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您(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你和您》是俄羅斯詩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於1828年5月23日創作的詩歌。

《你和您》是一首具有特色的抒情短詩。該詩是寫給藝術學院院長的女兒奧列尼娜的,據奧列寧娜說,她對普希金說話時錯稱為“你”,第二個星期日詩人就送來此詩。《你和您》不僅從詩的角度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真摯和美妙,而且也表現了俄羅斯男女相交禮儀的一面。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你和您
  • 作者: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 作品體裁:詩歌
  • 創作時間:1828年5月23日
  • 外文原名:ТЫ И ВЫ
作品原文,中文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ТЫ И ВЫ
Пустое вы сердечным ты  
Она, обмолвясь, заменила,
И 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мечты
В душе влюбленной возбудила.
Пред ней задумчиво стою;
Свести очей с нее нет силы;
И говорю ей: “как вы милы!”
И мыслю: “как тебя люблю!”

中文譯文

版本一
你和您
她無意中用親熱的“你”
把日常客套的“您”代替,
於是種種甜蜜的情思
從我鐘情的心底激起。
無力將目光從她身上移開;
我對她說:“您”多么可愛!
想的卻是:我多么愛“你”!
(黎華譯)
版本二
你和您
她無意中失言,把空泛的您
說成了親熱而隨便的你,
於是在我鐘情的心中
喚起了種種甜蜜的情思。
我若有所思地站在她面前,
目不轉睛地把她凝視;
我對她說:“您多么可愛!”
心裡卻在說:“我多么愛你!”
馮春譯)

創作背景

《你和您》是普希金寫給藝術學院院長的女兒安娜·奧列尼娜的。普希金曾向她求過婚,以後又撒銷此議。據奧列尼娜說,她對普希金說話時錯用了“你”字,第二個星期日普希金就拿來了這首詩。
俄語中的人稱代詞“你”常用於熟人、親朋好友、平輩(或平級)之間,以及對晚輩(或下級)的稱呼,還用於非正式場合的呼語;而“您” 一般用於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間的稱呼,意味著關係比較疏遠。此外,在正式場合或辦公環境下也用“您”來稱呼,顯得禮貌而客套。
普希金與奧列尼娜第一次相識,彼此便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最初的交往仍是禮貌的、客套的,彼此都以“您”來稱呼,當有一天奧列尼娜不經意間突然改用“你”來稱呼普希金時,詩人的心中立刻泛起波瀾,浮想聯翩。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普希金運用了人稱代詞“你”和“您”的這一語義特點,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想要借女主人公的一句口誤,來拉近與所愛慕的人的關係,希望用親昵、可親的“你”來稱呼對方,取代疏遠、客套的“您”,這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普希金對一見傾心的奧列尼娜的表白。

藝術特色

結構特點
全詩共兩小節,每節四行,用四音步抑揚格(четырёхстопный ямб)寫成,這也是普希金最喜歡運用的格律,它使詩句抑揚頓挫、富有激情。詩歌的第一小節運用了交叉韻,第二小節運用了環抱韻。
語言特色
(一)辭彙特點:該首小詩運用了大量的人稱代詞。首先標題用了相互對照的人稱代詞“你”(ты)和“您”(вы),在詩中又各使用兩次,其中“ты”分別以第一格和第四格(тебя)出現;人稱代詞“她”(она)使用了四次,其中三次為間接格:五格(пред ней),二格(с неё),三格(ей);“我”( я)在詩中雖沒有直接出現,但以動詞單數第一人稱變位的形式出現四次:( я)стою, говорю,мыслю,люблю。而詩中的“我”( я)實際是抒情主人公“他”(он)。這樣,在短短八行的小詩中,涉及到了四個人稱代詞。此外,詩中還運用了古斯拉夫語詞Пред (перед)ней和舊詞:Свести очей(глаза) с нее нет силы。
(二)語音特點:用了輔音重疊法(аллитерация):在一句或一行中重複使用相同的輔音,如:
В душе влюбленной возбудила.
Свести очей с нее нет силы;
也有元音重疊(ассонанс)的運用,如:ы,и,ю,е......等等,這些疊音的使用具有突出強調辭彙的作用,對事物的描繪更加形象生動,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感。
(三)句法特點:詩中運用了詞序倒裝(инверсия) 和句子成分省略(эллипсис),以使詩歌實現韻律的整齊協調,如:В душе влюбленной возбудила; Свести очей с нее нет силы; Пред ней задумчиво стою(я); И говорю(я) ей: “как вы милы!” ;И мыслю(я): “как тебя люблю(я)!”
此外,還用了對照的句法辭格。兩節詩的主體分別用了相互對照的人稱代詞“她”( она)和“我”( я)。(“我” 在原文中雖未直接出現,但分別用動詞單數第一人稱形式體現出來,從而指明主體是“我”)。另外,表面的“說” (говорю)和內心的“想” (мыслю)以及“‘您’多么可愛!” (как вы милы!)和“我多么愛‘你’!” (как тебя люблю!)也構成了對照辭格。這種寫法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戀愛心理,既想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又有些靦腆、羞怯,並且這樣的寫法也給人以詼諧、幽默之感。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俄國詩人,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1799年6月6日誕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時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8歲時就開始用法文寫詩;同時又從保姆那裡學到了俄羅斯人民語言。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許多十二月黨人。1817年皇村中學畢業後任職於外交部,此後數年間寫作了大量作品。1823年受敖德薩總督誣陷,被送到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監視居住。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尼古拉一世將普希金召到莫斯科,但仍受憲警監視。1833年回到彼得堡,1837年死於與法國流亡貴族丹特斯的決鬥。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