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韋佩弦

佩韋佩弦

佩韋佩弦,讀音是pèi wéi pèi xián,漢語成語,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後常比喻有益的規勸。出自《韓非子·觀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佩韋佩弦
  • 拼音:pèi wéi pèi xián
  • 解釋: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
  • 出處:《韓非子·觀行》
解釋,出處,用法,示例,

解釋

原指西門豹性急,佩韋自戒;董安於性緩,佩弦自戒。原形容隨時警戒自己,後常比喻有益的規勸。

出處

《韓非子·觀行》:“西門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主。”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自我警戒

示例

西門豹為戰國時魏人,《史記·滑稽列傳》有傳。在鄴令任上,他懲治借祭河神而殘害民女搜刮民財的地方污吏及巫婆等,大快人心,表現出疾惡如仇、剛烈耿介的性格。為告戒自己少犯性急之病,他身佩牛皮以自警。
董安於為春秋末晉國五卿之一趙鞅(即故事中追趕後來被東郭先生藏進口袋的那隻狼的趙簡子)的家臣。他擅長建築,原晉陽城就是他設計並督造。自以為性情舒緩,故佩弓弦在身以自勵。輔佐趙氏十幾年,後在晉國內亂中為保國家安定而自縊身亡。
朱自清以“佩弦”為字,蓋取其意也。他一生勤勉,精於治學,著述甚豐。以“秋實”為號倒也“號副其實”。這“秋實”不能不說和“佩弦”有緊密的聯繫。沒有佩弦的自勵,恐怕也就沒有這累累的秋實吧。
清人張溥五人墓碑記》中記載的抗擊魏閹“激於義”而死的五義士中,就有一人名顏佩韋。從“佩韋”可推知此人的性格爽直,屬“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類的義士。雖以佩韋為名來警戒自己,但在閹黨擅權作亂之時,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正義之火,故而挺身而出,聲張正義,以至獻身。令四方之士“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