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蟬林祠

余氏蟬林祠

祠堂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寶貴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久遠的傳統根基。因方言語系相同的原因,古田隸屬福州十邑,十邑中許多族姓的祖先1000多年前南遷入閩帶來了中原文化,世代相傳。為了保持族姓凝聚力和相互之間的聯繫,族譜和祠堂的修建就顯得十分重要,福州十邑的祠堂文化因此發展繁盛,名祠眾多,福建省古田縣杉洋鎮歷史悠久,各氏族祠堂文化傳承在十邑中可以著稱。杉洋古鎮原有餘、李、林、彭、謝幾大祠堂。現在尚存四大祠堂。余氏蟬林祠就是其中佼佼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余氏蟬林祠
  • 地理位置:福建省古田縣杉洋鎮西北3公里的獅岩山麓
  • 創建於: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
  • 類別:文化遺址
基本信息,文化內涵,

基本信息

余氏蟬林祠坐落於福建省古田縣杉洋鎮西北3公里的獅岩山麓。杉洋余氏始遷祖余煥於唐天寶乙未(公元755年)自福建建陽南遷,開基至今1255年,成為福建余氏的開基祖,蟬林祠由余煥第五代孫余褐創建於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奉祀始祖余煥及余褐的宗祠。前身是創建於北宋建隆年間(公元960-962年)的仙岩寺,原名禪林功德寺,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余褐逝世後,子孫塑其像立為建祠祖。宋宣和年間余褐第六代孫時為太宰的余深上奏宋徽宗,陳述上祖少負匡濟之志,慷慨解囊抽田畝、重金、家私舍給寺院度過生活難關事,宋徽宗御筆親書賜“檀越主尚書堂”華帶匾懸掛禪林祠正廳,嘉慶十八年改名蟬林祠,取蟬林科甲之意。
蟬林祠是古田縣首批(1986年)文物保護單位。祠堂經多次重修建,元代至元戊寅又遭兵燹,毀其部分。後由余氏公布廣東、江西、浙江、福建等各省共二十多個市縣的後裔集資重修。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又由杉洋余氏後裔發起重修。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歷時14年方才修繕完好,耗資甚巨。重修後的蟬林祠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四進殿落,氣勢恢宏,巍峨壯觀。
蟬林祠二進大廳蟬林祠二進大廳

文化內涵

蟬林祠背倚藍田八景之一的“獅岩積雪”,面朝“馬首嘶風”的旗山,海拔1000多米,風光秀麗。半嶺“下馬亭”有聯“蟬噪山愈靜,林深水更清”、“五六月里無暑氣,二三里外有樵聲”是蟬林祠優美風景的生動寫照。祠堂大門對聯為“獅嶂鐘靈持厚,蟬林世澤孔長”。二進科名閣上高懸“狀元及第”的華帶牌,是宋淳熙元年狀元及第的蟬林祠第九世孫余復的榮譽匾。祠前百餘平方米的旗桿丘左右豎立著數十副歷代科名旗桿石碣,是蟬林祠世代簪纓,人才蔚起的見證。
余復宋紹熙元年的狀元及第余復宋紹熙元年的狀元及第
蟬林祠余氏子孫遍及八閩及海外,歷代賢才輩出。如唐鹹通進士、官校書郎余鎬,宋工部尚書、左丞相少師余靖,宋丞相少傅衛國公餘深,宋朝議大夫余日強,宋禮部尚書、屯田郎中余象,宋紹熙元年龍飛狀元余復,宋進士余安行,宋九江太守余崇龜,明御史余浚,明羅源縣開科進士余瑲,清內閣中書禮部祭司文淵閣檢閱國史館校錄余廷珪,清國子監祭酒余正健等,宋理學大師朱熹高第余隅以及54位進士,文化底蘊十分深厚。
杉洋余氏蟬林祠子孫在祖居地杉洋約6000人,其餘繁衍至全國各地.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大部分縣市及廣東、江西、浙江,更有遠播台灣和海外。蟬林祠至今保存經十二次重修的余氏族譜,彌足珍貴.
--藍田八景之一“獅岩積雪”--藍田八景之一“獅岩積雪”
禪林祠前的歷代科名旗桿碣.禪林祠前的歷代科名旗桿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