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圩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布吉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老圩村,位於布吉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何屋村、李屋村。該村由多姓雜處的集市發展而成。清代,先後有凌、曾、葉、邱、劉、何、刁等多姓客家人在此聚居,據說最多時有20個姓氏以上,人們靠耕種、捕獵、做小買賣、製作手工藝品等多種方式謀生,於清鹹豐二年(1852年)發展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集市,名為豐和圩,位於當時的莆隔(今名布吉)之南面。至1911年,現在的深圳東站開通,在今深圳東站以西形成車亭街(布吉圩),莆隔從此就有了兩個相鄰的圩市,為了方便區分,以豐和圩的圩門段為界,習慣把圩門段以北的車亭街稱為布吉圩,圩門段以南的豐和圩稱為老圩,老圩村名由此而來。該村位於沿河丘陵地帶,村旁有雞公山,海拔445米;布吉河流經村東面;附近有焦坑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圩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布吉社區
  • 地理位置:布吉街道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布吉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曾、凌、邱、葉、刁姓等。曾姓先後分別從雞公山上下坪、香港、福建等地遷至該地。凌姓於宋代從江西虔南遷移至今廣東梅州;清康熙年間從梅州平遠大拓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209人,其中男性712人,女性497人;80歲以上6人,最長者96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207人;海外留學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164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0人,主要分布在英國、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水果、蔬菜為主,飼養“三鳥”等家離為輔。2005年9月成立深圳市老圩股份合作公司,同年老圩股份合作公司辦公樓投人使用;2006年,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的老圩蔗壩工業園被徵用建設污水處理廠;2015一2016年,平吉大道旁邊的老圩工業園陸續竣工,逐步分期投人使用,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如今,該村高樓林立,店鋪連片,街道繁華。村集體經濟以房屋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等。該村有古榕樹1棵。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圓籠板、油角、米餅、白斬鵝、客家燜豬肉、豆豉豬肉缽,清明節的薴葉粄、艾粄、雞屎藤粄,中秋節的月光餅,冬至的蘿蔔板、圓哥仔(湯丸)等。布吉路、粵寶路、百花街、蓮花路、格塘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通電,80年代初通自來水、通電話,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內有老圩村幼稚園、布吉街心公園、老圩老人活動中心、老圩健身室、老圩圖書室、老圩文化活動室等。
村中存有《河間凌氏族譜(二編)》,由漢高支布吉凌氏日林祖世系編委會於2008年纂修,內有“凌氏庭訓七律十首”。
現存傳統客家民居104座,大部分已經荒廢。老圩村19號民居,為青磚瓦房,台階及門鹿均為大理石結構。房屋連著的碉樓始建於清代,天台式,每層四面各設方形瞭望孔,樓頂設魚形排水口。布吉老圩,始建於清鹹豐二年,為區級不可移動文物。
村內有基督教布吉堂,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於2000年,位於老圩村1號,石牙嶺體育公園旁;為西洋風格鮮明的2層建築,開圓拱形大門,中間立有柱子,上下兩層有6個大窗,上層窗檐為尖拱形,下層窗檐為半圓形。近年已基本停止使用。
村民在清明或重陽祭祖(拜山)。各宗族族人會聚集到祖墳祭拜。早期的墳墓主要集中在布吉風坑尾、對面嶺、雞公山等地,2002年後陸續遷葬到深圳市殯儀館附近的恩德聖地墓園。老與村村民一般習憎一年祭拜一次祖墳,在清明或重陽任選一個時伺,以清明為多。“游龍舟水”是該村保留至今的傳統習俗,形成於清代。每年端午節,村民聚集到河壢(今布吉河)的水龍泵、麻竹頭(河段地名)等水域游龍舟水,互相擊水嬉戲。
老圩村凌氏自始遷祖凌日林第六代子孫凌啟蓮起,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迅速崛起,人才輩出,並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代表性人物:
凌啟蓮(1842-1932),曾創建虎頭山教堂、紫金古竹福音堂、新安布吉教堂和香港新界粉嶺崇謙堂等。
凌善永(1879-1945),凌啟蓮六子,先後任江西萍鄉英國煤礦公司會計師、總會計師,萍鄉煤礦礦長。曾在安源煤礦漢冶萍公司擔任會計處長,在著名的安源煤礦罷工運動中努力維護工人的權益。
凌道揚(1888一2003),凌啟蓮長孫,1914年獲耶魯大學林學碩士學位,1915年與韓安等林學家上書北洋政府,倡議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獲批。1916年被聘為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林科主任,1928年被聘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29年任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森林系主任。自1929年起至抗日戰爭前夕,他連續擔任中華林學會理事長。1955年任崇基學院第二任院長等,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締造者之一。1960年出任香港聯合書院院長。著作有《森林要覽》《中國農業之經濟觀》等,論文有《振興林業為中國今日之急務》《大學森林教育方針之商権》等。
凌達揚(1895-1986),凌啟蓮孫,1915年留學美國,先後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學校求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0年任清華大學英文教授。1933年後歷任青島《英文明報》主編,東北大學、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西南聯合大學、雲南大學英文系教授及系主任。
凌資揚(1898一1970),凌啟蓮孫,1920年在刻橋大學畢業,回國後在上商聖約翰大學任教,1927年擔任北京情德中學校長。
凌被瑣(1900-1983),凌啟蓮孫女,1928年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後,歷任蘇州博習醫院、湖南沉陵宏思醫院婦產科主任,湖南省立產院院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位婦產科專家。
凌憲揚(1905一1958),凌善永次子,1929年獲南加州大學工商碩土學位,1930年任中國航空公司駐美特別代表,1941年任中央信託局印鈔管理處總經理、重慶印刷廠(中央印鈔廠)總經理,成為中國現代貨幣印刷奠基人。1946一1949年任滬江大學校長。
凌宏璋(1919-2009),凌道揚長子,1949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學位,1956年獲紐約布克倫理工大學電機博士學位。自1969年起任教於美國馬里蘭大學,獲頒榮譽教授。在美國享有61項專利,是美國電子工程學會會員,獲頒該會EbersAward,成為tC之父。1990年被選入馬里蘭大學工程革新名譽廳,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終身教授。
凌宏琛(1924一?),凌道揚次子,抗日戰爭時期在成都華西壩齊魯大學醫學院學醫,是中國著名胸外科專家。1944年參加國民黨新軍遠征緬甸。
凌宏焜(1927—?),凌達揚長子,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參與建設吉林松花江上豐滿水電站,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批水利水電工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