縣交界的區位優勢,及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使之長期以來始終是蘇皖邊區重要的商貿集散地。隨著東西部發展之產業梯度轉移,該鎮正在成為各地有遠見的投資人的項目投資目的地。
半塔鎮總面積285.11平方千米。該鎮轄羅莊、何郢、大余郢、邢港、丁城、半塔、龍湖、紅旗、黃郢、小山、馬廠、寶塔、馬頭、松郢、北澗、大劉郢、魚塘、興隆、高山、王集、白雲21個行政村,康寧、奇輝2個居委會,總人口65592人(2017)。具有較為豐富的人力、土地和礦產資源。鎮域內蘊藏有大量的膨潤土、凹凸棒土和優質礦泉水等資源,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區內盛產姜、蒜、芝麻、綠豆、鴨、鵝、野山雞等特色農副產品和優質水稻、玉米、地瓜、冬瓜、水果山芋等大宗農產品。
人文歷史
半塔鎮原名白塔集。半塔鎮西北角光山(今塔山)上曾有一座白塔寺,據來安縣誌記載:“白塔集有一磚塔,雷電攝擊三層,遺於泗州優虎山,今存半塔,刻有赤烏元年(公元238年)字樣”。“赤烏”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的年號,南朝梁武帝因在白塔鎮大敗魏兵,認為這是佛力所為,乃重修“白塔”。明朝以前塔身基本完好,明朝初年,因雷擊三層,僅存半個塔,故名半塔。
抗日戰爭時期,半塔是皖東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據地,是新四軍第五支隊在津浦路東的後方所在地。劉少奇、張雲逸、羅炳輝、徐海東、方毅、張勁夫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在這裡戰鬥和生活過。有名的半塔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陳毅同志對此有過高度評價:“在華中,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為紀念半塔保衛戰和劉少奇在皖東,解放後,在半塔集西的光山上,先後興建了烈士紀念塔和“劉少奇在皖東”、“半塔革命紀念館”兩座紀念館舍。塔身及雕像由中央美院設計,塔上分別由陳毅和張凱帆題詞,張雲逸同志為之撰寫了《半塔烈士紀念碑記》。烈士陵園已成為半塔鎮標誌性場所,每年接待周邊地區近十萬名民眾前往參觀、遊覽。
綜合經濟
改革開放已來,該鎮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全面駛入快車道。2003年,全鎮實現社會經濟總產值8.6億元,較90年增長6.5倍;財政收入890萬元,較90年增長5.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初步達到小康水平。其它社會各業也都取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全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多種經營生產初具規模、各具特色。其中地瓜、水果山芋等特色農產品暢銷蘇、皖、浙、滬。工企業生產勢頭不斷加強,本鎮企業已涵蓋化工、建材、輕工等行業,其中化工、建材成為全鎮主導產業。順利聚氨酯製品有限公司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明星企業。該企業主打產品聚氨酯礱穀輥多次獲得國家級高新科技產品獎項。產品暢銷全國,部分產品出口。全鎮外來投資及其它民營經濟發展也十分迅猛,近年來,新上建材類企業8家、輕工類企業6家、化工類企業4家,單個項目投資額均在200萬元以上,一期工程一次性投資額最高達1200萬元。
投資指南
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立足我鎮承東接西的區位條件,鎮黨委、政府積極主動地接納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自覺接受東部向西部的產業發展梯度轉移,熱誠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前來我鎮投資興業。
鎮黨委、政府結合鎮內資源條件及工農業發展現狀,擬定的發展重點是:全力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項目,提升全鎮工業經濟競爭力;重點引進和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消化農村富餘勞動力;積極興辦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強化大宗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提高農產品工業化水平;歡迎投資商貿及其它服務業,推動我鎮各業協調發展。
為適應招商引資項目發展需求,鎮黨委、政府積極推進發展的軟硬體建設:
一、設立半塔工業經濟園,在滁天路與盱寧路交汊處,規劃出600畝工業園用地區域,所有項目企業一旦入駐,鎮積極為其提供基本的入園興業條件。
二、到本鎮投資所需用地,實行綜合地價,畝均費用總計不超過1.8萬元,實行“水、電、路、郵、話”綜合配套。各入駐企業僅需交取必要的成本費用,便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
三、凡到我鎮投資的企業項目實行專人幫辦。項目資金到位、開工建設前後,由鎮委派專人幫助辦理各類證照及相關手續,確保企業順利開工。
四、嚴格落實國家稅務、工商征管政策,並積極幫助新建企業協調落實優惠政策,對績效突出的企業實行稅費適度返還獎勵。
五、對新建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吃、拿、卡、要”,嚴禁各種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行為。
地理交通
半塔鎮以其悠久而光榮的革命歷史,及較強的綜合鎮力,而成為
來安縣兩個副縣級重點建制鎮之一(另一個為新安鎮)。
該鎮坐落在來安縣城北30公里處,她東臨天長,西依明光,南鄰六合,北接盱眙。處於南京都市經濟圈的核心層,距南京市90公里,距205國道僅17公里,“盱(眙)寧(南京)”、“滁(州)揚(州)”兩條公路幹線在集鎮中心縱橫貫穿。隨著東西部發展之產業梯度轉移,該鎮正在成為各地有遠見的投資人的項目投資目的地。
發展概況
2004年以來,半塔鎮企業已涵蓋化工、建材、輕工等行業,其中化工、建材成為全鎮主導產業。
工業相關
半塔鎮抓住東向發展大好機遇,按照“吸引外來投資、鼓勵內
部投資”思路,強力招商引資,增強鎮域經濟發展動力。他們堅持實行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通過駐點招商、離崗招商、上門招商、以商招商、資源招商等方式,拓寬招商渠道;堅持“親商、安商、助商”政策,制定出台了《半塔鎮“東向發展”實施戰略》《半塔鎮“吸引外來投資、鼓勵內部投資”辦法》等一系列檔案,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同時利用豐富的水力、礦產、勞動力等資源優勢,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培育一批有影響、有特色、有牽動力的製造和加工企業,增強發展後勁。
全鎮外來投資及其它民營經濟發展也十分迅猛,新上建材類企業8家、輕工類企業6家、化工類企業4家,單個項目投資額均在200萬元以上,一期工程一次性投資額最高達1200萬元。
農業相關
半塔鎮堅持“穩糧、擴經、增牧”的原則,以“五早”種植和畜牧養殖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大力引導經濟作物生產和畜禽養殖,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半塔鎮羅莊村著力調優種植結構,圍繞特色農產品發展一村一品,先後引進水果山芋、地瓜、南瓜等農產品品種10餘個,還積極套種西瓜、葡萄等,不斷壯大特色產業規模,已建成2000多畝“五瓜一薯”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占全村農作物面積90%以上。
2007年,羅莊村人均純收入近5000元。半塔村發揮城關村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業,已種植各類大棚蔬菜300多畝,既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又實現了農民增收。
半塔鎮盛產小麥、水稻、油菜等大宗農產品,水果型山芋、西瓜、冬瓜等經濟作物種植初具規模,在周邊地區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力。半塔鎮礦產豐富,優質礦泉水、玄武岩、膨潤土儲量較大,鎮內規模型水庫8座,各類中小水庫蓄水量7000萬方以上。半塔烈士陵園位於集鎮西側,依山傍水具有一定的旅遊開發潛力。鎮年向外輸出富餘勞力8000人以上,鎮內勞動用工報酬大大低於周邊地區。
紅色旅遊
地處皖東革命老區的半塔鎮,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借安徽省東向發展之機,引進資金和先進理念,積極整合紅色旅遊資源,不斷加快紅色旅遊景區開發建設步伐。截至2008年,半塔烈士陵園已列入全省十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並被納入江蘇省紅色旅遊“新四軍之旅”線路和紅色旅遊規劃,半塔保衛戰舊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半塔鎮以半塔保衛戰舊址和大劉郢新四軍二師師部舊址為龍頭,以少奇樓、新四軍二師紀念林等革命舊址為依託,不斷修復舊遺存,建設新景點,全力打造融館、塔、堂、墓、園於一體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另外,通過舉行推介會、發行紀念郵票等形式,進一步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主動與蘇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對接,打響紅色旅遊牌。
烈士陵園
半塔鎮地處蘇皖兩省的
盱眙縣、
天長市、
來安縣、
六合區、
明光市五縣市區交界處,四周丘陵起伏,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九三九年秋以羅炳輝為司令員,
郭述申為政委,
周駿鳴為副司令員,
方毅為主任,
趙啟民為參謀長的新四軍第五支隊,開闢了以半塔集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完成了東進皖東敵後,實行戰略展開的任務,初步打開了淮南路東敵後抗戰局面。歷史上著名的半塔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
一九四〇年三月在
蔣介石的策劃下,安徽
李品仙,江蘇
韓德勤兩頑軍對我皖東地區實行東西夾擊,妄圖消滅我新四軍部隊,我軍在中共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志率領下,對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正當我五支隊主力支援路西反擊李品仙頑軍之際,韓德勤頑軍乘我路東空虛,糾集萬餘兵力,向我五支隊指揮機關所在地半塔鎮及附近地區發動全面進攻。我路東部隊在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鄧子恢、五支隊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員周駿鳴、主任張勁夫和路東省委書記方毅的指揮下,堅決執行中原局、江北指揮部固守待援和積極防禦的戰術原則,以教導大隊五百餘人固守半塔集,以十團、十五團各一部分及特務營,在地方游擊隊的配合下,從南北兩翼鉗擊圍攻半塔之敵,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指戰員不畏強敵,從三月二十一日拂曉到三月二十七日晚,浴血奮戰七晝夜,擊退了頑軍多次進攻,半塔陣地巍然屹立,完成了我先打桂頑,後打韓頑的戰役意圖。
路西我軍大捷後,江北指揮部指揮張雲逸,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主力兼程回師路東,江南指揮部陳毅亦命令挺進縱隊葉飛、蘇皖支隊
陶勇率部增援,在江北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我軍於三月二十九日開始全線反擊,韓頑在我軍兩面夾擊下,傷亡慘重,殲敵有生力量三千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韓頑潰不成軍,倉惶逃竄,我軍乘勝追至三河南岸,至四月九日,路東地區反頑作戰勝利結束。
半塔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保證了我路西部隊對桂頑作戰的勝利。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陳毅同志對半塔保衛戰給予很高評價,他說過,在華中先有半塔、後有
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
黃橋。為了紀念在半塔保衛戰與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一九四四年三月,由方毅在軍政民座談會上提議並通過,由羅炳輝親自負責在半塔鎮西北一華里的頭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塔。一九四六年,因我軍戰略轉移,撤離半塔,烈士塔建造一半就停工了。 建國以後,來安人民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於一九五八年開始續建半塔烈士紀念塔,並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風景秀麗的
烈士陵園。紀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為四方台林。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這尊石雕像是在陳毅親切關懷下,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師們精心雕鑿的。塔的正面為陳毅親筆書寫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雄渾遒勁的大字。背面是省委書記
張愷帆書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紀念塔前立著大理石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張雲逸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撰寫的碑文。紀念塔正前方是兩座對稱的琉璃瓦涼亭。紀念塔西側是陳列館,陳列著革命歷史資料,供人們參觀學習。
來安縣行政區劃
參見:安徽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委(塔場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