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發展更可持續:可持續經濟學框架與套用》是2008年11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莫漢·芒納星河。
基本介紹
- 書名:使發展更可持續:可持續經濟學框架與套用
- 作者:(英國)莫漢·芒納星河
- 譯者:鄒文博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1日
- 頁數:63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0473619
使發展更可持續一般指本詞條
《使發展更可持續:可持續經濟學框架與套用》是2008年11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莫漢·芒納星河。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簡介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確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共同發表的《世界自然保護大綱》。1987年以布倫特蘭夫人為首的世界環境與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發展的需要,又不損害人類後代滿足其自身需要和發展能力的發展方式。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所謂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畫和綱領,是國家在多個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稱,它要使各方面的發展目標,尤其是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目標相協調。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召開,會議提出並通過了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21世紀議程》,並且要求各國根據本國的情況,制定各自...
可持續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我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基礎薄弱,選擇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創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選擇。中國科學院《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1999年)提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實現三大...
可持續發展理論(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以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為三大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共同、協調、公平、高效、多維的發展。傳統修正 (一)對於GNP的修正 當使用可持續發展概念時,人們已經認識到,傳統的...
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存在一些矛盾,突出的是:(一)水源短缺,管理欠佳。水資源是城市興起和發展的生命線。水是城市最重要的資源,它會促進或限制城市的成長和發展。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正常年份全國城市缺水60多億m3,...
可持續性是指一種可以長久維持的過程或狀態。人類社會的持續性由生態可持續性、經濟可持續性和社會可持續性三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部分組成。基本定義 人類處於普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里約宣言》 (國際環保條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簡稱)指出“為了可持續...
可持續發展戰略模式,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戰略模式。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21世紀議程》,從而使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在發展途徑上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改善社會組織管理水平來提高物質和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實現少投入多產出的綠色經濟成長,同時...
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2015年9月25-2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會議。背景介紹 2015年9月25-27日,舉世矚目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開幕當天通過了一份由193個會員國共同達成的成果檔案,即《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
1993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19次代表大會上,與會代表針對“可持續發展”主題在21世紀對城市建築與規劃的挑戰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討論,最後通過了《芝加哥宣言》,在爭取人類與自然環境“持久未來的相互依賴”方面達成了共識。此舉使城市與建築的規劃設計在創作指導思想上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人們認識到,...
自從城市可持續發展這一命題提出後,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內涵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定義 城市,自從誕生以來就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它積聚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物質、資金和技術等,從而逐步演變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並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但與此同時,城市也出現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首先,城市人口數量聚增,已...
《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2022年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誌發表了該文章。發展歷史 2022年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
可持續代表可以把某種模式或者狀態在時間上延續下去,並且沒有間斷 釋義 可:許可,允許,能夠。持續:連續。能夠把某種模式或狀態在時間上延續下去。舉例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電影局及書店,已有被人搗毀,頗有令此輩自己逐漸餓死之意,出版界更形恐慌,大約此現象還將持續。”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發展與自然的和諧,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努力實現從單純追求發展數量和當代人的利益的傳統發展模式,到注重發展質量和後代人幸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根本轉變。4、在新的歷史時期下 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之間的關係,正確認識信息化對其它“化”的作用...
可持續發展指標是評價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狀況、壓力及政策回響等全過程的指標。其指標體系是可持續發展指標所組成的綜合體。按基本功能可分為三類:狀態指標,用於衡量環境質量或環境狀態;壓力指標,用於衡量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回響指標,用於衡量環境政策的實施狀況。主要用於說明自然和環境的變化情況、變化原因和...
持續發展學說,是關於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觀點。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有一個新的飛躍性的發展,世界各國政府和多邊機構日益認識到,經濟問題和環境問題是不可分割的對立統一體,發展經濟不可避免地影響環境,而環境的退化又必然削弱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基於正確處理髮展經濟與環境的...
培育中國製造競爭新優勢,既要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加強3D列印等核心技術和原創技術研發,又要加快成果推廣運用和產業化進程,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緊密聯結,以個性化定製滿足廣闊市場需求,以增材製造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以綠色生產贏得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推動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使中國製造價格優勢疊加性能優勢、質量...
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一個熱點問題,它的兩個實現機制是“可持續生產”與“可持續消費”。所謂可持續生產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人類自身的生產和環境生產相互適應、相互平衡的生產。可持續生產的核心是,對每一種產品的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生產工藝、生產設施、市場利用、廢物產生和處置等都要考慮到環境保護,都要符合可...
“可持續發展型”體育發展方式,是以人本體育為發展目標,通過國家、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合作推動競技體育、民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均衡發展。由於該發展方式是開放的,有多種機制進行要素與要素之間及體育系統內外環境之間的溝通,因此,能夠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對體育發展進行自我調整,與時俱進,從而具有發展的...
可持續性原則 可持續性原則,生態系統受到某種干擾時仍能保持其生產率的能力的原則。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是人類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人類對資源環境的利用應該立足於不破壞其自身可持續性的基礎上。
在上述假設條件成立的情況下,銷售的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相等。公司的這種增長率狀態,稱為可持續增長或平衡增長。聯繫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在不增發新股的情況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可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的產品能為市場接受。2.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
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圍繞新型工業化,中國將有更多推動科技創新、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的政策出台。發展方向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
“可持續生計”概念最早見於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的報告。1992年,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將此概念引入行動議程,主張把穩定的生計作為消除貧困的主要目標。1995年,哥本哈根社會發展世界峰會和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進一步強調了可持續生計對於減貧政策和發展計畫的重要意義。中國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倡導以...
當前,社會上普遍推行的是國家發改委對循環經濟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成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這一定義不僅指出了循環...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則實際增長率等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6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1995年相同,1996年的實際增長率(10%)與根據1995年有關財務比率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10%)相同。這種增長狀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
1、可持續發展觀取代不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觀的興起,源於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突現。所謂可持續發展問題,是指人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違背了自然規律,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協調,從而影響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降低了人類生活質量的問題。戰後,經濟發展成為各國中心問題,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尖銳,在此背景下...
從可持續發展到科學發展再到綠色發展,這體現了中國人發展理念的創新,甚至也可以說是對世界的發展理念的貢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巨大的挑戰,但同時又是一個契機,中國需要把握住這次發動甚至領導“綠色工業革命”的機會,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2012年10月11日,商務部副部長王超表示,...
改革發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前進。在論及“建設美麗中國”時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更進一步凸顯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重大意義,更進一步彰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推動海南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探索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