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棟臣

余棟臣(1851~1912)清反洋教起義領袖,清末民初四川省重慶府大足縣(今重慶市大足區)龍水鎮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棟臣
  • 出生地:四川省重慶府大足縣(今重慶市大足區)
  • 出生日期:1851
  • 逝世日期:1912
  • 主要成就:清反洋教起義領袖
  • 性別:男
人物生平,逝世原因,

人物生平

幼時家貧失學,便以挑煤為生。能負重,遠非常人比,極壯,臂力過人,故人稱“余蠻子”。時西山產煤,河流小,不通舟楫,全靠人力運輸,運煤者日以千計。余棟臣力大且有膽略,好為人抱不平,故運煤者均喜與之交,連縉紳亦不敢小視他。
余棟臣生活的時代,正是鴉片戰爭後清王朝腐朽沒落之時,帝國主義以傳教為名深入中國內地進行文化侵略。僅四川而言,到1892年就建教堂161座,修傳教據點1239處。大足縣龍水區龍西和石馬兩處,法國傳教士霸占良田2700多畝。這些披著宗教外衣的傳教士享有外交特權,在中國土地上為非作歹,估逼良民和收羅地痞、流氓、土豪劣紳入教,殘酷壓榨剝削鄉民。
清光緒十二年(1886)六月十九日,龍水鎮人民奮起反抗,搗毀了教堂。第二年,教堂不準炭工在龍水鎮人文橋上賣煤,余棟臣等帶領龍水附近西山煤窯和紙廠工人再次搗毀教堂。法國傳教士彭若瑟與縣令錢葆棠勾結,殺人放火,大肆鎮壓百姓。
光緒十六年(1890年),法國傳教士勾結官府禁止龍水鎮百姓舉行一年一度的迎神賽會——靈官會。群情激怒,於八月四日的靈官會上,又搗毀新建的法國教堂,教民將平民蔣興順殺死,便激發了平民與教民械鬥。外國傳教士藉口鑼面上有“蔣贊成”三字,誣蔣贊成為仇教禍首。大足縣令屈從帝國主義勢力,羅織罪狀,傳訊捕蔣贊成而激起民憤。八月八日,余棟臣率煤窯、紙廠工人和各鄉民眾舉行武裝動,攻入龍水鎮,殺死不法教民12人。並頒布文告,痛斥教士“假虎狼之威”,“欺侮中華”,“火燒圓明園”等“駭天八大罪”,以及清朝官吏與傳教士勾結殘殺百姓的罪行。11月,清軍重兵圍剿,起義失敗,余棟臣遂潛隱西山之中,準備伺機再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余棟臣被官軍誘捕,並關押在榮昌縣監獄。鄉紳蔣贊成與唐翠屏、張桂山等率眾劫獄,救出余棟臣回到龍水鎮。迎者幾千人,並設宴慰勞。他向民眾發表演說:“搗教堂,非棟臣一人宣私仇,乃眾人之公忿也。棟臣之兩弟以茲事死,一子以茲事被殺,而棟臣忍飢受凍,無家可歸已七載於茲。乃教民狼子野心,猶不足,尚欲得棟臣而甘心。非公等仗義奔援,此生不復與公等見面。然今日幸獲一面,官軍明日即至,棟臣死不足惜,誠恐教民借事生波,累及公等。有謂事已至此,當再舉,從死中求生者。”數千民眾齊聲高呼:“反反反!”於是,余棟臣再舉反洋教的義旗,發布檄文,提出“保民革教,除教安民,剪國讎,除民害,雪沉冤,以逐異域之犬羊”和“順清滅洋”,“誓雪國恥”口號。
幾月時間,起義隊伍發展到幾萬人,波及30餘州縣。七月三十日,他派張桂山率眾潛赴榮昌縣河包鄉鄭家灣天主教堂,活捉法國傳教士華芳濟,並搗毀教堂。八月,起義軍擊潰了前來“剿辦”的官軍,然後以龍水鎮為基地,兵分幾路出擊:上攻安岳、榮昌、隆昌、資州、內江;下攻銅梁、永川、合川、江津、璧山;上逼成都,下壓重慶,聲勢浩大,震動全川。清政府十分驚恐,急募新兵十營,以四川所有兵力,又從湖北調兵遣將,“剿撫”結合,進行鎮壓。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秋,起義軍在資中、內江等地與清軍決戰,唐翠屏戰死,義軍被迫退回大足縣西山。後來,在清政府“不以叛逆治罪禁錮終生”、“厚給其養”的許諾下,余棟臣與蔣贊成釋放了洋教士華芳濟,被迫繳械。余棟臣被關押於成都獄中。

逝世原因

1912年辛亥革命後,獲釋回大足,後被川軍第一師師長周駿捕殺於永川南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