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超導體

氧化物超導體

氧化物超導體即含氧的化合物超導體,它們大多數具有派生的層狀類鈣鈦礦型結構,具有單層或多層的二維CuO2平面,故也有稱層狀結構氧化物超導體,而一般是以銅為主要元素的多元結構氧化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氧化物超導體
  • 外文名:oxidesuperconductors
  • 定義:含氧的化合物超導體
  • 類型:多元結構氧化物
概念,種類及特點,超導體,超導體發展歷史,超導體用途,

概念

氧化物超導體即含氧的化合物超導體,它們大多數具有派生的層狀類鈣鈦礦型結構,具有單層或多層的二維CuO2平面,故也有稱層狀結構氧化物超導體,而一般是以銅為主要元素的多元結構氧化物。

種類及特點

例如La系,Y系,Bi系,Tl系,Hg系均含有銅元素,而所列這些系的超導體的電荷載流子為空穴,稱“空穴型超導體”。對Nd系,如釹鈰銅氧(NdCeCuO)體系(這裡Nd可為一些鑭系元素代替),其電荷載流子為電子,稱“電子型超導體”。也有非含銅超導體的,如(BaKBiO)體系等。這些氧化物體系的超導體的臨界溫度Tc見“高溫(Tc)超導體”。這類超導體的含氧量和分布對其結構和超導電性都有較大的影響,大多數氧化物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具有銅氧平面CO2構成的導電載流子層和調節電荷的載流子庫,它們的Tc均較高,相干長度比常規超導體的要小得多,屬第二類超導體,且顯示出強烈的各向異性性質。

超導體

超導體,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25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
超導體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完全抗磁性。

超導體發展歷史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這一年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發現,汞在極低的溫度下,其電阻消失,呈超導狀態。此後超導體的研究日趨深入,一方面,多種具有實用潛力的超導材料被發現,另一方面,對超導機理的研究也有一定進展。
超導體已經進行了一系列試驗性套用,並且開展了一定的軍事、商業套用,在通信領域可以作為光子晶體的缺陷材料。

超導體用途

超導磁體可用於製作交流超導發電機、磁流體發電機和超導輸電線路等。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已經產業化。 另外,作為低溫超導材料的主要代表NbTi合金和Nb3Sn,在商業領域主要套用於醫學領域的MRI(核磁共振成像儀)。作為科學研究領域,已經套用於歐洲的大型項目LHC項目,幫助人類尋求宇宙的起源等科學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