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地處蘇皖兩省五縣交界,歷史上
著名的半塔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風景秀麗的
烈士陵園。紀念塔矗立在
塔山之峰,高十米,為四稜台體。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塔的正面刻
陳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雄渾遒勁大字,背面為張愷帆題詞。塔的正前方有張雲逸於196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
目前,皖東烈士陵園是該省優秀
紅色旅遊景區之一,也是
華東地區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年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約10萬人次。2006年半塔保衛戰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皖東烈士陵園正在積極申報全國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歷史背景
1940年3月,在蔣介石策劃下,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部和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部兩頑軍對皖東地區實行東西夾擊,妄圖一舉殲滅我江北新四軍部隊。我軍在中原局、
劉少奇領導下,對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正當我集中主力在津浦路西堅決反擊桂頑的進攻時,韓頑乘我路東地區空虛,糾集8個團的兵力,萬餘之眾,向我新四軍第五支隊後方半塔地區大舉進攻。我路東部隊在江北指揮部主任鄧子恢、五支隊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員周駿鳴指揮下,堅決執行中原局、江北指揮部固守待援的方針和積極防禦戰術,以教導隊510人固守
半塔集,以十團、十五團各一部及特務營在地方游擊隊配合下,從南北兩翼鉗擊圍攻半塔之敵。雖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而我軍指戰員不畏強敵,在地方黨和民眾、自衛隊積極參加和支援下,苦戰7晝夜,擊退了頑軍多次進攻,半塔陣地巍然屹立,保證了我路西主力反頑作戰順利進行,實現了我先打桂頑,後打韓頑的戰役意圖。待路西我軍大捷,我和
羅炳輝同志率主力兼程回師路東,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
陳毅,亦命令在江北的挺進縱隊葉飛同志、蘇皖支隊陶勇同志率部增援。韓頑在我兩面夾擊下,傷亡慘重,乃倉惶潰退。我軍乘勝追至三河南岸,俘獲甚多,勝利結束這一戰役。
半塔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
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保證了我路西部隊對桂頑作戰的勝利。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
陳毅同志對半塔保衛戰給予很高評價,他說過,在華中先有半塔、後有
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烈士碑文
皖東烈士陵園《半塔烈士紀念碑記》全文: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蘆溝橋事變,大舉進攻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得到全國人民擁護,形成了全國一致團結抗日的局面。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中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公開向日寇投降,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共頑固派在日寇誘降下,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反人民。1939年底蔣介石發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敵後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猖狂進攻。
1940年3月,在蔣介石策劃下,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部和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部兩頑軍對皖東地區實行東西夾擊,妄圖一舉殲滅我江北新四軍部隊。我軍在中原局、
劉少奇同志領導下,對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正當我集中主力在津浦路西堅決反擊桂頑的進攻時,韓頑乘我路東地區空虛,糾集8個團的兵力,萬餘之眾,向我新四軍第五支隊後方半塔地區大舉進攻。我路東部隊在江北指揮部主任鄧子恢、五支隊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員周駿鳴同志指揮下,堅決執行中原局、江北指揮部固守待援的方針和積極防禦戰術,以教導隊500餘人固守
半塔集,以十團、十五團各一部及特務營在地方游擊隊配合下,從南北兩翼鉗擊圍攻半塔之敵。雖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而我軍指戰員不畏強敵,在地方黨和民眾、自衛隊積極參加和支援下,苦戰7晝夜,擊退了頑軍多次進攻,半塔陣地巍然屹立,保證了我路西主力反頑作戰順利進行,實現了我先打桂頑,後打韓頑的戰役意圖。待路西我軍大捷,我和羅炳輝同志率主力兼程回師路東,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
陳毅同志,亦命令在江北的挺進縱隊葉飛同志、蘇皖支隊陶勇同志率部增援。韓頑在我兩面夾擊下,傷亡慘重,乃倉惶潰退。我軍乘勝追至三河南岸,俘獲甚多,勝利結束這一戰役。
這次戰役的勝利,不僅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礎,且對華中抗日反頑鬥爭和建立發展華中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全局關係至為重大。
安徽省
來安縣人民為紀念半塔保衛戰與在抗日反頑鬥爭中光榮犧牲的同志們的卓越貢獻,援建此碑,以銘不朽,我當時擔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曾參與此役。目擊革命烈士們可敬可泣的鬥爭精神,備詳史實,謹為之記。
張雲逸
1964年5月1日撰
重大紀事
1958年
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當時叫革命鬥爭紀念館。
1984年
1984年擴建半塔保衛戰舊址紀念館
1989年
1989年將原革命鬥爭紀念館改為劉少奇在皖東紀念館。
2008年
園陵整體修建開始,2008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拆掉兩紀念館,在原址上重新修擴建“三館”組成皖東革命紀念館,在縣委黨史研究室等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重新整合史料、圖片
2010年
紀念館修建完畢,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