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行

何天行

何天行(1913年-----1986年),字摩什,1913年生於浙江杭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天行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86年
  • 代表作品:《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
  • :摩什
人物簡介,個人著作,

人物簡介

何天行何天行
其父何公旦,精於醫學這,擅詩詞,及浙江近代名醫,育有三子四女,何天行排行老三。他的幾位兄弟姐妹也頗有名望,二姐何文如是原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一代畫師潘天壽的夫人,胞弟何任也是名醫,曾任浙江中醫學院院長。
何天行在如此優越的家庭環境中,何天行先生自幼便熟讀古文,背誦詩詞,為此後進行文化史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1935年以前,當時叫杭縣的良渚一帶盜挖文物之風盛行,而許多石器和黑陶卻少有人注意。當時人們還看不出它們的巨大史料價值和文化內涵,往往隨挖隨棄,因此在盜坑附近常常散落著許多石器與黑陶。
1935年,風華正茂的何天行先生正在復旦大學就讀中國文學系四年級,在開設的課程中,有一門就是考古學課,他極有興趣。因此,他經常利用假期到民間探訪,這其中就包括了良渚,採集到了各種古器物。
憑著自己掌握的古文化學識、濃厚的考古學興趣有和才之士特有的敏感,他敏銳地意識到了那些散落在杭縣良渚民間的石器、玉器和陶器決非一般器物,良渚一帶是一個優秀的古文化遺址。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間,以施昕更先生為主的省立西湖博物館對良渚一帶進行了正式發掘,正式確立了浙江遠古文化----良渚文化的存在,從而也證實了何天行先生的重大發現。
1935年冬,何天行先生在良渚踏看遺址時發現了一個橢圓形的黑陶盤,上面刻有十幾個符號,經過與甲骨文、金文中的符號對照分析發現,其中有七個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又有三個在金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因而斷定這些符號為初期象形文字,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和肯定。把這些刻符定性為文字而非圖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膽量和學識,何天行先生慧眼識珠,成為發現良渚黑陶文字的第一人。

個人著作

發現良渚的石器與黑陶並意識到其重要價值後,何天行先生又經過反覆地調查研究,多處於探考徵集,於1937年4月完成出版了《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一書,被作為吳越史地研究會叢書之第一種,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高度評價,為該書題寫了書名,可想而知,這是何等的殊榮。該書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發行,1939年就流傳到了海外,是較早將良渚文化介紹于海外的一本著作,也是良渚文化研究的開山之作。
《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一書出版後,何天行先生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像一位勞苦耕作的老家,對良渚文化痴情不已,長期默默地堅持著對良渚文化的調查與研究,並不斷地撰寫發表了一系列文章直至去世,從而為良渚文化的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