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屋村(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粟邊行政村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屋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東南部,距鎮政府5千米。面積0.057平方千米。坐落於丘陵地帶。相鄰自然村有游屋村、孫屋村。與圓山路、茶山偉建工業園相接。始建於宋末,因村民為何姓,故名何屋村或何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屋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文順鄉第三都。清初沿襲明制;清中後期,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茶山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三區粟邊鄉、茶山大鄉粟邊小鄉;1958年10月,屬石龍人民公社粟邊生產大隊;1959年,屬茶山人民公社粟邊生產大隊;1983年,屬茶山區粟邊鄉;1987年,屬東莞市茶山鎮粟邊管理區;1999年,屬茶山鎮粟邊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何姓,其先祖於宋末從南雄沙水村遷至莞城西門外的柵口,後長子因分家遷茶山圓頭山。
2015年末,戶籍人口186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96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4歲(女)。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7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20世紀50年代初,村民多以賣雞仔為業,鄉間曾有“粟邊划艇仔,游屋榨油仔,何屋賣雞仔”俗語流傳。50年代末,村民多種植水稻、龍眼、荔枝、橙柑。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村民以在企業務工者居多,村民收入來源有工資收入、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等。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糯米糍和妃子笑),傳統節慶食品有年糕、硬餅、糖環、祿堆。
圓山路經過該村,市屬重點道路東部快線和生態園大道出入口設在村境,新石大路距該村約1.5千米。20世紀50年代初通電話,70年代初通電,80年代初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有小公園1座,公園內有籃球場和健身設施。
村內有廣府傳統民居36座。何屋村原有何氏宗祠,位於游屋村中心,後被拆毀。何真公祠,為紀念明朝開國元勛何真,於1994年集資修建,占地面積200平方米,用紅磚、綠瓦建築,外牆砌綠瓷磚,為一開二進布局,是村民擺酒席之地,後建新飯堂,2015年仍作為祠堂使用。逢年過節,村民都到何真公祠祭拜。
村中有碑刻“明誥封廬江郡公三世祖考粵南何公墓”,立碑時間不詳,碑高0.85米,寬0.6米。楹聯“父子伯侯承世美;東西庶仕賀平安”“入必恭信誠可鑑;祭如在明德惟聲”“派紹南雄功勳開國義師百世箕裘思祖德;伯封東莞鐵券賜侯忠靖千秋俎豆薦馨香”,書寫時間不詳,存何真公祠;匾額“何真公祠”,書於1994年;“敦善堂”書於1994年,存於何真公祠。
村內有《東莞圓頭山廬江何氏族譜》,為何氏後裔二十五世何耀光、何樹穩於1997年編修。村裡有點燈、掃墓等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十二,上一年有男丁出生的家庭舉行集體點燈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十六,何氏後裔子孫集中到虎門赤崗掃墓,祭拜辛氏祖婆。
1959年何屋村遭受大洪水,有30餘間房屋倒塌。
該村代表性人物:
何真(1322—1388),圓頭山何氏五世祖。曾任河源縣務副使,淡水鹽場管勾,廣東都元帥、廣東分省右丞、江西福建中書省左丞,拜中奉大夫,歷山東參政、四川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湖廣布政使等。封東莞伯,賜鐵券。
何榮(生卒年不詳),何真長子,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襲東莞伯。
何華(生卒年不詳),何真次子,曾任廣州府同知。
何富(生卒年不詳),何真第三子,曾任惠州府通判。
何貴(生卒年不詳),何真第四子,兵馬指揮。
何崇(生卒年不詳),何真第五子,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授官,辭。
何宏(生卒年不詳),何真第六子,尚寶司丞,升少卿。
何弼(生卒年不詳),何真第七子,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曾任鎮南衛指揮。
何鋹(生卒年不詳),明成化八年(1472年)貢生,浙江蕭山縣縣丞。
何應潮(生卒年不詳),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舉人,湖廣永州府通判、常德府同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