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原收藏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文物管理所,於1990年07月03日被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頭
- 所屬年代:隋(公元581-618年)
- 尺寸 (長*寬*高):26.0cm *17.0cm *無cm
- 完殘情況:完整
佛頭,原收藏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文物管理所,於1990年07月03日被盜。
佛頭是佛教中的念珠,許多帶有一枚“母珠”,而那“母珠”也被一些人稱為“佛頭”、“佛塔”等。起源這一點上面,由於許多師兄們有疑惑,說似乎在《大藏經》中世尊並未提及此事。實則不然。經過我們的考證,“母珠”確有其事。念珠的起源...
1990年07月03日,佛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文物管理所被盜。2017年11月15日,原固原縣公安局對佛頭被盜立案。文物特徵 相國寺區第67窟中心塔柱窟後龕主尊佛頭,長26厘米、寬17厘米、厚17厘米。殘留造像保存完好,但煙燻痕跡嚴重。從被盜佛頭剖面可見紫紅色,中、粗粒砂岩結構。被盜佛頭為隋代造像精品...
高樹龕釋尊佛頭是古陽洞高樹造像龕釋迦佛的佛首,高32厘米,頭部飾波紋高髻,面目清秀,略帶微笑、稜角分明。是北魏後期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秀骨清像”的優秀範例,它的特殊性在龍門石窟是獨一無二的。佛頭結構 高樹龕釋尊佛頭是古陽洞高樹造像龕釋迦佛的佛首,高32厘米,頭部飾波紋高髻,面目清秀,略帶微笑、...
石雕佛頭,北魏(386—534年)佛頭。殘高46.5厘米。頭像肉髻突出,波紋髮髻。大耳稍有缺損,面輪方圓,深目高鼻,雙眸低垂,欲睜還閉。鼻樑於額直下作柱形,鼻翼有兩弧紋,鼻底平無孔。上唇較厚,嘴唇微翹,呈現出柔和而寧靜含蓄而神秘的微笑。頭部稍低略作俯視狀,表現出安祥肅穆的神態。雕刻技法圓熟,秀麗...
北齊石佛頭是北齊文物,現收藏於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文物介紹 這件北齊時期的石佛頭,用整塊花崗岩雕琢而成,佛頭高約1米,據此推測整個佛像約8米高。佛頭刻畫十分精緻,形象豐腴,氣質端嚴。北齊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王朝之一,占有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一帶,由此推測這件石佛頭的出處應在這一帶。
鐵佛頭位於臨汾市城內西南隅的大雲寺內、大雲寺俗稱鐵佛寺,原為平陽的著名佛剎,始建於唐貞觀六年(632年),歷代反有修尊。佛塔為平面方形樓閣式6級磚塔,底層每邊長20米,二層以上急劇收縮。鑄鐵佛頭置於塔內第一層方形空室內,外表補飾泥塑彩繪,頭高6米,寬5米,觀者舉手撫之儀及鼻下。若以此頭像規模...
這尊佛像是現存的奈良時代(公元673--794年)最早的佛像雕塑,作於日本天武天皇十二年(公元685 年),是山田寺講堂的本尊藥師如來金銅像的一部分。1411年的一次大火中,金銅像被燒毀,僅剩下頭部保存完好。佛頭簡介 奈良時代與中國唐代的時間基本吻合,這尊佛像的製作時間屬於奈良前期,正逢中國唐代貞觀盛世之後不久...
唐漢白玉石刻佛頭 唐漢白玉石刻佛頭是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通高26.5厘米。質地瑩潤,佛頭面如滿月,臉頰豐圓。細眼微睜,小口豐潤,唇線優美,形如桃花,雕工精美,繁簡得當。現收藏於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
牙雕佛頭 象牙質,楠木座。面目慈祥,雙眼微睜下視。佛頭底部陽刻“大明成化年制”六序楷書款。清,尺寸:通高39.5厘米。
佛頭殘件 佛頭殘件為石灰岩材質的佛頭,寬40厘米,通高69厘米,高肉髻,螺發密實,額寬闊,眉彎如月面相豐腴,臉型圓潤飽滿,頭像下部雖然殘缺,但仍可看出刻工規整,氣勢奪人,是典型的北齊風格造像。
青銅佛頭像 青銅佛頭像是成都華通博物館館藏文物 此尊佛頭高肉髻,螺發,臉豐滿,柳葉狀眉,眉間有白毫,眼瞼微垂,眼微張,嘴角微翹,嘴唇飽滿,雙耳長闊,耳垂肥厚。比例得當,表情祥和,有大唐遺風。現收藏於成都華通博物館。
明銅佛頭 明銅佛頭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雕塑、造像類作品。
金陵寺石佛頭 金陵寺石佛頭,原收藏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臨淄石刻館,於1990年08月09日被盜。文物歷史 1990年08月09日,金陵寺石佛頭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臨淄石刻館被盜。2017年11月14日,臨淄區公安局對金陵寺石佛頭被盜立案。文物特徵 尺寸 (長*寬*高):無cm *無cm *65.0cm。
大佛頭造像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姚家鎮羊頭峪村南佛慧山上。北宋景?二 年(1035年)刻,為單體摩崖造像。就崖鑿刻,高7.8米,寬5.35 米,半身式,方圓臉,眉間飾白毫相。大佛頭造像位於濟南市歷下區姚家鎮羊頭峪村南佛慧山上。北宋景?二 年(1035年)刻,為單體摩崖造像。就崖鑿刻,高7.8米,寬5.35...
佛頭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距離墾利縣城西偏南,2007年全村141戶,人口507人,黃河大壩,東坡房台上,南與徐王村為鄰,與小白村、大白村、徐王村同住一個房台,西倚黃河,在勝利引黃閘北二公里。村名由來 據傳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直隸棗強縣遷此大清河河灘,因村村內有一臥佛,故稱此村位...
據資料記載,在諸城城西有一座始建於唐代的“龍興寺”,位於原諸城市五金公司院內。1979年9月22日,五金公司院內蓋樓房時,建築工地上的施工人員從地下挖出了一尊足有數千斤重的碩大佛頭和一塊雕刻精緻、保存完整的石碑。經博物館人員清理髮掘後發現,佛頭為石灰岩質,圓雕,面朝下埋在土中,頭的長度在1米以上,...
四門塔阿閦佛石雕佛頭幾經流轉終歸原位 據生活日報報導,阿閦佛石雕佛像位於濟南四門塔內東側。四門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亭閣式單層石塔,因四面各有一拱門而得名。該塔興建於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片)塔內圍繞著塔心柱在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尊石雕造像...
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論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大佛的腹、手、腿、...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 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在歷史上流失的文物。經組織鑑定研究,判斷應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隋代),於1924年前後被盜鑿並非法盜運出境。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確定“叫停拍賣、...
又名“杜古”,蘭桑內、龍宮果、香果、佛頭果,一種生長在泰國南部濕熱地區的水果。龍宮成串生長,小圓球狀,果皮淡黃。外形似枇杷,比枇杷略小,果肉分瓣,晶瑩潔白,氣味芬芳軟糯,剝皮即食,味道醇美,大的偏甜,小的甜中微酸,口感有些微像荔枝,但果肉更嫩一些,水分更多,甘爽可口,據說是泰國王妃最愛的...
此展品為南北朝時期的雕塑,漢白玉質地,螺發高聳,臉龐圓潤。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文物介紹 漢白玉佛頭,螺發高聳,臉龐輪廓圓潤優雅。輕合的雙目,勁挺的鼻樑,柔美的薄唇和微微內斂的嘴角,活現了一個雍容華貴、氣質高潔、精神完備的偉丈夫形象。由於其精美絕倫,出土後一直誤以唐代傑作視之,其實應是北齊佛教造像...
唐石彩繪佛像頭 唐石彩繪佛像頭是唐代的彩繪佛像頭。佛頭水波紋髮髻,面龐圓潤豐滿,弓形彎眉,眼睛微睜目光下視,鼻樑高挺,雙唇緊閉,嘴角內收,神態嫻靜恬然。此像傳出自龍門石窟,雕工細膩準確,對人物神態的刻畫把握得相當準確,為一件難得的唐代藝術佳品。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狀如同和尚胸前掛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兒女和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大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所屬官員穿著朝服時,才得掛用。它是顯示身份和地位的標誌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時候都不許佩掛。組成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
佛之形像。廣義含菩薩、羅漢、明王、等像。其像雖有雕塑像、畫像(繪像)二種,然僅雕塑像稱佛像,畫像則稱圖像。印度古代認為雕畫佛像乃是冒瀆神聖之事,故山琦(梵Sa^nchi^ )等之古雕刻,僅止於以佛法、菩提樹、佛足跡等標記象徵佛。其後,隨大乘佛教之興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諸大乘經典中有甚多關於...
其中,1902年日本大谷考察隊渡邊哲信等人劫去的金銅佛頭有兩個。從頸部斷面看,均為圓雕,系與軀幹分別鑄造後再合為一體。一件佛頭圓面大臉,有口髭,長垂耳,前額留有八曜文凹孔,肉髻頂部作成8字形束髻紐。頭部多處有鍍金遺痕。另一佛頭後有平板狀背光。這兩件金銅佛頭,據推定時代約為四、五世紀。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