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代,天資秀出的下放知青彭承疇在火車上偶遇安娜、素心和三美。在這之前,素心已對彭承疇生愛,而安娜和三美則是初次認識彭承疇,但她們已經多次從素心不無誇耀的介紹中知道她的這位“哥哥”。偶遇匆匆,安娜與彭承疇就一句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應答性質的對話,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彼此生愛。彭承疇清楚地意識到,火車上匆匆一面,他就再也放不下她了。彭承疇鐘情於安娜,便在這之後登門,將一個記錄著他秘密的黑色羊皮封面的筆記本——一本記錄著他的秘密、他的隱私、承載著他的身家性命的筆記本交給安娜,安娜明白這是他對她的信賴和託付。
一直對母親怨恨的安娜姐姐在鄉下與放羊倌結婚,一年後領著丈夫回家。母親為他們騰房間換被子時,藏在枕頭裡的筆記本突然掉下來,母親當時心慌意亂,無暇他顧,來不及追問。安娜知道母親遲早會醒悟過來,假如它不幸落在母親手裡,必將被焚毀。所以,趁母親還沒有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之前,要找個安全的地方來藏匿它。她想到了素心,便把筆記本轉移給素心。
劫數難逃,素心下夜班回家,途中遭歹徒搶劫,放在書包里的筆記本被搶走。安娜得知後,自責懺悔,為筆記本的丟失可能會給彭承疇帶來的嚴重危險和致命傷害而痛心疾首。她寫下她的抱歉、愧疚,她對他的愛,然後以死謝罪。從此,三位閨蜜生死訣別、天各一方,開啟了漫長的自我懲罰和自我救贖的懺悔之路。四十多年後,三美、彭承疇和素心不期而遇,他們以暗示的方式揭開了當年被人性弱點和悲劇掩蓋的真相。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你好,安娜》的寫作初衷,源自蔣韻的母親因患阿爾茲海默症失去了記憶,這令蔣韻想起作家君特·格拉斯曾說他寫作是為了記憶。為防止被記憶拋棄,僅留一個生命的空殼,為克服對失憶的恐懼,於是蔣韻重新提筆,寫下小說《你好,安娜》。
人物介紹
素心:小說主人公。看到彭承疇第一眼時,素心就被他迷惑了,她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才華橫溢的哥哥。他給她大段地背誦普希金的詩,那一刻,她激動、幸福。在心裡,素心已經把彭承疇當作她的理想情人。知道彭承疇把筆記本交給安娜時,她氣得發抖。她把這一切怪罪到安娜身上,覺得是她橫刀奪愛。然而,安娜請她保管筆記本時,她答應了。她整天把它帶在身上,當遇到歹人搶劫時,她不惜捨身換回筆記本。所以,當安娜想要回筆記本時,她撒謊了。謊言導致安娜自殺身亡,以至於在往後的四十多年裡,素心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有罪的人,一刻也不放鬆對自己的嚴厲懲罰、自我審判。
安娜:素心朋友。她的父母是大學教師,父親教蘇俄文學,被劃為“右傾”下放到水庫工地勞動,死於中毒性痢疾。父親去世時,安娜5歲。受家庭薰陶,安娜自小喜愛讀書。在靜謐的閱讀中,她開始悄悄蛻變。1968年,16歲的安娜主動要求去兵團幹革命,但她的家庭有問題,組織上不批准,她就寫血書,誓與家庭決裂,紮根邊疆一輩子。結果,她為了救公共財物,落下治不好的病根,病退回城。與彭承疇相愛,安娜因弄丟他的筆記本而愧疚自殺。
三美:素心朋友。當彭承疇背著三美把筆記本交給安娜時,被她無意中看到,她為他的這種不信任耿耿於懷,同時,她又為素心憤憤不平而抱怨。當第二天見到素心時,她連忙說“對不起”,後悔帶彭去安娜家。安娜自殺身亡後,特別是三美在失去了寶貴的愛情和歌喉後,猛然悟出人性本惡的奧義,由此而向自己追罪懺悔。
彭承疇:素心的“哥哥”,當年彭承疇姑姑找到閨蜜素心母親,在臨終前,把在這裡下放的侄子託付給她。安娜自殺後,他先去法國學習釀酒,然後做紅酒生意,在波爾多地區有自己的葡萄園和酒莊。妻子是一個設計師,他們都拿到了外籍護照,他的英文名字叫邁克。他成了一個成功商人,住別墅,擁美妻嬌兒,經常行走於世界各地。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在小說中,蔣韻通過在時代與人性間的穿透,因而獲得了從歷史的視野和人性的深度來達成對靈魂的持續拷問。無論是素心從對“愛”的信仰到對“罪”的背負,還是三美內心的沮喪和悲涼,以及彼此背負十字架的殊途同歸,莫不指向人的精神境界和靈魂深處。串起作品始終的看上去是為愛而犧牲、為愛而欺騙、為愛而隱瞞、為愛而嫉妒、為愛而救贖,但骨子裡又何嘗不是人性中的私與妒在那裡作祟,最終呈現出的是生活的無限可能、愛的無限多樣和人性的無限豐富。作品仿佛有一束光始終高懸在遠方,仿佛在考驗著人們特別是罪孽深重的人是否還有可能接近它,而作品的結局似乎提供了這樣一個答案:在經歷了自我懲罰與自我救贖的漫漫跋涉之旅後,精神的彼岸也未必不可能抵達。
小說中的《瑪娜》實際上是一篇巧妙地借用了小說之名的紀實文字。藉助於看似子虛烏有的小說樣式,素心所真切道出的,正是自己當年因為刻意隱瞞真相而致使安娜自殺身亡的故事。一方面,素心拚死也要保住筆記本,是一種重然諾的誠信之舉。另一方面,她出於嫉恨心理對安娜所撒的謊,不僅把安娜推向了死亡境地,更是使自己從此陷入地獄深淵。前者是善,後者則是惡。此後素心的煎熬,正是被看作是她一個人的“罪與罰”。作者將“瑪娜”的由來專門放置到作品中的《瑪娜》這一非虛構的小說文本中來,將其從素心這一個體的故事中超拔出來,使得對人性層面上的“罪與罰”這一深邃命題的思考與表達,也就不僅僅是針對素心一個人,或者安娜她們知青一代人,而是針對了整個人類。
小說更書寫了形形色色的母愛。安娜母親生逢亂世而不擇手段、蠻橫愚直的本能之愛,晚年失憶蛻變升華的無言大愛。素心母親波瀾不驚、理智溫馨的“懂你”之愛,素心教母無聲傳遞的精神之愛。三美母親晚年回饋子女的腹欲舌尖之愛。它們有的洶湧澎湃、盲目強悍,有的潤物無聲、綿延不絕,蜿蜒曲折匯入兒女們艱難多舛的成長歲月,滋養著不同的肉體靈魂。這些愛孩子的母親,同時也在用盲目的愛傷害孩子。那些被母親愛著的孩子,同時做了懲罰反抗母親的逆子。蔣韻書寫這份母愛的悖論,讓讀者在小說中體驗到“疼痛”的滋味。
藝術特色
宗教意識
首先,作品中以“附錄”形式出現的兩篇小說《天國的葡萄園》《瑪娜》,其命名源自《聖經》故事。“天國的葡萄園”開篇具有多重意蘊。在小說中是彭承疇和小薇的理想國,也是彭承疇初戀的秘密花園。安娜視為愛的信物最終為之殉情,素心視為愛的背叛,人性中“惡之花”開始萌芽。“瑪娜”本是《聖經》中賜給猶太人生命的恩物,也是警示世人貪慾的象徵。小說中是教母賜給素心的教名,素心卻將其變異為占有和報復。在她的精神蛻變過程中,與教母的一面之交啟迪她隱秘的宗教情結,朝拜聖山促使其發誓永不赦免自己。成為作家後以安娜為筆名書寫瑪娜的“罪與罰”。
三角結構
小說中,安娜、素心和三美的“三角結構”也頗值稱道,暗含“三美”之譽:作者賦予她們不同的文學藝術天賦(素心的寫作才華、安娜的唯美藝術、三美的音樂才能),是她們賴以對抗平庸生活的力量。在人性表現方面,安娜、素心仿佛是人性的一體兩極,一個活在文學世界沉默敏感,一個活在現實生活超凡脫俗。蔣韻寫了又一個愛的悖論,死去的安娜、活著的素心,是人生的失敗者,卻都有貫徹到底的人性毅力,她們以螳臂擋車之勇反撥命運,卻不可避免地慘遭失敗。相比較而言,三美是人性居中的傾聽者,也是審判者與見證者。小說在這樣的架構下試圖展現豐富的含蘊:文學與現實、藝術與宗教、複雜的人生、多樣的心靈、狹隘和專斷、慈悲與寬容,顯示出可貴的藝術追求。
作品影響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該小說入選2019年收穫文學排行榜。
2020年1月,該小說入選《揚子江文學評論》2019年度文學排行榜。
2020年4月,該小說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評選出的2019年度“中國好書”。
2022年9月,該小說獲得第三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作者簡介
蔣韻,中國當代作家,1954年3月生於山西太原,籍貫河南開封。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已發表出版小說、散文隨筆等近300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隱秘盛開》《
櫟樹的囚徒》《
紅殤》《閃爍在你的枝頭》《
我的內陸》,小說集《心愛的樹》《失傳的遊戲》和散文隨筆集《春天看羅丹》《
悠長的邂逅》等。曾獲“第二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大獎、《小說月報》百花獎中篇小說獎、趙樹理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等,中篇小說《
心愛的樹》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