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僑生
- 國籍:新加坡
- 出生地: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企業家、慈善家
- 畢業院校:高中
- 主要成就: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會長
新加坡豐順會館會長
梅州市榮譽市民 - 祖籍:廣東豐順
- 所屬公司:新加坡隆英私人有限公司
- 職位:董事局主席
履歷,堅守冷門,尋根問祖,睿智卓識,
履歷
商場馳騁三十多年,創建了鴻基駿業。身為海外遊子,不忘祖籍國和故鄉,為故鄉的社會公益事業捐巨款,為經濟建設斥巨資,深得國人稱頌。2004年,何僑生先生榮獲“梅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1966年高中畢業後,在一家石廠任職秘書,次年加入瑞典公司擔任營業代表,從事特殊鋼市場行銷。1970年,以新幣1萬元,與他人合作創辦隆英私人有限公司(Leong Jin Corporation Pte Ltd),代理特殊鋼和工具模。1975年,收購Stora Steels在新加坡的廠房和設施。其後,爭取到德國、法國、日本等鋼鐵市場行銷業務。1980年,與德國克魯伯跨國鋼鐵公司KRUPP 建立聯盟。隨後經過多次收購擴充,在馬來西亞、泰國投資建廠,加工經銷特殊鋼、工具鋼、水鋼、高碳鋼及瑞典車床刀等產品。1990年代起,隆英公司走向多元化發展道路,成為東南亞最具實力的特殊鋼材公司。
堅守冷門
何僑生先生祖籍豐順縣黃金鎮上坑村,此地偏僻閉塞,生存條件比較惡劣。民國期間,何僑生先生之父何奕周偕同其兄弟幾人,漂洋過海,落腳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南端的巴西咯咯,開始了海外的創居創業。何僑生就誕生在這個海外他鄉。但當時該地仍屬窮鄉僻壤,謀生甚為困難。尚處少年時代的何僑生,毅然決定移居新加坡,並就讀於新加坡德明中學。當年的何僑生既無父祖餘蔭,也少親朋相助,其創業之艱辛曲折,不難想像。但正是這個給別人打工的小夥計,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和聰明才智,成了東南亞的“鋼鐵大王”。
1966年,何僑生先生高中畢業,在一家石廠任秘書。第二年,他就加入了新加坡的瑞典STORAATEELS公司,擔任營業代表,專門負責推銷特殊鋼(SPECIALSTEELS)。該產品是新興的高科技產品,專門用於工具模及特殊機械生產,一般廠家用不上,在當時還屬於極度冷門的行業,一般人很不看好。開始時,生意慘澹。但何僑生卻毫不動搖,耐心地尋找銷售對象,他每天起早摸黑,跑穿了鞋底,磨破了嘴皮,儘管受盡人家的冷遇,甚至吃閉門羹,也不氣餒。孫子兵法有云:太陽太陰,太陰太陽。他認定這一冷門生意必然會走向熱門;因為是冷門生意,所以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冷門只是暫時的,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航運工業和國防工業的突飛猛進,這特殊鋼必將火爆起來。何僑生憑著誠實守信,勤奮努力,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幾個月後,營業情況終於有所突破,具有遠見的數家機械廠發現此種鋼材的價值,終於開始向何僑生下單訂貨了。就這幾單生意,雖然沒有賺到多少,也讓何僑生如黑暗中陡見了一點曙光,信心倍增。於是他每天起早摸黑,早上騎著機車四處推銷,下午回廠駕駛小貨車送貨、收賬等。半年後生意漸漸好轉,收入漸漸豐厚,生活大為改善。興奮雀躍之餘,何僑生已不滿足於推銷獲利了,他心中萌生了強烈的創業念頭,立志要建立屬於自己的鋼鐵公司。
尋根問祖
為了實現創業的理想,何僑生先生除繼續做好原有工作外,同時兼任瑞典SECOTOOLS公司的銷售業務員,推銷工具模。他深覺知識對於創業的重要性,因此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儘量擠時間進修了有關特殊鋼及工具模製造等課程,為日後創業作好準備。在別人的眼裡,何僑生先生簡直就是拚命三郎。
1970年,年僅25歲、在業界小有名氣的何僑生先生以超人的膽識,僅憑1萬元(坡幣)資金。與他人合資創辦了隆英私人有限公司,以代理特殊鋼和工具模為業務核心。眾所周知,鋼鐵行業存貸資金需求量大,而客戶的欠賬期又長,因此,公司很快就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困難。面對這一困難,猶如初生牛犢的何僑生先生也感到深深的無奈。就在這苦無對策的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老關係戶——瑞典STORA鋼鐵公司總經理AXLING先生。經過洽商,得到了該公司的鼎力支持,終於順利走出創業期的困境。
1975年,STORA鋼鐵總公司看淡新加坡市場,撤走全部資金移至香港。經過了幾年的艱苦奮鬥,羽翼日漸豐滿的隆英公司,在何僑生先生的提議並主持下,緊緊抓住這次契機,爭取到銀行的支持,順利購入了該公司在新加坡的廠房和其它資產。從此,隆英公司得到了飛躍發展,營業額逐年攀升,進而取得了SKF鋼鐵代理權,還代理了法國和日本的鋼鐵行銷業務。與此同時,何僑生先生乘勝前進,迅速在吉隆坡建立分支機構,將公司產品打入了馬來西亞市場。
假如將何僑生先生的成功歸結為幸運的話,那就未免粗淺了。商機是每個商人都想抓住的,但它不屬於兩手空空的偶遇者,而屬於他這樣長期守候的有備者。何僑生先生是位經過耐心結網的漁人,而且是位能看出魚路的漁人。
1978年,聞名世界的德國KRUPP(克魯伯)鋼鐵公司計畫向亞洲開拓市場。幾經考察後,將合作對象鎖定了何僑生先生,然後派代表聯絡何僑生先生,商討授權代理事宜。最終達成了協定,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1980年,KRUPP公司加股300萬元(坡幣),增建生產廠房,大大擴展了經營範圍和生產規模,隆英公司實現了再次騰飛。
以後隆英公司又收購了其它鋼鐵公司的資產,並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建廠生產。產品除瑞典特殊鋼和工具鋼以外,還有水鋼、高碳鋼、高速鋼、高韌性合金鋼、瑞典車床刀等。隆英公司很快發展成為一個跨國鋼鐵企業,而何僑生先生自此獲得了東南亞“鋼材大王”的美稱。
“隆英”鋼鐵在何僑生先生的掌舵下,乘風破浪,迅猛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年營業額就達億元(坡幣)以上,而且實現了多元化經營。除鋼鐵和五金外,還從事電話業與電子業,高科技工業和房地產業等,各類分廠遍布亞洲和澳洲各國。
上世紀90年代的中後期的亞洲金融風暴,未給隆英公司帶來多大的影響。隆英公司能在這場風暴中巋然不動安如泰山,這不能不令人佩服何僑生先生的長袖善舞。通過近幾年來長足的發展,今日的隆英公司規模更加龐大了,管理更加完善了。
縱觀何僑生先生三十多年的創業歷程,你會為其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十足的幹勁而讚嘆,更為其鷹隼般犀利的商業眼光和高超的決策能力所折服。他是個勇敢的開拓者,也是個機智的冒險者,同時還是個堅韌的狩獵者,一個迅猛的突擊者。所有的這些,集合成了一個商業奇才。
睿智卓識
何僑生的父親何奕周總是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教導晚輩:根在中國,家在豐順,不能忘!從父母的口中,何僑生知道,自己的家鄉是一個被稱為“竹鄉”的美麗小鎮,自己從小就對家鄉有著剪不斷的深情嚮往和無限眷戀。他曾說過:“我是第二代華僑,生於斯長於斯,對遠在中國的家鄉根本沒有認識,但正是由於父母的諄諄教導,使我在少年時期,就對家鄉有了深刻的感知,激發了我回去看看、為家鄉做點事的強烈願望。”
上世紀80年代初,何僑生先生偕同另一位新加坡華僑悄悄地回到豐順縣黃金鎮上坑村。面對這位操著一口純正的本鄉話的中年人,別說“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就連村裡的老人們都為這位“天外來客”而驚訝。經過簡單的介紹,提起父輩們的名字,鄉親們才恍然大悟,奔走相告,並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當時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才剛剛拉開序幕,這些山村裡的鄉親們無從了解外面的世界,無法了解面前的“番客”在外的成就和此行的目的,只是依依不捨地送走了他們。
故鄉的落後給何僑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走前,他真誠地問鄉親們需要自己幫點什麼忙嗎。純樸的鄉親們審慎地說,村里沒電,生活甚為不便,希望能建一個小小的水電站。何僑生先生馬上表示支持。於是鄉親們從此告別了晚上點煤油燈的生活。
摸清了回故鄉的路徑後,相隔不久,何僑生先生又帶上思鄉心切的老母親重回故鄉。這一次回鄉,受到當地政府、幹部民眾和學校師生數千人的夾道歡迎。這使他無限感激和感慨。他感激家鄉人們的熱情,感慨祖籍國人民思想上的開放,意識到中國幾千年積聚的重農抑商,守貧嫉富的陰雲已經消散。他不禁為中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而深感欣慰。從此以後,他便不斷地向家鄉捐資辦學,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建設。
2003年元宵節,何僑生先生率團回豐順參加“第五屆世界豐順同鄉聯誼大會”,當他聽到家鄉高中教育落後,學校短缺,占全縣三分之一人口的北部八個鄉鎮沒有一間完全中學,學生要到離家三十多公里的地方讀高中,因而很多家庭不堪重負,不少貧困生只能棄學走向社會時,內心深深感到惋惜。他搏擊商海幾十年,目睹當今社會,經濟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關鍵是年輕的一代,他要幫助家鄉造就更多的人才。他毅然決定捐資1000萬元,新建豐順縣黃金中學(完全中學)。
此外,何僑生先生還積極參與祖籍國的投資,在上海浦東等地投入了數以億計的資金興辦實業,受到中央領導人的重視和讚賞。
1993年,何僑生先生當選為新加坡豐順會館會長,同年領導董事同仁參加了豐順縣主辦的“第二屆世界豐順同鄉聯誼大會”,號召新加坡的僑胞回中國省親並支持故鄉的建設。
1995年,他組團前往吉隆坡參加馬來西亞豐順會館15周年館慶。同年,又率團前往台灣聯繫豐順旅台同鄉會的鄉親……
經過多年的奔走聯絡組織,大大加強了豐順在海外的僑胞和台灣同胞的聯繫和團結,有效地激發了豐順的海外赤子回報祖籍國,支持故鄉的熱情。作為海外僑領的何僑生先生,在這些僑務工作上的貢獻將令人永久銘記。
此外,何僑生先生還擔任著其它多家社團的要職,如新加坡豐永大公會總理,南洋客屬總會副會長以及社區組織領導人等,本身商務繁忙,還熱心服務新加坡和祖籍國的公益事業,其情其志,實在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