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榮(湖北武漢教授)

余家榮(湖北武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余家榮,教授。湖北武漢人。194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數學系。1950年在法國巴黎大學獲國家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任武漢大學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專於複變函數研究。在狄里克萊級數所定義整函式與解析函式以及相應隨機級數研究中,對增長性及值的分布取得成果;在較簡明條件下把孟德埔儀不等式及馬里亞萬定理擴充到多元情形,由此導出多元準解析函式、加權逼進問題及矩早問題的一些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編有《複變函數》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1年,獲法國政府授予棕櫚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家榮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
  • 籍貫:湖北武漢
  • 學位:博士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成就,科研成果,工作經歷,家庭生活,

人物經歷

1920年11月16日,余家榮出生在湖北漢口一個商人家庭.祖父餘澤如曾參加科舉考試,入選任職,十分好學.到父親余毓溥時,家中已珍藏了100多箱線裝書和古字畫,後由母親李嘉琨捐贈給武漢圖書館.在這樣一種家庭環境薰陶下,余家榮自幼就對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第一位數學啟蒙老師是他在8歲時所入私塾中的鄭味葑.鄭除教他儒家的經典、古詩文外,還教史地、算術、代數、三角等,培養了他對數學的興趣.1934年初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昌省立二中國中部.
在中學期間,余家榮作了大量的數學習題,使他慢慢地愛上了數學.由於刻苦用功,成績極佳,於是跳級考上了湖北省立武昌高中.1940年在全國高校統考中,他又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慶中央大學數學系.在中央大學得到孫光遠、胡坤升、周鴻經等教授的指導,進步很快.
嚴謹治學的胡坤升對余家榮影響很深,孫光遠則欣賞他的聰明勤奮,無微不至地關心他的成長.大學一年級時,孫光遠為他多開了一門“方程式論”課.孫不但重視理論的嚴謹性,且特別重視其來龍去脈;尤為關注科研方法的精神實質.他認為:“無論怎樣抽象的理論,一定有其直觀背景.”1944年7月,余家榮在重慶中大數學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同時考上該校數學系研究生.1946年,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留法公費生,1947年踏上了留法攻讀博士學位的征途.
1947年10月至1950年6月,余家榮先後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巴黎大學學習.在巴黎大學複變函數權威、著名數學家瓦利隆(G.Valilon)的指導下,研究狄里克萊級數及拉普拉斯變換所定義的整函式的增長性及值的分布,得到了確定里迪(Ritt)級、型等的公式,以及波萊爾(Borel)線存在的條件,受到當時數學家的好評.瓦利隆教授在綜述1949年數學上的重要成果時,列舉了余家榮的工作,讚揚他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孟德博儀(S.Mandel-brojt)教授在為《數學評論》(Mathematical Reviews)撰寫評論時,也讚揚了這些工作.上述成果包含在余的法國國家博士學位論文中,該文於1950年6月間由莫德爾(P.Montel)、瓦利隆及李希納羅維茲(A.Lichnerowicz)主持進行博士論文答辯,其評語為“最優”(tres honorable).
余在留法期間,除進行了上述研究外,還研究了:狄里克萊級數的奇異點,刪去了複合定理中對級數所加的一些條件;孟德博儀教授在當時發表不久的關於漸近狄里克萊級數的一個基本不等式及其套用.
在留法三年多時間內,余家榮潛心攻讀,共完成7篇論文,都發表在世界第一流的雜誌上.
1950年6月,余家榮獲得法國國家數學科學博士學位.接著在準備博士學位的第二論文時,瓦利隆教授建議他結合建設中國的實際,進行接近套用數學的研究,並建議他在李希納羅維茲教授指導下研究積分方程.1951年,余家榮學成回國後,在武漢大學數學系先後任副教授、教授;現任武漢大學中法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中心主任.

成就

余家榮回國後,在五六十年代除參加教學及教學改革的一些工作(參加制定數學專業的教學計畫、教學大綱等)外,繼續研究狄里克萊級數、漸近狄里克萊級數、拉普拉斯變換和函式逼近論方面的問題,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成果.
在“文革”期間,他深感“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但從“文革”後期起,他又重新開始進行研究工作.特別在粉碎“四人幫”以後,他認為這是振奮精神,“高衢騁力”的時候了,全身心投入到教學與科研中,成果纍纍.他先後在《中國科學》、《數學學報》、《數學年刊》、《法國科學院報告》、法國《高等師範學校年刊》、法國《數學紀事》、《美國數學會報告》、美國《當代數學》、《第五屆國際逼近論討論會論文集》等國內外數學刊物上發表了學術論文40餘篇,編寫了高校數學專業教材《複變函數》.余家榮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學》“微積分”部分的副主編和編寫者之一;被列入美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的《澳洲、亞洲及遠東人名錄》(1988年版),並受約編入該中心的《國際傳記詞典》(1990年版).該中心還建議把余家榮編入《國際名人傳略》(第十版).

科研成果

狄里克萊級數的增長性及值的分布
.級數在整個平面收斂情形,他還研究了復指數狄里克萊級數以及拉普拉斯變換,得到了完善的結果.他在狄里克萊級數所定義整函式方面的結果曾被馬里亞萬(P.Malliavin)、布朗貝爾(M.Blambert)、伯爾朗(M.Berland)、坦納加(C.Tanaka)、拉赫曼(I.Rahman)、朱恩雅(O.P.Juneja)及一些中國數學工作者多次引用,並且繼續推進了有關工作.
對於級數只在半平面內收斂情形,余家榮在“文革”後給出了一種(R)級的定義,得到了級數有(R)級的必要與充分條件,包含了瓦利隆的有關結果,並簡化了某些結果的證明.他還發現,只要級數的“缺項”足夠多,不論在全平面或只在半平面收斂情形,級數在每條水平直線上(不是在任意小的水平帶形上)的增長性與其全面增長性相同.只要級數的“缺項”足夠多,在全平面收斂情形,在一定條件下,每條水平直線是茹利亞(Julia)線或波萊爾線;只在半平面收斂情形,收斂軸上每一點是畢卡(Picard)點或波萊爾點.
漸近狄里克萊級數的孟德博儀不等式
與半平面內解析函式的唯一性及其到多元情形的推廣、套用.余家榮研究孟德博儀不等式與孟德博儀、維納(N.Wiener)和馬里亞萬關於平面內解析函式的唯一性定理及套用,得到了有意義的結果.
他還把這不等式與唯一性定理推廣到多元情形,而有關條件與一元情形一樣,仍然只包含單積分,套用這些結果可以研究多元廣義準解析函式、多元函式的加權逼近和多維矩量問題,得到遠比前人完善的結果.他的一些結果曾由孟德博儀及中國一些數學工作者引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隨機狄里克萊級數的增長性及值的分布
.把數學一些分支的研究與機率論結合起來,這是有許多問題應予研究的新領域.對於有幾乎必然收斂半平面的隨機狄里克萊級數,余家榮研究了幾乎必然增長性,推進了阿諾德(L.Arnold)關於隨機泰勒級數的結果;他還證明了:在一定條件下,級數幾乎必然以其幾乎必然收斂軸上每一點作為畢卡點或波萊爾點.關於在全平面幾乎必然收斂的級數,也有相應的結果.這些研究還曾由孫道椿與余家榮合作予以推進.另外,一些中國數學工作者也對隨機狄里克萊級數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此外,余家榮還在解析函式的奇異點、狄里克萊或泰勒級數的擬必然性質以及函式逼近等方面,得到了一些有意義的成果.
余家榮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引起國內外數學界的關注.首先他受到留法期間的指導老師瓦利隆和孟德博儀的稱讚.余回國後,瓦利隆教授不久去世;孟德博儀教授始終關心餘的研究工作,數十年間斷斷續續地與他保持著聯繫.孟德博儀在1964年撰寫的“科學紀事”(Notice sur les Titres et Travaux scientifique)中說:“附著級數曾被許多很有才能的學者研究過.他們對解決分析中的一些難題作出了貢獻.下面我們要提到這些作者,我要援引福克斯(Fuchs)、余家榮和布蘭克(Brunk),他們以有趣的方式套用了本章中所涉及的一些想法.”1972年,他從法蘭西學院退休時所作的最後講演中說:“請容許我指出,我在早期的出版物中已經引進這種級數(指附著級數),我的結果曾經被下列各位研究、套用和推廣過:馬里亞萬……卡茨納爾遜(Katznelson),還有維納……福克斯……博赫納(Bochner),余家榮……等人.”他還分別於1979及1983年推薦余的論文,在《法國科學院報告》發表.
余家榮的科研成果還被國內外數學界廣泛引用.法國馬里亞萬院士及卡昂納(J.-P.Kahane)通信院士等數學家曾用到余的某些結果.在卡昂納所著《一些函式項隨機級數》第二版(London,Camb,Univ.Press,1985)中,引用了余的論文.鑒於余家榮的成就,國際數學會在1979及1982年編撰的《世界數學家人名地名錄》中列入了余家榮的名字.1982—1983年他應邀到法國南特、里爾及巴黎11所大學講學.1986年受邀參加了美國德克薩斯A &M大學舉辦的國際逼近論學術討論會.1988年應邀在法國高級科學院研究,並在巴黎十一大、里爾和斯特拉斯堡一大講學.
在國內,余家榮歷任湖北省數學會常務理事,以及湖北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民盟常委.1988年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編的《複變函數》於1988年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1年,他獲法國政府授予棕櫚勳章(le grade d'Offieier dansl'Ordre des Palmes Academiques).

工作經歷

任數學交流項目負責人
武漢大學中法數學交流始於1980年,它是教育部決定的中法交流計畫下的項目.余家榮任數學交流項目的負責人.在交流中,最初舉辦“中法數學試驗班”.由於工作卓有成效,1983年在名稱中取消了“試驗”兩字.1985年國家教委批准建立了“中法數學教學與研究中心”,1988年更名為“中法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中心”.“中心”在教學方面,辦有數學專業本科班即“中法數學班”,1988年增設了研究生班,還開始發展套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教學.“中心”還組織科學研究工作,特別是中法雙方合作進行的研究工作.近十年來,“中心”對促進中法數學交流,推動中國的數學教學改革及科研,培養中國數學領域的高級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目前,“中心”已先後選派了40餘名大學生、研究生、教師赴法留學.已有8名留法數學博士學成回到武漢大學.1991年以前還將有23名數學博士,10名理、化、計算機科學、經濟管理等學科的博士在法國取得學位.這些留法博士研究的範圍包括了純粹數學的各個領域及其他學科,研究課題新,取得的成果受到國際上著名學者的讚揚.正因為如此,法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嘉當(H.Cartan)及肖蓋(G.Choguet)於1985年初聯合寫信給法國總統密特朗,敦促將武漢大學的中法數學交流繼續進行下去;1987年他們與希瓦爾茨(L.Schwartz)院士一起,又就同一問題給密特朗總統寫了信.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及巴黎六大瓦爾德斯密特(M.Waldschmidt)教授於1987年在武漢講學後給法國政府的報告中說:“武漢必將形成一重要的數學學派,這些成績及前景使我們深深感到欣慰!”
“中心”現在已招生6屆,近200名學生.教學任務由中法兩國教師共同承擔.在“中心”所辦的大學本科班及研究生班中,課程設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方法都按法國同類學校數學專業的要求來執行,目的在於參照外國經驗,推動中國的教學改革.
1985年,在法國幾位著名數學家協助下,“中心”創議並出版《法國數學叢書》,翻譯出版一批法國著名數學家編寫的教材和專著.有馬里亞萬的《積分傅立葉分析和機率》及其《習題》、卡昂納的《隨機函式項級數》等.
葉明訓和鄒應還根據中國特點,參照法國教材,分別編寫了適合中國學生學習的《代數教程》和《分析教程》.這種類型的教材在國內系首次出現,它們具有新穎、深刻的特點,反映了當前世界數學教學與研究的水平.從1987年開始,中法數學班取消了先學一年法語的規定.一二年級專業課完全由中國教師講授,用上了葉、鄒兩位編寫的教材,教學效果良好;同時開始學習法語.到三四年級才有法國專業教師參加教學.
“中心”作為中國數學教改中的一種新生事物,其成長過程歷經艱難,傾注了余家榮晚年的全部心血.
1985年由於法方有不同意見,武大中法數學交流面臨極大的困難.余家榮當即與法方科學院院士及通訊院士,在法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嘉當、卡昂納、肖蓋、梅耶(P.-A.Meyer)等人聯繫,取得他們的支持.於是嘉當、肖蓋院士聯名致信法國總統密特朗(前已述及),總統把信轉給大使及有關人員,交流情況很快得到改善.
1987年底至1988年初,又有了對“中心”的進一步發展不利的傾向.1988年10月,余家榮在68歲高齡之際,第四次為“中心”的發展赴法.在一個多月里,他無暇欣賞巴黎風光,整天為“中心”的工作和講學奔波操勞.他先後拜訪了七位法國科學院院士、通訊院士以及許多著名教授,獲取了法國政府和數學界對武大數學交流的了解與支持.
通過中法數學交流,余家榮說:“我深深體會到中國人確有很大潛力,只要給以適當的條件,中國不但在數學上,而且在其它科學和技術上,都可以很快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教學工作
余家榮在回國後的近40年中,無論遇到什麼挫折和艱難,始終沒有動搖報效祖國、為祖國的數學教研工作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一顆赤子之心.具體表現在他嚴謹治學、以培養後生為己任的工作上.
自1978年以來,余家榮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碩士生、博士生,有的已成為中國數學界的後起之秀,有許多人目前還正在國外學習深造,他們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數學家的讚揚.武漢大學數學系的孫道椿教授在複變函數值分布論的研究中取得很多成果,近年來又結合著慨率論和斷片幾何進行研究工作;文志英教授到法國後隨貝里葉(J.Peyriere)教授研究斷片幾何,成為中國首先研究這一學科並取得成果的數學工作者,他還在法國取得了“指導科學研究資格”.其他幾位研究生到法國後分別隨羅烏埃(N.Lohoue)、馬里亞萬、畢西葉(G.Pisier)、傅扶里(F.Fourry)及卡昂納研究李群上的分析、巴拿赫空間幾何、解析數論及災禍理論,都取得了可喜成果.還有一些武大師生通過數學交流到法國隨著名專家學習,涉及研究領域廣、課題新,他們的成果深深受到有關專家讚賞.
余家榮對培養出來的這些人才感到十分欣慰.他常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科學研究上只有一代超過一代,我們的事業才能夠向前發展.”因此,他主張學生們擴大研究領域,百家爭鳴,他把作一些重要學術報告的任務有意交給學生.1987年中法調和分析和偏微分方程討論會上,他建議大會安排青年教師作學術報告.在每次出國訪問講學中,總是多介紹“中心”和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這種謙虛謹慎,嚴謹治學的高尚品德也是他培養學生的基本態度.他常告誡學生,即令是取得了某些成果,也不能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止步不前.應當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繼續努力.因此,當學生在研究中碰到了困難,他總是鼓勵學生說:容易解決的問題也往往是意義不大的問題.如果你在研究中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一帆風順,則你的這項研究本身可能意義不大.所以,必須通過不斷克服、戰勝困難來取得成績.他常引荀子的話說:“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以與學生共勉.

家庭生活

在生活上,余家榮慣於早睡早起、興趣廣泛;他博覽群書,尤喜讀文、史、哲之類的書籍.鄭板橋那“窮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的思想,常引起他的共鳴.他對學生和在“中心”工作的同志更是深切的關懷.他已先後招收培養了6名博士生,16名碩士生.他的弟子說:“我們從當學生時起,余教授就經常看望我們,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由於余家榮關心同志,“中心”形成了一個很團結的集體,儘管在工作中有不少困難,而全體同志都能積極主動,心情舒暢地努力工作.
余家榮的夫人塗光重,194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是一位教師.在她和余所共同從事的教育事業中,深深受到她自己的和余家榮的學生的愛戴.他們的兩子兩媳、兩女兩婿中,有六位教師,其中兩位已是數學博士,一在法國、一在武大.他的家,真所謂是“書香門第,教師世家”.
目前,余家榮除正帶領一批師生致力於“中心”的工作外,還在不斷進行研究工作.他說:“靠科學救國,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振興中國的數學事業,寄希望於年輕的一代,我將在有生之年盡綿薄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