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
該村有30多年的雜交水稻制種
經驗,是
國家、省制種基地。村黨支部書記何有根帶頭在本縣建昌鎮黃家圍村租田300畝,搞雜交水稻制種,帶動了全村16戶制種專業戶,在外租田1700畝,搞雜交水稻制種,產量85萬斤,創產值240萬元,並在全村穩定製種面積1300畝,產量70萬斤,創產值200萬元。
充分發揮本村山塘水庫,水塘多的優勢,且是水產養殖大村,引進優質品種,實行高密度的精養,養殖面積420畝,產量達20萬斤,產值80萬元。加大南豐密桔的開發力度,現有南豐密桔面積3200畝,新開發南豐密桔面積600畝,並對溫州柑桔進了高位換種嫁接,南豐密桔產果面積1800畝,產量60萬斤,產值90萬元。
教育事業
余公頭村國小始建於1975年,被教育部門定為三級危房,由天津市青年企業家捐資20萬元,國家教委中心為危房改造投資12萬,村委會投資11萬元,異地新建了占地面積5000m2的天津共青希望國小。其中:教學大樓建築面積650m2,教師宿舍、食堂240 m2,水沖廁所40 m2,圍牆200m,輔設水泥路300 m2,架設自來水管道500m,徹底改變了辦學條件,成為全縣一流的村國小。
設施建設
該村深入民眾了解民眾疾苦,解決村民飲水難的問題。深塘村小組地勢較高,2003年歷史罕見的大旱,縣消防大隊、環衛所連續100天的送水,才解決了人畜飲水難的問題。為了徹底解決所有問題,決定在深塘村小組新建日供50噸的自來水廠,中源村小組以農村建設為契機也新建了日供水能力為60噸的自來水廠,並為去坑、泥子及余公頭村國小提供了自來水,總共投資23萬元,解決了100戶,400人的飲水問題。
該村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投資8萬元新建了一座庫容量為8萬方的南坑門口江家水庫,利用國家項目資金45萬元,除險加固了三座小(二)型水庫,積極與水利部門聯繫向上爭資金爭項目,成立了余公頭灌區用水協會,水利部門投資18萬元,新修了3000m的U型水溝,徹底解決了甘門水庫灌溉問題,改善了花園口、余家、李窗、深塘、樓下的灌溉條件。
鄉村企業
該村積極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增加村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揮本對的交通便利優勢。又引進投資180萬的沙坪摸板廠,全村現有模板廠3家,刨板廠16家,活性炭廠1家,安排剩餘勞力300人,充分發揮能人的作用。全村現有16人在全省各地辦自來水廠,共有23家,共投資1000萬元,產值600萬元。
該村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力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發展正常,發展黨員2人,社會治安穩定,認真抓好計畫生育工作,宣傳工作到位,順利完成純女戶結紮工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通電話,無路燈。
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戶。
該村到鄉鎮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3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萬元;畜牧業收入2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頭,肉牛5頭,肉羊10隻);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161人。
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人,傈僳族4人,漢族1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7人,參合率8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水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六庫鎮中學。
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28公里。
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年末集體總收入0.0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農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救濟、救災物資發放情況。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阻礙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發展;
2.土地貧脊,廣種薄收,生存條件惡劣;
3.醫療設施缺乏,看病就醫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進村道路硬化;
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種植;
3.發展肉牛,山羊養殖形成一定規模;
4.逐步完善教育,衛生醫療服務體系,解決看病就醫難。
地圖信息
地址:撫州市南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