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甘露糖

低聚甘露糖

低聚甘露糖(Mannose oligosaccharides)是由D-甘露糖通過β-1, 4糖苷鍵連線形成主鏈,在主鏈或支鏈上連線葡萄糖而成,聚合度在2~10之間的寡糖。它是一種新型的益生元,能大量激活與增殖雙歧桿菌和乳酸菌,調節微生態平衡。

低聚甘露糖具有低熱值、低甜度、不引發齲齒、不增加血糖濃度等特點,是新一代的功能性食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聚甘露糖
  • 外文名:Mannose oligosaccharides
  • 提取物:魔芋粉
  • 類別:一種新型益生元
基本信息,生產方法,生理功能,特點,

基本信息

低聚甘露糖(mannooligosaccharides,MOS)是指D-甘露糖以β -1,4- 糖苷鍵相連的聚合度在2~10 之間的寡糖,又稱甘露寡糖。其具有不被人體胃腸道消化,但可以促進生物體內以雙歧桿菌為代表的腸道益生菌群的特異性增殖並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減少有毒代謝產物的生成,改善人體腸道功能的作用,防止便秘,保護肝臟,抗腫瘤及增強免疫力,可用作食品或飼料添加劑及保健食品。採用內切甘露聚糖酶水解甘露聚糖,可獲得以甘露二糖、甘露三糖等為主的低聚甘露糖。
低聚甘露糖具有低熱值、低甜度、不引發齲齒、不增加血糖濃度等特點,是新一代的功能性食品。

生產方法

低聚糖分離純化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柱層析法,酵母發酵法和凝膠柱層析法等。酵母發酵法需先篩選出合適的酵母菌種且要求樣品組分相對簡單。凝膠柱層析分離效果很好,速度快,但所用凝膠成本很高,且上樣量受到很大的限制。相比較而言,活性炭柱層析具有成本低,分離效果好,上樣量大,還同時有脫色脫鹽的效果,非常適合製備單一低聚糖產品。
目前,低聚甘露糖的生產方法主要包括從天然原料中提取、化學降解及生物降解。前兩種方法的後期處理較為複雜,且藉助酸鹼水解的化學法成本高且對環境的污染大。生物降解的過程無毒且安全,反應條件溫和,能耗低,節約資源且保護環境,是生產MOS 最理想的方法。而酶法生產低聚甘露糖主要受制於所用的關鍵酶的催化效率較低、酶的生產和使用成本較高,以及底物黏度過大難以實現高濃度的生產。因此,若要實現酶法製備低聚甘露糖的工業化生產,必須在水解KGM 的關鍵酶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生理功能

1、腸道保護。獨有甘露糖受體結合位點,優先與人體腸道細胞表面的甘露糖受體結合,防止病原微生物對動物體腸道黏膜上皮的粘附,實現病原細菌的排除。
2、調節微生態平衡。甘露糖不被人體腸胃道內消化吸收,直接進入大腸,高選擇性地給予腸道內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提供培養基質,迅速刺激有益菌大量繁殖,提高有益菌活力,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全面提高各項生理功能。
3、防止便秘。雙歧桿菌發酵低聚糖生產大量的短鏈脂肪酸能刺激腸道蠕動,改善腸道功能,增加糞便濕度並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從而防止便秘的發生。
4、防止肥胖。低聚糖很難被消化道中的酶分解,很難被人體消化吸收。據測定,其熱值在1.5cal/g以下。人體攝入後,不會引起肥胖。同時因其類似於一種水溶性纖維,可以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改善血脂的作用。
5、提高免疫力。低聚甘露糖具有免疫原性,有效刺激免疫應答,而且能與毒素、病毒和真菌細胞的表面結合,增強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防菌抗病。
6、抑制癌細胞作用。正常人空腹胃液中含102~105細菌,其中正常菌群的破壞造成胃黏膜損壞、引發胃潰瘍,也可造成幽門螺旋桿菌的定植和大量繁殖、引起胃炎等癌前病變,從而引發胃癌。因而,低聚甘露糖通過調節胃腸道菌群失衡(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抑制幽門桿菌的定製和繁殖)和直接殺傷或抑制胃癌細胞可能是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徑。
7、清除自由基。許多疾病的發生與自由基引發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有關(MDA是脂質過氧化反應的最終代謝產物,間接反映細胞損傷程度)。低聚甘露糖能通過複雜的還原反應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通過體內代謝途徑,提高其活性,降低血漿、肝臟、小腸、胰腺的MDA含量,可預防、控制或延緩疾病的發生。

特點

低聚甘露糖是唯一能結合腸道中外源性病菌的新型功能性低聚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