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倫理思想

佛教倫理思想是佛教有關道德理論、道德觀念、倫理規範以及道德實踐的教義學說。佛教教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佛教的戒律和清規中。其思想是在佛教氏期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早期佛教注重個人的解脫,故其倫理思想和道德規範偏重於個人的身心修養,以五戒(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瞋、不邪見)為基本道德信條,以求得阿羅漢果為其最高道德理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教倫理思想
  • 類型:宗教領域術語
大乘佛教除了追求個人解脫外,還強調“普度眾生”,一方面吸收小乘佛教的倫理學說和道德思想,另一方面強調“六度”即六種到達涅槃彼岸的方法和途徑,又稱“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攝”,即四種與眾生相處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布施攝隨眾生所喜而施財或法,愛語攝隨眾牛根性善萏慰喻,利行攝做利益眾生之事,同事攝 與眾生同處,隨機教化,稱之為“菩薩行”以慈悲為道德原則,認為菩薩必須具有“大慈大悲憐憫眾生,為解救苦難眾生而甘願下地獄”的道德精神,以求成佛為最高道德理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