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登台央視,多種身份,光榮史,
個人經歷
何祚歡,1941年3月22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省曲協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發表出版作品200餘萬字。長篇評書《楊柳寨》獲全國優秀曲藝(南方片)觀摩演出創作一等獎,短篇評書《掛牌成親》獲全國優秀曲藝作品一等獎。武漢地區兩屆十佳演員,獲湖北省首屆文藝明星獎,大型戲劇《穆桂英休夫》獲1996年曹禺戲劇文學評獎提名獎,由創作小說改編的同名戲劇《養命的兒子》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
湖北評書大師何祚歡,男,1941年3月出生於漢陽縣馬鞍山下集賢村楊家咀。中共黨員、武漢市藝術創作中心主任、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華中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小時候的何祚歡不僅是個“小戲迷”,而且還是個“小書迷”,上國小時便與曲藝結緣。1956年考入第一師範學校讀書,1959年8月至1963年8月,任武漢市第四職業中學教師。其間,創作演出了大量的曲藝節目,尤以說書為人所矚目。1963年調入武漢市說唱團,拜師李少庭,始起步入職業曲藝隊伍的行列。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僅學藝孜孜不倦,而且善取眾家之長,化為己優,使其技藝漸精,最終稱譽曲壇,並被列為“中國評書、評話十大名家”之一。曾任武漢市說唱團團長。連續兩屆被評為武漢市“十佳演員”,1990年獲省第一屆明星獎。創作作品有長、中、短篇評書200餘萬字,其中代表作有長篇《楊柳寨》、中篇《彩電風波》、短篇《天外姻緣》等。作品曾獲湖北省百花書會創作、演出雙一等獎,全國曲藝觀摩調演一等獎,全國短篇作品一等獎及文化部大賽二、三等獎。撰寫論文40餘萬字。90年代開始涉足小說、戲劇創作,所寫“兒子系列小說”及喜劇《穆桂英休夫》,均得到社會好評。其事跡經常見諸報端。
主要作品
何祚歡的成名作
錢鐘書有一句俏皮話:出名要早。何祚歡就應了這句話。“文革”前就“大出風頭”,那時他才二十郎當,正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年紀。他的成名作是評書《雙槍老太婆》,演出達1000多場,台下人頭攢動,台上他神采飛揚。而且他不是那種一鳴驚人,出了風頭就風光不再的出名。在表演《雙槍老太婆》前後,他表演的《紅岩》專場,也多達200多場,他表演的《江姐上船》,觀眾也聽得如痴如醉。
何祚歡的處女作
何祚歡的大紅大紫之作
他表演的中篇評書《彩電風波》,長度有兩個小時,觀眾聽完還嫌不過癮,一再鼓掌要求他“翻台子”。他再三謝幕掌聲仍不息,他無可奈何又感動不已
他創作的段子,緊貼現實,緊貼民間,緊貼老百姓的喜聞樂見、喜怒哀樂,像剛從地里摘下的黃瓜,鮮嫩嫩的,脆生生的。說起武漢的歷史掌故,文氣充沛,如數家珍,他將湖北評書,與武漢,與武漢人的性格,融為一體了,在武漢老百姓喜愛的品牌節目《都市茶座》中,他的評書已經到了“不似評書、勝似評書”的爐火純青境界。
登台央視
何祚歡聲名遠播,深受廣大觀眾喜歡,引起央視關注,便邀請他登上權威媒體的藝術殿堂,向全國人民乃至海外觀眾表演。他帶去的是長篇評書《失蹤的兒子》。何祚歡在央視大舞台上一改腔調,標準的國語字正腔圓,還有京片子的韻味,南北觀眾,男女鹹宜。何祚歡大獲成功。
1998年,何祚歡再攜新作《養命的兒子》登台央視表演。
2006年,受邀赴央視《百家講壇》錄製《品<水滸>》系列講座,但該講座至今尚未播出。
多種身份
成就斐然的作家
表演藝術上的名聲太盛,以致掩蓋了作為作家的何祚歡。其實,何祚歡最厲害的本事,就是不但會說,而且會寫。 他不僅寫評書,還寫曲藝、寫戲、寫小說。他在擔任武漢市文化局創作中心主任期間,不僅帶領創作團隊創作了許多戲曲節目,自己還創作了京劇《穆桂英休夫》。他創作的“兒子系列”三部曲《養命的兒子》、《失蹤的兒子》、《捨命的兒子》,既是耐讀的系列長篇小說,又是他說書的最佳藍本。
著有自傳《我叫“活著歡”》。
博學多藝的雜家
說來有人可能不信,何祚歡曾經懸壺濟世。當然,那是非常年代的故事。
下放農村勞動鍛鍊的何祚歡,目睹民眾疾苦感觸很深。一次他染了腸疾,便嘗試自己給自己治病,居然手到病除。他有了信心,周圍的民眾也開始相信他有治病的本事,有了小病小傷寧願找他求醫問藥。他推辭不掉,就小心翼翼地望、聞、問、切,一絲不苟地對照著書本推拿、針灸。在絕對有把握的前提下也開方子——當然,開的是經得起推敲的驗方、單方。日子一長,竟在當地有了醫名。
說何祚歡是雜家,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書法。
伏案創作間隙,他練練書法,意在調節和休息。筆會的文友們是外行,看不懂書法的門道,只覺得他筆力遒勁,一筆不苟。向他索字,他不輕易應允。
雜家當然對茶道也有研究。有朋友造訪,他總有好茶待客,包括講究的茶具。你如果有一把紫砂壺不知好賴不辨真偽,不妨拿去請教雜家何祚歡,他可以品頭論足,說得你心服口服。
與共和國同步成長的曲藝家
大凡曲藝家們,都是觀眾喜愛的“笑星”,何祚歡在說書生涯中,也積累了豐富的製造笑料的經驗,他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歡樂。
這不僅因為何祚歡在舞台上是製造笑話的專家,還因為他在舞台下、在生活中的幽默,他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年輕時,他吹拉彈唱,把盞豪飲;年長後他琴棋書畫,悠然品茗。他的勤奮,他的執著,他的優雅,他的閒適,都詮釋著“活著歡”的含義。
回顧何祚歡的曲藝生涯,我們發現他的人生軌跡與共和國的年輪是重合的。從新中國成立伊始,滿臉稚氣的小學生何祚歡登台表演快板算起,至今,何祚歡與曲藝結緣大約也是60年!當年被他的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打動最多、最深的,是所謂40後、50後、60後人,這批人那時正處於青少年時期。可以說何祚歡的評書至少整整影響了一代人,而這一代人又帶動影響了前後兩代人。時至今日,湖北武漢的舞台上,電視晚會上,何祚歡的評書絕對是一個亮點。哪裡有了他,哪裡就有了笑聲和歡樂。
光榮史
長篇評書《楊柳寨》獲全國優秀曲藝(南方片)觀摩演出創作一等獎;
短篇評書《掛牌成親》獲全國優秀曲藝作品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