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降生

佛陀降生

這一塊浮雕板屬於犍陀羅時期的建築雕刻品。浮雕內容為佛傳故事,即釋迦牟尼降生皈依等等。在某種程度上與希臘神話或基督教人物浮雕有相似之處,尤其是這塊浮雕的藝術風格,似乎有摹仿古希臘石棺浮雕風格之嫌。西方美術史家常把這一歷史時期的印度雕刻歸之於希臘-羅馬美術的系統,這有點過分。我們覺得犍陀羅雕刻藝術儘管有著上述特點,但形象的來源、佛本身故事的種種細節並沒有被外來的藝術所閹割。它仍保持著自己的傳統宗教特點。如這一塊浮雕板上的中央一個手執拂塵的舞者形象,兩腳呈前後交叉姿勢,這與我們在印度早期雕像上看到的藥叉女的舞姿十分相似。釋迦牟尼降生的形象僅在左起第四個神的手上抱著一個嬰兒的形態展現(佛經上說,釋迦牟尼降生時受萬神侍護),而且這些浮雕舞者的臉相具有印度土著的特徵。此外,印度的傳統雕刻,在女性形象上十分注意強調性徵的曲線美,這是印度民族雕刻藝術由來已久的美學觀。儘管在這塊浮雕上有所減弱,而民族的裝束與人體的處理方法是保留著前期的傳統的。唯有這樣,犍陀羅雕像才在以後的發展階段能長久地保持其獨立性。

基本介紹

圖片錦集,特徵與風格,傳說,現藏,

圖片錦集

下面是一些有關釋迦摩尼(佛祖)降生的圖片錦集:

特徵與風格

這一塊浮雕板屬於犍陀羅時期的建築雕刻品。浮雕內容為佛傳故事,即釋迦牟尼降生皈依等等。在某種程度上與希臘神話或基督教人物浮雕有相似之處,尤其是這塊浮雕的藝術風格,似乎有摹仿古希臘石棺浮雕風格之嫌。西方美術史家常把這一歷史時期的印度雕刻歸之於希臘-羅馬美術的系統,這有點過分。我們覺得犍陀羅雕刻藝術儘管有著上述特點,但形象的來源、佛本身故事的種種細節並沒有被外來的藝術所閹割。它仍保持著自己的傳統宗教特點。如這一塊浮雕板上的中央一個手執拂塵的舞者形象,兩腳呈前後交叉姿勢,這與我們在印度早期雕像上看到的藥叉女的舞姿十分相似。釋迦牟尼降生的形象僅在左起第四個神的手上抱著一個嬰兒的形態展現(佛經上說,釋迦牟尼降生時受萬神侍護),而且這些浮雕舞者的臉相具有印度土著的特徵。此外,印度的傳統雕刻,在女性形象上十分注意強調性徵的曲線美,這是印度民族雕刻藝術由來已久的美學觀。儘管在這塊浮雕上有所減弱,而民族的裝束與人體的處理方法是保留著前期的傳統的。唯有這樣,犍陀羅雕像才在以後的發展階段能長久地保持其獨立性。

傳說

釋迦牟尼據傳原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的淨飯王太子,屬剎帝利種姓。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迦(Sakya)即是他的種族名。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的拘利族天臂國王之女,在歸父國途中,於藍毗尼分娩後七天死去。釋迦牟尼由姨母摩訶波?波提撫養成人。29歲(一說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之煩惱,加上對當時婆羅門教的不滿,便捨棄了王族生活,出家修道。數經修煉,最後達到覺悟。後被神化,他的生身已不同凡俗,具有神異面貌。說他全身發出金光,有三十二個特徵,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處,即八十種微細的特徵,合稱相好。現今佛陀的有形藝術品,均按這些特徵而加以演釋,不一而足。有關於佛陀的降生故事,這裡就不拘泥於具體細節,它不象基督教那樣,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式。

現藏

此浮雕板現藏白沙瓦博物館內,據考證其製作年代約為公元2世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