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禪寺

佛禪寺

佛禪寺始建於隋朝,毀於清宣統年間,於1992年春重建。傳說隋朝年間,峨眉山惠能大師雲遊四海,來到此處,見溪水中霞光萬道,五顏六色,光彩奪目,左臥青龍,右伏白虎,前臨齋飯頂,後倚鵝公嶺,腳登仙佛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如臨仙境。大師遂在此安身,四方籌募資金,始建佛禪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禪寺
  • 始建朝代:隋朝
  • 地址:南昌市北郊
  • 附近風光:梅嶺山脈、溪霞風景區
寺廟景色,住持簡介,

寺廟景色

佛禪寺位於南昌市北郊,坐落於久負盛名的梅嶺山脈、梅嶺山脈內,市內有多條公交線可到寺內,交通便利。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擴大和交通網路布局的發展,人們翹首盼望已久的捷運將建立在南昌到九江的城際鐵路交匯處樂化,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將能乘坐捷運直接到達寺廟,方便快捷。 寺廟依山傍水,寺後兩座山脈呈左青龍右白虎之兆,這裡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紅壤綠野,獨特的宗教神韻和豐富的自然景觀,使佛禪寺成為修心養性的最佳寺院。寺廟呈東西走向態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拾山階而上,攏向山峰,巍峨地挺立在山腰之中,似雲層霧障而楚楚挺立,似浮水飄逸而優雅,在風中搖曳,在水中蕩漾,好一派壯觀與靈氣。
每年三月,奼紫嫣紅的鮮花與翠郁深林,烘托出亭台樓閣,似含苞欲放的蓮花。紅瓦黃牆,佛殿寶塔,雄偉佛像,古寺佛燈,莊嚴清靜,禪詩楹聯,蘊意深邃,晨鐘暮鼓,經聲佛號,陣陣靜醉人心,是廣大善男信女修心養性的凡天淨土。循著馬祖、虛雲的修行之路,乘坐蓮花,沐浴著佛光,步入佛寬大佛掌中。
佛禪寺原名吳源寺,傳說隋朝年間,少林六祖惠能大師雲遊四海,來到此處,見溪水中霞光萬道,五顏六色,光彩奪目,左臥青龍,右伏白虎,前臨齋飯頂,後倚鵝公嶺,腳登仙佛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如臨仙境。大師遂在此安身,四方籌募資金,始建吳源寺,後在清宣統年間被毀。1992年,僧人釋果武雲遊到此,為了弘揚佛法,保存和維護當地的傳統佛文化,經南昌市宗教事務處和新建縣宗教辦公室批准,重建古寺,改名佛禪寺。
如今,佛禪寺占地25畝,現已建成地藏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更準備大規模擴建工程,籌建天王殿、千佛殿、祖師殿、藏經樓,恢復古寺原有面貌。這裡必將成為弘揚佛教正信,清靜莊嚴之佛教道場。

住持簡介

將一生獻給佛 ——釋果武住持
1970年3月,住持釋果武出生於安徽阜陽。1982年在少林寺出家,學習武術、氣功等十八般武藝。1985年遊歷九華山,1998年雲遊江西,1999年在江西余乾縣修建第一家寺廟——洪福寺。2002年,榮膺佛禪寺住持。2004年,榮膺廣法寺住持。2006年政府正式開放廣法寺。現任新建縣政協委員,新建縣佛教協會會長,佛禪寺住持,廣法寺住持
少年佛家弟子
釋果武住持1970年3月出生於安徽阜陽,1982年,12歲的他便在河南少林寺出家,跟隨師傅學習武術、氣功、念經等十八般武藝。學習時件辛苦的事情,玩是少年的天性,在很多的時候他都是調皮的。偶然的一次機會,少年接觸了佛教,這種佛教是一種自利教,它主張自我解脫、自我拯救,通過布施“賧”來行善、修行而達到涅槃,即達到一種幼想的超脫悲歡苦樂和超脫生死的境界。佛教對人生提出了一種因果報應的理論。宣傳人生有生死輪迴的三世說,即過去前生、現在今生、未來來生。這三世輪迴都在天堂、地獄、人、阿修羅、畜牲、餓鬼之間輪迴。如果今生不修行積善,死後就要入“磨姆納火”--地獄,遭受油鍋煎熬後,分身等罪,來世也只能轉生為餓鬼、畜牲。
這個理論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年紀小,不能完全弄懂其中的奧妙,但是他相信,做人要與人為善,必須時時行善,為他人造福,那樣自己也能得到神靈的保佑。堅定了這樣的信念以後,他立志出家,立志為人類造福,宣揚佛法,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神靈的護佑。
堅定這樣的信念以後,少年每天四點起床,四點半上殿念經,學習佛法,六點半用齋,用完齋後又一心一意撲在經書上,學習做功課。開始時,這樣的日子讓他倍感孤單,經常想念遠在安徽的父母,可是,既然堅定了這條佛學的道路,那么就要堅持到底。以後在每次念經學習感到孤獨無助時,他都會以自己心中的信念要求自己,以以人為善的理念約束自己,使得他一次次堅持下來,為自己心中的信念繼續努力。
在他自己的約束與堅持下,他漸漸適應寺廟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荏苒,轉眼來到公元1985年,他終於學滿出師,在離開少林寺的那一刻,他是多么不捨,即將離開自己已經習慣的地方是多么不捨,可是,他想起自己心中的使命,心中的信念,毅然決然離開少林寺,開始了自己的雲遊生活。離開少林寺後,他來到了九華山,為弘揚佛法,宣揚善行他做了不少努力。
公元1998年,他雲遊來到江西,並於第二年在江西余乾縣修建第一家寺廟——洪福寺。這樣,為他的宣揚佛法奠定了物質基礎。以後他的佛法宣揚活動可謂盛大。
身兼多職
2004年,釋果武榮膺廣法寺住持。在他的主持下,在廣法寺修建了大雄寶殿、三聖殿、地藏殿、靈官殿、齋堂、居士樓,如今正在修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內的釋迦摩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文殊佛、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地藏王菩薩,靈官菩薩,韋陀菩薩。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動作千姿百態。有的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對於廣法寺的建設,他有很多想法,他說,要將寺廟建的更有佛禪韻味,讓更多的人受到禪宗的指導,並讓那些本身信教的人有場所進行朝拜。他說,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但是為了自己少年時代的信念,他願意為此付出。
釋果武同時是佛禪寺的住持,新建縣佛教協會會長。對於佛禪寺的建設和規劃,他說與廣法寺想法一樣,將寺廟建設好,讓廣大信佛、愛佛的人真正得到佛法的薰陶。
歸一大師
現實中不少人煩惱憂鬱,沒有本該有的氣魄與膽量。問及住持如何消除煩惱這做到心靜這一問題時,他說,人之所以會有煩惱,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經常追逐心理見聞覺知的有所愛之情感,進而產生染著不捨的貪、嗔、痴占有欲望,讓情緒隨著欲望變化衍生世間的困境與痛苦,因此不容易覺悟到諸法無我、諸行無常的道理。至於該如何消除煩惱呢?他指出,《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惡”,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無不是種種因緣、條件組合成立,並時時刻刻都在產生無常變化,心意識亦是五蘊慢慢累積,運用內心智慧觀察種種因緣和合的假相,心性自然就不會陷入煩惱里,進入萬法皆空的空性狀態,才能解決人生的煩惱。
釋果武住持還說,在佛門,要做到不貪吃,不貪財,不貪名,將七情六慾淡忘,信仰佛教,皈依佛門,做到心中有佛,心中有信念。那樣就能將人世間的名利淡忘,做到沒有煩惱,心靜。
問及以後期待的生活時,釋果武住持說:“等到廣法寺和佛禪寺建成,建好之後,我會在寺廟裡靜修,閉關修行。讓自己以後的生活更清淨,真正享受生活,享受神靈的庇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