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是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打造的一檔以短視頻為先導、多語種傳播的融媒體節目。客群是希望了解中國的外國觀眾,通過通過短視頻節目培養他們對中國的興趣,吸引他們有溫度、人格化的感知中國,最終使他們理解中國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以中國
- 主辦單位: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何以中國》是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打造的一檔以短視頻為先導、多語種傳播的融媒體節目。客群是希望了解中國的外國觀眾,通過通過短視頻節目培養他們對中國的興趣,吸引他們有溫度、人格化的感知中國,最終使他們理解中國文化。
“何以中國”展覽是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一場文物展覽。1展覽時間為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5月4日,展覽地點為故宮博物院文華殿。2展覽單元依水而定,聚焦中華文明長...
《何以中國》是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打造的一檔以短視頻為先導、多語種傳播的融媒體節目。客群是希望了解中國的外國觀眾,通過通過短視頻節目培養他們對中國的興趣,吸引他們有溫度、人格化的感知中國,最終使他們理解中國文化。節目定位 關於...
《何以中國》是故宮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故宮博物院。內容簡介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未曾中斷的原生文明,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延續力和融合力,表現出多元一體、連綿不絕、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質。“何以中國”展嘗試以意象化的表達,將源...
《何以中國》是由乾超執導,國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文物局支持、SMG製作的系列題材紀錄片。該片於2023年12月9日在東方衛視播出,12月15日起每周五20:30播出。該紀錄片立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的重大研究...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路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蹟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福建省委網信辦、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委網信委、人民網...
《向海》是“何以中國向海泉州”主題曲,由周佳錳、唐軼作詞,吳炳卓作曲,焦邁奇演唱,於2024年2月正式發 布 。創作背景 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聯合指導的“何以中國向海泉州”全網主題宣傳大型活動於1...
《何以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報導集》是202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處理這三大關係的方式,其精華便是智慧。時代不同,處理這三大關係的理念與辦法會有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後代就比前代處理得...
《何以中國人:文化譜系》金盤龍鳳走雕楹 龍鳳圖騰 004 年年有餘福運來 祥瑞動物 008 黃金獅子乘高座 傳統神獸 012 天上星河轉日月 天文和曆法 016 一年儘是好時節 二十四節氣 020 此情可待成追憶 慎終追遠的節日 024 千門萬戶...
盛世中華何以中國,是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陝西省委網信委聯合指導的網上主題宣傳活動。活動歷程 2023年7月9日,“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在陝西西安啟動。記者同中外媒體同行一道,從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出發...
《何以中國·何以帝國:從財政視角再看中華史》是202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任何時空里,財富的博弈都可以把歷史撕開一個口子,讀者能從這個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歷史向前發展的真實動力。對於中華帝國來說,錢...
《何以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是巴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剛。內容簡介 《何以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收錄了其何以“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以道教神仙信仰為例、道教生命哲學的現代化轉型及其對當代人的啟迪、漢魏兩晉道教生命哲學的發生...
“何以文明”全球巡展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策劃舉辦的活動,借“何以文明”之問,溯“中華文明”之源,是繼“何以中國”文化大展後,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又一次探尋。活動背景 “何以文明”全球巡展借“何以文明”之問,溯“中華文明”之...
《憲法何以中國》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翟志勇 內容簡介 文集中諸文主題各異、視角有別,但所關注者無非是新中國憲法的生成與結構。筆者的基本論斷是,對於當下憲法的把握,必須首先著眼於其內在的多重複合結構,否則就會...
《中國第三季》是由湖南衛視、芒果TV、伯璟文化出品,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聯合出品,李東珅執導的紀錄片。該片從神話到歷史,上溯堯舜禹,時跨夏商周,以當代視角與中西視野剖析“何以中國”。該片於2023年10月1日至12月3日在湖南...
展覽名稱“宅茲中國”來自西周青銅器何尊,銘文提及周成王營建成周(今洛陽),這是“中國”一詞最早出現的記載,隱含著當時的天地意識和國家觀念,引此作為展覽標題,意欲反映河南在三代文明持續演進中的突出地位及其對於闡述“何以中國”...
本書根據文章內容及論題,劃分為“中國故事與中國精神”、“世界視野與中國經驗”、“中國文學與文化自信”三輯,從不同領域、多種視角探討了“世界視野”與“中國主體性”的關係、“何為中國”與“何以中國”等理論熱點問題。
應當說,這時“中國”的概念便有了確切的政治涵義。據《左傳·哀公七年》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夏禹被視為“天下共主”,其統轄的區域被稱為“夏”。何以“夏”相稱?《爾雅·釋詁》曰:“夏,大也”。《尚書》...
《長城之歌》以建設中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為切入點,立足新時代的高度,以人類文明史的大視野,吸納權威的研究成果,以創新性的影視語言,重新觀照長城,呈現長城自建造以來2000多年的人類奇蹟何以誕生、何以延續,深入挖掘長城在“何以中國”...
這是繼青龍鎮遺址考古工作站後,上海成立的第二家考古工作站,標誌著福泉山遺址保護利用進入新的階段。該遺址歷年出土的文物珍品,將亮相上海博物館2023年6月20日舉行的“何以中國”系列第二展“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