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董事長)

何濟(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董事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濟,男,漢族,1962年5月出生,工商管理碩士。加拿大Enternal Innovation Corporation 公司董事長、香港科創集團公司總裁、天長投資集團董事長,重慶教育擔保公司副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重慶市永川區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永川區第十五屆、十六屆人大代表。1993年至2008年3月,先後任重慶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校長、重慶信息工程專修學院院長、董事長。2006年5月、2015年12月,分別被重慶市委、市政府,永川區委、區政府授予非公有制經濟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2008年4月至今任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董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2年5月
  • 性別:男
大事年表,主要榮譽,主要社會職務,他的歷程,何濟語錄,何濟的用人觀,業餘愛好,

大事年表

1979年—1982年,重慶江津師範學校英語專業學習;
1982年—1987年,先後先後在江津仙魚完小、江津八中、四川師範大學培訓中心任教;
1987年—1991年,任香港科創集團副總裁;
1991年—1993年,任四川師範大學培訓中心主任;
1993年—2008年,先後任重慶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校長、重慶信息工程專修學院院長、董事長;
2008年—至今,創辦重慶科創職業學院,並任董事長。

主要榮譽

(省部級以上)
1985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
2006年,重慶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2009年,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2010年,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
2010年,重慶市民辦教育先進個人

主要社會職務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重慶市招生考試研究會副會長
重慶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

他的歷程

嚮往知識的星火
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一場橫掃中國的自然災害剛剛過去,神州大地,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何濟就在這樣的年月出生於重慶江津一個偏僻的山村農戶家裡。小時候的他,最大的夢想是吃上一頓飽飯,安安心心上學。在那樣艱苦的日子,雖然父母夙興夜寐,節衣縮食,可仍舊解決不了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問題,更何況還要供他上學? 1976年7月,年幼的何濟因貧輟學了。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身材瘦小的他毅然走上了築路的工地,運泥土,打炮眼,搬磚頭,挑碎石……這些早年經歷,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靈魂中,鑄就了他堅定剛毅的性格與慈善悲憫的情懷。
繁重的勞動和貧困的生活並沒有壓垮何濟稚嫩的雙肩,更沒有泯滅他心中求學的夢想,工余,他自學了高中課程和無線電技術。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的喜訊猶如一股春風,激活了何濟心中的夙願——參加高考,繼續讀書!他專程找到了當年的班主任封老師,把自己的遭遇和想法一股腦兒地向老師傾訴。
“知識改變命運!”封老師的話讓何濟振奮不已。白天,他在工地上超強度的勞動;晚上,到學校老師家裡請教,孜孜不倦的學習讓他忘記了飢餓與疲憊。1979年,何濟以高出錄取分數線50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江津師範學校。後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被何濟雕刻在了科創學院自己修建的第一棟教學樓——思源樓的門廳,時刻提醒著何濟,也提醒著科創兩萬學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濟心中那團嚮往知識的星火,愈燃愈烈!
一專多能的力量
1982年,何濟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所偏遠的鄉村學校任教。他一邊講授著自己的本專業——英語,一邊利用業餘時間鑽研無線電技術。一個專業加上一個愛好,國際視野加技術特長,就這樣鋪開了他今後的人生路。
在何濟教書的學校,退休的老炊事員至今還記的他研發的“電貓”(紅外電子滅鼠器),這可是將食堂碩鼠一網打盡的大“功臣”,獲得了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當時的地區報紙刊登了這條訊息以後,一些商家誤以為學校有校辦工廠在生產滅鼠器,訂貨單紛至沓來,令人啼笑皆非。
當年夏天,當何濟又一次目睹了90%以上的農村學生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回到家鄉,重複祖祖輩輩面朝黃土的命運時,他意識到了:決不能讓“放羊賺錢娶媳婦生娃放羊……”的惡性循環重現,他想到了自己的“電貓”,決定將自己的一技之長教給家鄉貧困的年青人,讓他們走一條技術就業之路。他想要竭盡所能幫助這些鄉村孩子們踏上美好前程。
授人以漁的理念
1984年,何濟憑藉自己的無線電知識,開辦了家電維修培訓班吸引了不少當地青年前來求學。第一屆的結業學員楊朝偉不到一年就在江津吳市鄉辦起了電器維修部,成為當地技術成才的典型
1985年,何濟在重慶大坪辦起了家電培訓班,有300多人報名求學。由於受場地、人手限制,培訓班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一位農村婦女為了讓自己的女兒進培訓班學習,竟然給何濟提了一隻老母雞來“走關係”,苦苦哀求他收下自己的女兒。殷殷求學情深深地感染著何濟,他千方百計擴大辦學規模,爭取讓每一位渴望學習技術改變自身命運的農村孩子都能前來學習。
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像春風一樣吹進了何濟的心田。他看著自己一屆屆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成為了附近有名的技術骨幹,一些學員還成為了“萬元戶”,修起了自家的小樓。何濟的腦中孕育了一個偉大的理想:辦一所大學,為那些被高考“獨木橋”擠下來的孩子謀出路,讓那些想讀書的孩子有書讀。
1993年,“先富起來”的何濟懷揣著他的全部身家40餘萬元來到永川,創辦了四川師範大學成人高等教育永川培訓中心,開始實現他胸中的偉大理想——辦大學。
愛生如子的情懷
辦大學,談何容易?
一位普通教師想辦大學,談何容易?
不知渡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坎坷波折,何濟從未退縮!他意氣風發,知難而上,自1993年創辦了四川師範大學永川成人高等教育中心後,1995年,何濟創辦了重慶電子信息工程學校並親自出任校長;2003年,重慶信息工程專修學院成立;2008年,成功為升格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看著一批批失學青年走進校園,何濟高興極了!夢想變成現實是甜蜜的,但面臨的困難也是巨大的,特別是面對那些貧困的求學青年,他感到了肩上擔子的重量,感到了辦學者的社會責任!
來自四川貧困山區的學生小林,拿著錄取通知書,含著眼淚懇求何濟:“我多想讀大學呀!我沒有學費,連路費也沒有。何校長,您收下我吧!”何濟當即決定收下他,不僅免掉了3年的學費,而且還在學校提供了實習崗位,每月還補助120元生活費。畢業後小林以優異成績被深圳富士康集團錄用,短短一年時間就被提升為工程師。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從納溪山區來到學校讀書的小曹身無長物,家裡還有爺爺癱瘓欠下的4萬元的高利貸,第一年還債利息就達5000元。何濟知道後,立即借給他4萬元還債,讓他安心學習。現在,小曹已經成為了單位里的技術骨幹和研發部門負責人。
在何濟的安排下,科創學院除為貧困學生實行“減、免、貸”外,還採取發放貧困助學金、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等辦法,切實解決貧困生的困難,使他們進得來,學得好,能就業。學校還設立了愛心超市,符合條件的貧困生每月均可持卡在超市選領到生活用品。
近20年來,何濟慷慨解囊1000多萬元,先後資助了4000多名貧困學生。2008年“5.12”大地震後,科創學院從後勤收益中拿出100萬元現金、30餘萬物資,兩次組隊趕赴青川、平武、江油等重災區進行了慰問捐助。
何濟深有感觸的說:“我也曾經是窮孩子,我理解山里娃的苦衷。我不忍心眼看他們的求學夢就那樣夭折,我不能只給他們一艘船,我還要給他們一支前行的槳!”
功在當代的實踐
隨著辦學規模日益擴大,何濟關注重心又轉移到如何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
為了培養更多創新型、複合型人才,何濟在全國率先提出了“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期間,除學習本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接受系統的素質教育、拓展技能培訓,畢業時,可獲得素質教育合格證、專業技能合格證、拓展技能合格證和畢業證書。
素質教育旨在突出人本教育,主要是提升學生的人本素養、職業素養、打造發展後勁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專業教育是“3+1”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色,打造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拓展技能教育凸顯一專多能的特色,主要打造學生主專業以外的特長、興趣,與主專業形成較強互補。
推行“3+1”人才培養模式以來,科創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特別是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較好地改變了傳統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
2008年,科創學院的巫強參加第四屆全國ITAT技能競賽,一舉奪得特等獎,填補了重慶市大學生在此類獎項上的空白,學校榮獲組委會最高獎——伯樂獎,隨後,科創學院又在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比賽中捷報頻傳,8名同學分別獲得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與創業挑戰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大學生文藝展演,“盛群杯”重慶市大學生單片機競賽,重慶市大學生運動會等各類國家和省部級大賽中,科創學院的學生也是屢獲嘉獎。
實踐證明,“3+1”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它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長處和學習主動性,又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創新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成為學院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王牌。2009年6月11日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我國職業教育持續保持高就業率》一文報導科創學院就業率高、畢業生就業形勢喜人。
何濟創辦的科創學院不僅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還拉動了重慶經濟的發展。據2008年統計測算,學院2萬餘名師生就拉動永川GDP增長1億餘元,拉動當地固定資產投產4000多萬元,拉動當地消費也高達1億餘元,直接或間接提供當地就業崗位4000多個,為永川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6年5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召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何濟是重慶市民辦高校中唯一受表彰的代表,接受了汪洋和王鴻舉同志的頒獎。
2009年2月,作為唯一的高職學院代表,何濟在“重慶市2009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了《創新辦學理念 突出辦學特色 加快學院發展》的經驗發言。
2010年7月,科創學院成功承辦了“首屆中國統籌城鄉與職業教育發展論壇科創學院分論壇”工作,承擔了“現場教學演示”、“職教設備觀摩”、“統籌城鄉與職業教育發展圖片展示”以及“《在永川起步》重慶職業教育基地學生讀本首發式”的系列任務,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學校發表了重要講話。
2010年12月,因為辦學成績優異,科創學院被評為“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何濟也被授予“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利在千秋的夢想
而今,何濟的目標已不再僅是讓落榜生通過學得一技之長解決就業門路而已,他提出了新的辦學宗旨——“育社會精英,創千秋功業”,他要創辦一所流芳百世的高水平民辦大學。
2012年春天,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安排,確保實現這一目標。”按此目標,國家將在公辦高校為每一名大學生每年將投入15000元左右,公辦院校與民辦院校的教育資源差距將繼續拉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何濟在2012年4月的全校教職工大會上莊嚴承諾:學校董事會將在五年內新增加投資4億元,新征地300畝,新建圖書館、實訓大樓、學生公寓、體育館等重點工程,不斷改進辦學條件,全面實施“名師工程”,將學校建成在國內有知名度、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民辦大學。
其實,科創學院創辦高水平民辦大學的戰役早已打響,在何濟公開表態以前,他已經做了極大努力:聘請原長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著名專家戴偉教授出任校長,聘請原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著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家姚木遠教授出任黨委書記,引進教授、副教授、博士40餘人;投資1.2億元修建本地區最先進的可供12000人同時上課的綜合理工大樓;全校教室安裝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無塵黑板和吸頂式智慧型空調;加強實驗實訓車間建設,改建擴建建築實訓中心、工商實訓中心、機電實訓中心、汽車實訓中心、護理實訓中心等實驗(實訓)室53間;引進專業的後勤服務公司 ,為學生生活提供優質服務……
求得名師與廣廈,大庇學子俱歡顏。何濟正在向著創辦高水平民辦大學的路上不斷前行,他領導下的科創學院也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光輝燦爛的勝利!

何濟語錄

  • 勤讀使人博學 善思使人智慧
  • 瀟瀟風雨鑄就千秋偉業,耿耿丹心孕育萬代英才
  • 人生的成功不在於你手裡是否有一副好牌,關鍵在於你能否將壞牌打成好牌。
  • 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 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識的貧瘠。

何濟的用人觀

《科創十要十不要》
2006年春天,何濟提出了《科創幹部十要十不要》,成為科創學院幹部的修養及行為指南。
一、要忠誠坦蕩,不要陽奉陰違
二、要政令暢通,不要敷衍了事
三、要雷厲風行,不要優柔寡斷
四、要戒驕戒躁,不要急功近利
五、要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
六、要開拓創新,不要循規守矩
七、要團結協作,不要勾心鬥角
八、要求精務實,不要粗心大意
九、要克己奉公,不要唯利是圖
十、要學習提高,不要固步自封

業餘愛好

何濟酷愛音樂和詩歌,愛好小提琴和薩克斯,業餘愛好寫詩和作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