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彥

余彥

余彥,女,1979年10月出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余彥於2001年從安徽大學套用化學系畢業;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學博士學位;2007年至2008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機械和材料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9年至2011年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工作; 2011年至2012年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6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余彥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鉀離子電池、鋰硫電池等關鍵電極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儲能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彥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9年10月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201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2022年獲得第17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性別:女
  • 學歷:研究生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9年10月,余彥出生。
1997年9月—2001年7月,就讀於安徽大學套用化學系,畢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2002年9月—2006年12月,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系,師從陳春華教授,畢業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2007年4月—2008年2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機械和材料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9年—2011年,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工作。
2011年—2012年,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8年—2022年,連續入選“科睿唯安”及“愛思唯爾”材料類高被引學者榜單。
2019年8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余彥帶領的團隊堅持“產、學、研、用”的創新研發機制,長期聚焦於高性能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及器件研究,突破鈉離子電池技術瓶頸,開發了多款低成本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器件,推動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發展和套用。
余彥在儲能電池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出普適性材料設計篩選策略,獲得長循環壽命的正極材料;提出多相-多尺度協同調控電極材料的導電性、離子傳輸效率及體積膨脹的策略,提高負極材料長循環壽命和快速充放性能。
余彥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探索並發展高性能的鈉離子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在實現對電極材料的設計以及可控制備基礎之上,深入研究電極反應的機理、界面反應過程、材料的結構、離子/電子傳輸過程。對新型電極材料的儲能機制及提高性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找出了最佳化及適應性的調控和解決途徑。其中代表性成果包括:
(1)提出設計雙碳層結構鈉超離子導體材料(Na3V2(PO4)3,NaTi2(PO4)3),獲得高倍率超長循環壽命鈉離子電池。(2)構築“0D納米粒子嵌入1D碳納米線”的獨特一維結構,實現基於轉化反應機理鈉的電極材料可逆,大幅提高了多種納米結構正、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3月,余彥先後以通訊作者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德國套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美國化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300餘篇,SCI他引35000餘次,H因子120。
  • 科研項目
截至2023年3月,余彥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12年—2015年
高儲鋰性能三維多孔Si、Ge納米粉體負極材料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4年—2015年
三維多孔鍺納米粉體的無模板製備以及高性能儲鋰研究
——
2014年—2017年
一維核(Si、Ge)/殼(碳)結構多孔納米線、納米管的可控制備以及高性能儲鋰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6年—2018年
多孔結構電極材料的設計、調控及其儲能套用
——
2016年—2018年
鋰離子電池中石墨烯導熱膜
橫向項目
2016年—2021年
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和防範機制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
2017年—2019年
鋰(鈉)離子電池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019年—2022年
紅磷鑲嵌多孔碳纖維柔性自支撐電極的構築及其儲鋰(鈉)性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20年—2022年
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固態鈉離子電池
——
2020年—2023年
鈉(鉀)離子電池高比容量長壽命關鍵電極材料體系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基金項目
2020年—2024年
鈉離子電池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21年—2023年
面向大規模儲能套用的室溫鈉硫電池的設計、構築及其儲能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9年
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結構性能調控與儲能機制
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人才培養

  • 培養方法
余彥在研究生培養上因材施教,採用導師指定課題與自由探索課題相結合的方法:對於剛入學的研究生,指定研究課題和方向,讓學生逐步進入研究正軌;對於已經摸清門道的高年級研究生,更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科研的能力,鼓勵他們去嘗試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新課題。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7年
安徽省教育工會先進女教職工
2017年
中國矽酸鹽學會青年科技獎
2017年
Small Young Innovators獎
德國Wiley出版社
2017年
侯德榜科技青年獎
2018年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德國Wiley出版社
2018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英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9年
納米能源青年創新者獎(Young Innovators Award in Nano Energy)
《納米研究(Nano Research)》
2019年
今日材料新星獎(Materials Today Rising Star Award)
愛思唯爾出版社(Elsevier)
2020年
中國顆粒學會青年顆粒學獎
2020年10月
2022年7月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歐萊雅(中國)
2022年
安徽省三八紅旗手
2022年
青山科技基金
2023年5月
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
索菲亞獎
德國洪堡基金會
參考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7年
2018年
物理化學學報》編委
2018年
《稀有金屬(Rare metals)》顧問委員會成員(Advisory Board Member)
2018年
《中國化學快報(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9年
《綠色能源與環境(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9年
矽酸鹽學報》編委
2019年
《電源雜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
2020年
《能源化學(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0年
《儲能材料(Energy Storage Materials)》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0年
《美國化學學會能源快報(ACS Energy Letters)》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0年
《材料科學與技術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編委
2021年
《小科學(Small Science)》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1年
《納米研究(Nano Research)》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微尺度:方法(Small Methods)》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今日材料的可持續性(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交叉學科材料(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escience》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2年
《智慧型材料(SmartMat)》顧問委員會成員
2023年
《中國科學:材料科學(Science China Materials)》編委
2023年
《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 編委
——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進展(RSC Advances)》副主編
——
宿州學院自旋電子與納米材料安徽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參考資料來源:

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余彥成長於一個教師家庭,幼時,母親就教育她要擁有遠大的理想。

人物評價

余彥有著“不服輸”的性格,勇於勤奮探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評)
余教授(余彥)有著清晰的邏輯、流暢的思路。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