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於以身引舟

何易於勤政愛民,一身正氣,敢於抵制上級胡作非為的行為實在令人欽佩,值得大書特書。孫樵在《書何易於》中說,何雖“不得志於生時,必將傳名於死後”。果然,《新唐書》作為廉吏為他立了傳。本文用對比手法寫了何易於:為民著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崔朴咬民害民的不同品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易於以身引舟
  • 人物孫樵
  • 內容:敢於抵制上級胡作非為的行為
  • 記載:《書何易於》
原文,譯文,加點字,啟示,作者,何易於,

原文

何易於,不詳何所人及何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朴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朴愧,與賓客疾驅去。

譯文

何易於,不知是什麼地方人和通過什麼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離州有四十里遠,刺史崔朴曾經在春天帶著賓客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讓百姓挽纖拉船,何易於親自挽纖拉船。崔朴驚訝地問情況,何易於說:“剛剛到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朴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加點字

何所:什麼地方 何以:憑什麼 為:擔任 身:親自 驚:驚訝
方:剛剛 且:一邊。。。。。。一邊。。。。。。 惟:只有 任:讓
愧:慚愧 去:離開

啟示

本文寫了何易於親自為刺史當縴夫的故事,讚揚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精神,同時也顯示了何易於的聰明才智 。

作者

孫樵[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後在世)字可之,(《文獻通考》作隱之。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關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鹹通中前後在世。散文學皇甫湜。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八五五年)登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廣明初,(公元八八o年)黃巢入長安。樵隨僖宗奔赴歧隴,授職方郎中,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樵嘗刪擇所作,得三十五篇,為經緯集三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所做古文,刻意求新,自稱是韓愈的四傳弟子。

何易於

《新唐書·循吏傳》中載有何易於其人。他是唐文宗太和年間(公元826—836年)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南)縣令,為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維護百姓的利益,他甘冒革職、坐牢、砍頭的風險,抵制了上司的派遣,違抗了朝廷的詔令。
縣令,在中國古代,是最低一級的官吏,也是最接近老百姓的官。由於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縣令這一級別的官吏,其基本職能是代表最高當權者壓迫、剝削廣大老百姓的。在老百姓的眼中,縣官被稱為“老爺”,可以騎在老百姓的頭上,坐威坐福。而縣官本人,更可以假“天子”“聖上”之名,隨意加征、加派、判刑。所以,中國古代社會的縣官,總體上來看,貪官污吏多,清廉為民者少,能夠真正成為父母官者更少。由於縣令的級別低,無論是貪者,還是廉者、勤者,他們的佳績和劣績,很少能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從《史記》到《清史稿》,被官方認定的二十六部“正史”,為縣令立傳者,可謂寥若晨星。但,例外總是有的。這一例外,就出在《新唐書》中。《新唐書》的編修者是北宋的史學大家歐陽修。在歐陽修看來,縣令的官位雖低、官銜雖小,可是,他們的作為卻“事關軍國,理涉興亡”(唐·劉知幾語)不可忽視,因而在《新唐書·循吏傳》專門為一位四川益昌(今四川廣元南)縣令立了傳。這位縣令叫何易於。要說何易於能上《新唐書》,第一功臣,並不是歐陽修,而是中書舍人孫樵。中書舍人,是中書省的副手,相當今天副部級或司局級。因為工作關係,孫樵經常到全國各州、縣執行公務。這一年,孫樵來到利州(今四川廣元),後又來到益昌(益昌是利州的屬縣)。到了益昌縣後,一個偶然的機會,碰到一群老百姓,要向孫樵這位從朝廷下來的大官兒討個說法。老百姓問:“皇上下詔書,考察各級官員,我們何縣令為什麼才得個‘中上’”原來,唐朝祖制,對各級官吏實行三年一考核的制度,共分三等九級,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若是得了上等,即可升官,得了中等仍可保官,得了下等就有可能丟官。
在老百姓看來,何易於得“上上”也名正言順,這樣好的父母官,為什麼只得了個“中上”?老百姓是從自身的感受,為何易於鳴不平的。孫樵在朝中做大官多年,到州、縣執行公務數次,從來未遇到老百姓為地方當權者鳴不平的事,所以決定把事情搞個清楚。孫樵問:“何縣令催繳賦稅的工作做得如何?”老百姓回答:“老百姓不能準時繳稅時,何縣令就向上級打報告,申請放寬期限。”孫樵問:“何縣令監督老百姓出勞工的工作做得如何?”老百姓回答:“上級撥款興修工程,資金不足,要向老百姓加派,貧窮人家沒錢,何縣令就用自己的薪俸代交。”孫樵問:“何縣令給不給上級送禮?”老百姓回答:“何縣令向來秉公辦事,根本不乾送禮行賄的事。”孫樵問:“何縣令捕捉盜賊工作做得如何?”老百姓回答:“我們益昌縣自從何縣令上任,多少年來沒出一個盜賊。”孫樵聽了老百姓的回答,心如潮湧,感慨萬千,對老百姓解釋說:“我在京城長安(今西安)聽說過考察官員的標準,大概有四條標準:一是能否加快向老百姓催征賦稅;二是能否加快向老百姓徵發各種勞工;三是能否討得上級領導的喜歡;四是能否捉拿更多的盜賊。考核縣令也就是這四條。”老百姓聽了孫樵如上的談話,搖搖頭,乾笑一下,都無可奈何地走開了。孫樵有些尷尬,便進一步訪問何易於的事跡,看一看老百姓為何為何易於評為“中上”鳴不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