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頂位於縣城東北20公里香營鄉,東北鄰白河堡水庫,西南為上垙村,東有白河引水隧洞。因山頂縉陽寺而名。又名縉雲山,亦作縉陽山、又稱縉山、龍安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爺頂
- 位於:縣城東北20公里香營鄉
- 又名:縉雲山
- 海拔:1253米
介紹,地貌,景象,
介紹
海拔1253米。佛爺頂山峰雄峙延慶北山,面臨媯川盆地。山體為南北走向,南部山體高而陡峭,昌赤路右側有三香峰。該山與暴雨頂共同構成永定河與白河的分水嶺。佛爺頂植被較好,陰坡有大面積的針闊混交林,陽坡為灌叢。山頂可俯瞰白河堡水庫。
地貌
佛爺頂剝蝕丘陵區分布在侵蝕低山區的外圍,海拔在500米以下,切割深度在200米以內,山麓有殘積、坡積
物。一般靠南部連續性強,靠北部無明顯的脈絡走向,坡度多在15~35度,水系密度1~3公里/平方公里。根據組成的岩石,由變質岩組成的剝蝕丘陵亞區。
景象
山頂有空軍雷達站。山頂曾建有縉陽寺(龍安寺)上院,下院現存縉陽寺功德碑一塊,“縉陽遠眺”為延州八景之一。縣誌載:“南顧群山,由西攬州原,天清雲淡,風靜煙空,則雙眸悠遠,神沉欲仙矣。”《延慶州志》載:“縉陽山,又名佛爺頂,山高十里,山頂有龍安寺,內供石佛高丈余,山麓有縉陽觀,遼統和三年(公元985年)建。”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所立《縉陽寺碑》載:“山頂之寺名縉陽寺,山麓之寺名縉陽左寺。”可見縉陽寺共有兩處,現古蹟已毀,僅存遺址。縉陽寺有功德碑一塊,立於遼道宗壽昌元年(公元1095年),碑圓首方座,下部殘缺,高2米,寬0.75米。由碑文可知縉陽寺創建於唐僖宗光啟二年(公元886年),遼聖宗南巡,駐蹕於此,題字並賜名縉陽寺,其後聖宗子興宗、其孫道宗均巡幸於此,並施銀絹,大興建築,每年筵僧200人。該碑由樞密院令行太子洗馬鄭××撰文,行書勁秀,文辭通暢。榫卯為後人所鑿。碑原立於山頂,後移山麓之寺,現被靈照寺保存。這是延慶縣現存的年代最早的碑刻之一。縉陽寺為延慶記載最早的寺廟之一。由此碑可知延慶境內蕭太后所建養鵝池、應夢寺、蓮花池等傳說不謬。
黃帝和炎帝多次戰於阪泉之野,黃帝“三戰而得其志”,實現了炎黃部族融合,也不會只做延慶的過路者,一定會在延慶經營一個時期。這種判斷有籍可考。《史記·正義》載,黃帝號縉雲氏。遠古時代人們往往以地或山川之名作為姓氏族號。黃帝既有縉雲氏名號,當與縉雲山有關。縉雲山即是當今佛爺頂。《延慶州志》載,永寧有縉雲山,是縉雲氏故都。2012年國家開始修復山下的縉陽寺下院,佛爺頂下不日將增添另一道靚麗的風景。
佛爺頂附近白河堡水庫是北京海拔最高的水庫(560米),距延慶縣城30公里,位於白河幹流上。從延慶縣城向東北方向,過了舊縣鎮,沿著盤山公路翻越海拔1000多米的佛爺頂後,遠遠看到了一片明淨湛藍的湖水呈現在群山之間,仿佛青藏高原上的景色,那就是白河堡水庫了。
白河堡水庫是北京的第三大水庫,也是北京飲用水源的上游。在那裡搭帳篷露營,水源的問題不用愁,而且還是無污染的“純淨水”。
水庫兩側還能看到高高的烽火台和明代長城的毛石遺蹟。水庫北岸還有很多淺灘,湖水蔚藍、與天一色,是個野營燒烤的絕妙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