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口觀村

慈口觀村

高村鎮慈口觀村位於山東省威海市高村鎮西北10公里處,坐北面南,三面環山,因地近道教名觀慈口觀,遂以觀名村。清道光年間,周姓由萬家莊來此建村。後叢、田、房、於、王諸姓分別自北宮、東圈、官道西、西藤圈、鳳台頂後相繼遷入。舊時慈口觀村周圍大小山脈佛寺道觀林立,曾是方圓百里的繁華之地。村占地4590畝,人口41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慈口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
  • 人口:410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佛爺頂
  • 榮譽:山東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
概況,歷史事件,

概況

慈口觀村環村皆山,起伏連綿,村左右前後山連山。村後是單頂子山,稍遠是雙頂子山。村北正對的一道山樑,稱北夏欄,半山腰有一塊引人注目的白色大石頭,稱狼窩石,石下有洞,當地人稱狼窩。相傳慈口觀原址坐落於此,後因野狼常進寺覓食傷人,不得已遷至山下村西。
自村後單頂山東坡與北夏欄西坡,形成一條縱貫南北的山谷,稱老蟹窠。沿老蟹窠小道上行100米,路旁有石,似馬揚蹄昂首躍起狀,村人稱馬騰石。轉向北夏欄東坡半山腰處,有一巨石翹首而立,如鷹喙欲啄,村人稱鷹嘴石。順北山脊東望,依次是小花箭、大花箭兩處緊挨著的山樑。在大花箭下有坎,四周是一方開闊地,被稱為“龍盤嶺”,村人稱馬石墳里,據傳,古時韃靼人戰死的馬匹多葬於此。
古金嶺寺位於村正東群峰之巔,村人稱之為佛爺頂。山頂平闊,有1400多平方米。寺為磚石土木結構,翹檐隆脊飛角,正堂屋內供有石質佛像數尊。前有案幾香爐,內有主持雜役,灑掃庭院。院內有旗桿,至今基座仍散落其上。寺前有戲台,供雙頂子山廟會各路人馬上台展露風采。
每逢臘月、正月十五和農曆二月二,來自山前山後十里八鄉方圓幾十里的人們成群結隊趕往金嶺寺,山上山下,寺里寺外,人山人海。人們既置辦年貨、享受冬閒和節日的歡樂,又能欣賞舞龍獅、跑旱船、踩高蹺、打花鼓、扭秧歌、唱京劇等文藝演出。戲台西側有井,水源旺盛,四季不竭。
神仙洞位於小花箭東山腰,相傳金代道教全真派弟子、“海上七真人之一”的王玉陽曾在此修行,宣講教義,發展道徒。
修真觀位於慈口觀村東。據傳,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道教全真派鼻祖王重陽弟子王玉陽,在鐵槎山雲光洞創立“嵛山派”後,游山溯水,講經布道,行經此處,見山勢巍峨,錯落起伏,遂建修真觀,收徒講學,潛心修行。村中、村北山路邊至今仍有斷碑。斷碑清楚地記述了王玉陽從崑嵛山煙霞洞、講經庵、文登姜氏庵學經布道,到東遊鐵槎山,創立“嵛山派”,居聖水觀,徙佛爺頂,建觀修行及歷代弟子屢次修葺的經過。據村中老人講,當年修真觀前有三棵大白果樹;觀前有水,人稱白果灣,是觀中道人淘米洗菜濯白果的地方。
慈口觀村
“金羊圈”的傳說。金羊圈位於小花箭頂,此處有2丈見方的開闊地,由岩石自然散砌圈壘而成,村人稱“金羊圈”。據傳,古時南方有人能沿地脈龍脊斷識金銀礦脈,從南方一路尋來,至佛爺頂西小花箭處認定為金羊棲息之所,遂套韁牽羊。傳說因此人道行不深,法力不足,沒能控制住金羊,反因此開了圈門,金羊沿著山脊一路向東,狂奔中,觸到一側大青石硼,磕掉一角,石硼遂稱為“羊角石硼”。
羊角石硼前有一條長溝,當地人叫羊韁繩。據傳,南方人從羊圈中拖拉金羊時,索開繩斷,圈開羊去,遺落的繩扣幻化成一條東西溝谷。
“老城”又名城裡,位於佛爺頂下。老城圍繞在一群起伏綿延的山峰下。依次牛旋頂、雙叉子溝、門石後、大腚子山、四堰子鳳、天梯。據傳,元初蒙古鐵騎南下,橫掃中原,一路霸地掠城,屢遭漢民族伏擊圍殲。自此,見城池則“膽怯心寒卻步”,為蒙古兵中的一大通症。時膠東先民,如法炮製,在佛爺頂下壘石築城,繞山幾匝。蒙古兵遠望城池座座,遂驅馬調韁,揚鞭東去,因此躲避了兵禍。後當地人遂稱此地為“老城”。

歷史事件

八路軍兵工廠遺址位於村西單頂山仆半腰處。今有兩幢磚石土木結構的茅草房,是當年八路軍生產武器彈藥的兵工廠。修真觀門前的三棵白果樹就是為了抗戰生產手槍、步槍和手榴彈所砍伐使用。兵工廠廠房車間現仍保存完好。時慈口觀地處偏僻,地形隱蔽,進可攻退可守,民眾基礎好。
慈口觀村
抗日戰爭時期,東海獨立團和文登縣大隊以此為根據地,戰鬥間隙來此休整補給,成為膠東抗戰時期的小後方。從前線轉移下來的傷病員在這裡集中後,被村地下黨支部安排到紅色堡壘戶家中養傷。各村支前點送上的軍鞋、軍服也從這裡運送到抗戰前線,獨立團和縣大隊時常在村駐紮。煙臺的日偽軍曾多次在當地漢奸帶領下,進行掃蕩,竄上佛爺頂,闖進金嶺寺,砸佛像,拆廟宇,放火燒毀大殿。時山神廟、修真觀、慈口觀都遭此劫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