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予淑

何予淑(1899-1948),字若愚,祖籍廣東高明,出生於梧州。她在北平民國大學畢業後,於1929年擔任梧州女子師範學校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予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梧州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48年
  • 畢業院校:北平民國大學
  • 職業:民國女校長
  • 主要成就:嚴謹治校,宣傳抗日
個人簡介,生平簡介,社會評價,

個人簡介

何予淑(1899~1948),字若愚。女。祖籍廣東高明。生於梧州書香世家。父何伯耆,為粵桂名士,曾任蒼梧縣修志局編纂。民國13年(1924年),何予淑加入國民黨,投身婦女運動。同年7月,任蒼梧縣立女子師範學校(後改為廣西省立梧州女子師範學校) 校長。11月,與李天和、 李血淚受國民黨中央的委託,在梧州籌建市黨部。次年3月,代表廣西省婦女赴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所倡導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 4月,國民黨梧州市黨部成立,當選執監委員兼婦女部長。

生平簡介

 民國14年秋, 何辭職入北平民國大學深造,獲經濟學士學位。18年7月,就任廣西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後改為女子中學)校長。治校嚴謹,管理有方。親筆題寫“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校訓。常常教育學生“不做花瓶,不做寄生蟲,要發奮學到真本事,為解除中國婦女數千年來之桎梏而努力。”以校為家,以服務於社會為宗旨,以興學育才為己任,終身不論婚嫁,不計較個人得失,常以私囊辦公益事業。在何予淑主持下,梧州女中校舍及設備日趨完善。
民國26年7月, 何予淑領導學生和廣大社會婦女,在梧州婦女會募集巨款,製備寒衣數萬件送往抗日前線。27年10月,日軍侵占廣州,梧州女子中學疏散至藤縣的霞嶺鄉。不到一個月,又遷往象縣,次年11月,桂南戰役爆發,何自備糧食,率領師生奔赴柳州,日夜往來於車站與各個醫院,積極搶救從前線運回的傷員,使不少傷員痊癒後重返前線。29年春,學校從象縣遷至融縣,率領全校師生,為當地傷兵服務,並多次舉行義演為新兵募集衣物。積極發動全校師生,按月節約儲蓄,為國家籌集抗戰資金。曾獲廣西省政府獎予“勸儲有方”的匾額,國民政府贈予“慷慨輸將”稱號。31年春,學校遷回梧州。兼任中國紅十字會梧州分會戰時兒童救濟所所長。 她奔走呼號,募集款項,收容了數百名逃難兒童。33年9月,學校疏散到蒼梧縣的獅寨鄉。行前,何予淑派羅伯璘等教師把兒童救濟所疏散到蒼梧縣的大坡鄉避難。 變賣手飾衣物,將款項全部交給兒童救濟所,幫助該所渡過難關。34年8月,梧州光復,梧州女中率先遷回梧州。

社會評價

為了培育梧州的優秀女青年,她嚴謹治校,並在校內親筆題寫了“學生要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校訓。何校長常教育學生:“不做花瓶、不做寄生蟲,要發奮,為解除中國婦女數千年來之桎梏而努力”。日寇入侵梧州時,女中疏散到蒼梧獅寨鄉。在艱苦的輾轉中,何予淑動員全校師生,以堅強的毅力在紛飛戰火中複課,並盡力保護學校的書冊、教具。
1943年,在桂南會戰中,柳州因醫務人員欠缺,有很多抗日將士沒能得到很好的照顧,何校長立即組織師生服務隊,前往柳州悉心照顧傷員。1944年梧州淪陷時,何予淑安排教師帶領一批社會難童暫往蒼梧大坡鄉避難,自己則帶領師生疏散到獅寨鄉上課,並宣傳抗日,使師生在抗日救國的大課堂里經受教育和鍛鍊。
何予淑生平矢志為婦女界服務,每遇婦女有不平之事,即挺身而出,向社會各界人士呼號,爭取幫助。民國28~34年,連續三屆當選廣西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每逢省參議會開會,積極發言,為發展婦女教育,爭取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權益而慷慨陳詞。36年12月,當選-監察委員。37年9月,因肺結核病復發,醫治無效,在梧州病逝。終年49歲。
1992年5月,在梧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何予淑科學館在梧州三中(原梧州女子中學)落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