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低溫超導材料已得到廣泛套用。在強電磁場中,NbTi超導材料用作高能物理的加速器、探測器、電漿磁約束、超導儲能、超導電機及醫用
磁共振人體成像儀等;Nb3Sn 超導材料除用於製作大量小型高磁場(710T)磁體外,還用於製作受控核聚變裝置中數米口徑的磁體;用Nb及NbN薄膜製成的低溫儀器,已用於軍事及醫學領域檢測極弱電磁信號。低溫超導材料由於Tc低,必須在液氦溫度下使用,運轉費用昂貴,故其套用受到限制。超導技術超導技術的主體是超導材料。簡而言之,超導材料就是沒有電阻、或電阻極小的導電材料。超導材料最獨特的性能是電能在輸送過程中幾乎不會損失:近年來,隨看材料科學的發展,超導材料的性能不斷最佳化,實現超導的臨界溫度越來越高。
歷史
20世紀末,科學家合成了在室溫下具有超導性能的複合材料,室溫超導材料的研製成功使超導的實際套用成為可能。超導是指某些物體當溫度下降至一定溫度時,電阻突然趨近於零的現象。具有這種特性的材料稱為超導材料。超導體由正常態轉變為超導態的溫度稱為這種物質的轉變溫度(或臨界溫度) 因為這個溫度很低,在絕對零度附近.因而目前為止,套用不是很廣泛.但是科學家在研究高溫超導,如果研究成功,用這種材料導電時不損耗電能,不產生熱量.可以節約能源!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Onnes發現汞(水銀)在4.2k附近電阻突然下降為零,他把這種零電阻現象稱為超導電性。圖5-13示出了汞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關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時的溫度稱為轉變溫度或臨界溫度,常用Tc表示。在一定溫度下具有超導電性的物體稱為超導體。金屬汞是超導體。進一步研究發現元素周期表中共有26種金屬具有超導電性,它們的轉變溫度Tc列於表5-6。從表中可以看到,單個金屬的超導轉變溫度都很低,沒有套用價值。因此,人們逐漸轉向研究金屬合金的超導電性。表5-7列出一些超導合金的轉變溫度,其中Nb3Ge的轉變溫度為23.2K,這在70年代算是最高轉變溫度超導體了。當超導體顯示導材料都是在極低溫下才能進入超導態,假如沒有低溫技術發展作為後盾,就發現不了超導電性,無法構想超導材料。這裡又一次看到材料發展與科學技術互相促進的關係。低溫超導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劑才能呈現超導態,因此在套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人們迫切希望找到高溫超導體,在徘徊了幾十年後,終於在1986年有了突破。瑞士Bednorz和Müller發現他們研製的La-Ba-CuO混合金屬氧化物具有超導電性,轉變溫度為35K。這是超導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開了混合金屬氧化物超導體的研究方向。接著中、美科學家發現Y-Ba-CuO混合金屬氧化物在90K具有超導電性,這類超導氧化物的轉變溫度已高於液氮溫度(77K),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獲得重大進展。一連串激動人心的發現在世界上掀起了“超導熱”。目前新的超導氧化物系列不斷湧現,如Bi-Ca-CuO,Tl-Ba-Ca-CuO等,它們的超導轉變溫度超過了120K。高溫超導體的研究方興未艾,人們殷切地期待著室溫超導材料的出現。人們發現C60與鹼金屬作用能形成AxC60(A代表鉀、銣、銫等),它們都是超導體,超導轉變溫度列於表5-8。從表中數據看到,大多數AxC60超導體的轉變溫度比金屬合金超導體高。金屬氧化物超導體是無機超導體,它們都是層狀結構,屬二維超導。而AxC60則是有機超導體,它們是球狀結構,屬三維超導。因此AxC60這類超導體是很有發展前途的超導材料。
套用
超導研究引起各國的重視,一旦室溫超導體達到實用化、工業化,將對現代文明社會中的科學技術產生深刻的影響。
下面簡單介紹超導體的一些套用:
(1)用超導材料輸電發電站通過漫長的輸電線向用戶送電。由於電線存在電阻,使電流通過輸電線時電能被消耗一部分,如果用超導材料做成超導電纜用於輸電,那么在輸電線路上的損耗將降為零。
(2)超導發電機製造大容量發電機,關鍵部件是線圈和磁體。由於導線存在電阻,造成線圈嚴重發熱,如何使線圈冷卻成為難題。如果用超導材料製造超導發電機,線圈是由無電阻的超導材料繞制的,根本不會發熱,冷卻難題迎刃而解,而且功率損失可減少50%。
(3)磁力懸浮高速列車要使列車速度達到500km·h-1,普通列車是絕對辦不到的。如果把超導磁體裝在列車內,在地面軌道上敷設鋁環,利用它們之間發生相對運動,使鋁環中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產生磁排斥作用,把列車托起離地面約10cm,使列車能懸浮在地面上而高速前進。可控熱核聚變核聚變時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為了使核聚變反應持續不斷,必須在108℃下將等離子約束起來,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磁場,而超導磁體能產生約束等離子所需要的磁場。人類只有掌握了超導技術,才有可能把可控熱核聚變變為現實,為人類提供無窮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