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解釋
佛教解釋為“四諦”。“諦”即“真理”,“四諦”也就是四個“真理”: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人的一生到處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其實都是苦。“集諦”指人受苦的原因。因為人有各種各樣的欲望,將願望付諸行動,就會出現相應的結果,那么在來世就要為今世的行為付出代價,即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滅諦”是說如何消滅致苦的原因。要擺脫苦就要消滅欲望。“道諦”是說如何消滅苦因,消滅苦因就得修道。這四諦構成了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指導教徒定心修行。
佛教簡介
佛教是
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相傳在公元前五至六世紀(藏傳佛教的記載中更早)便已產生。佛教以無常和緣起思想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世說,以眾生平等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以“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為基本教理,主張依經、律、論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學,以斷除煩惱成就佛果為最終目的。
佛教在印度流傳發展了數百年後,逐漸走向亞洲其它國家。一般將傳於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
寮國和中國傣族地區的巴利語經典系,稱南傳佛教(屬小乘);流傳於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和漢語經典系通稱北傳佛教(屬大乘)。印度本土佛教在公元九世紀時漸趨衰微,十三世紀初歸於消滅,十九世紀後始漸復興。而藏傳佛教的特殊價值在於它涵蓋了佛教各乘---小乘、顯教大乘、密教大乘的完整修法,它以
印度佛教研究的高峰為起點,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已達到更高深精細的程度。
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佛教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從某種程度上,它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的面貌,同時,也促使它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現在,佛教正在走向西方世界,為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這說明它有適應社會人心的一面,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然需要。你可以信仰,你也可以不信,但都應該寬容和理解,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安寧美好的社會。
四諦內容
1、苦諦--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認為人的一生是由各種苦惱貫穿的,共有八苦:
⑴生苦:胎兒出生,皮肉細嫩,在接觸和適應外界的過程中,充滿痛苦。
⑵老苦:人到老年,發白脫落,牙齒老化,嚼食困難,耳聾背駝,行走艱難,倍感痛苦。
⑶病苦:人要患各種疾病,造成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⑷死苦:人將臨死,對死亡充滿恐懼,彌戀現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⑸怨憎會苦:與自己所討厭的人不得已而相會、結合。對自己憎惡的環境想脫離而又脫離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惱不堪。
⑹愛別離苦:與自己相愛的人別離,與自己所喜歡的人或環境分開也是痛苦的。
⑺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⑻五盛蔭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諸苦的集合體。
2、集諦--苦從何來
人生苦有種種,其原因何在,集諦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於人的主觀上的“業”和“惑”。“業”是指業,指身、口、意等各種善惡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
3、滅諦--滅盡造成痛苦和煩惱的原因
滅諦告訴人們一定要學習、感悟、實踐正見,追求真理、超越低俗追求、滅除低俗情慾,追求正大光明,超凡脫俗,便可脫離痛苦獲得精神上的解脫,達到涅槃的境界。
4、道諦--正確駕馭人生之舟,脫離苦海,到達幸福的彼岸
已知人生是苦,已知苦之原因,已定滅苦之心,那么如何滅苦?
道諦作了回答,“道”含有方法和途徑兩種含義,具體分為
八正道:
⑴正見--對四諦正確理解
⑶正語--生活中,使用正確而美好的語言
⑷正業--規範自己的行為
⑸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確看待生命的意義
⑹正念--對四諦正確的憶念
⑺正定--依四諦之理,正確修持禪定
⑻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確不斷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