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腸癌

低位直腸癌

低位直腸癌是指距離肛緣8cm的直腸癌,其中包括超低位直腸癌,即距離肛緣5cm以下的直腸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位直腸癌
  • 外文名:Low rectal cancer
一、病因及常見疾病:,二、鑑別診斷:,三、檢查:,四、治療原則:,

一、病因及常見疾病:

(一)遺傳易感性:
直腸癌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家族性腺瘤病和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現如今公認二者為癌前期病變。單個腺瘤是否也是癌前期病變,看法不完全一致,但腺瘤直徑超過1.5cm者惡變的可能性明顯增加,表明腺瘤在增大過程中易轉變為癌。
(二)直腸慢性炎症:
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和日本血吸蟲病,都可因黏膜的反覆破壞和修復發展為癌。
(三)飲食與致癌物質:
近年來根據實驗室及流行病學研究,提示高脂肪肉食及低渣飲食與直腸癌的發生有關。因在這種膳食下,細菌組成改變,膽鹽增加,糞便中致癌物(如甲基膽蒽)增多,加之食物中纖維少容易便秘,就使高濃度的甲基膽蒽與直腸黏膜接觸時間延長,增加致癌作用。因此多吃低脂肪及高纖維食物,對大腸癌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二、鑑別診斷:

臨床上診斷為內痔、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慢性痢疾的一定要做直腸指診,除外直腸癌後,方可按以上疾病治療。指診可疑時,腸鏡檢查是明確診斷的可靠方法。女性患者直腸子宮內膜異位可表現如直腸癌,有痛經病史可提示此病可能,病理切片可見子宮內膜樣結構。

三、檢查:

(一)指診:
指診可觸到突出、質硬、表面凸凹不平的腫塊,早期腫塊可移動,浸透腸壁者則固定不移,有時可觸到邊緣外翻的潰瘍,指套上有血跡。晚期可摸到狹窄環,手指不能伸入。一般成人食指長度為7~7.5cm,若向內加壓伸入,有效長度可增加到9~10cm,蹲位增加腹壓後可增加到11~12cm。
(二)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一般可檢查至距肛緣25cm處。直腸下段腫瘤,可在直腸鏡中見到,高位者應做乙狀結腸鏡檢查,但直腸下段後壁腫瘤,直腸鏡比乙狀結腸鏡更方便。所有指診懷疑或已診斷為直腸癌者均應行內鏡檢查,取活組織送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活組織檢查必須在潰瘍邊緣取2~3小塊組織,有時須反覆檢查,才能確定診斷。一次陰性決不能輕易排外腫瘤。
(三)CT、MRI、腔內B超:
主要用於了解直腸癌的浸潤狀況。CT對局部浸潤廣泛的直腸癌及直腸癌術後盆腔復發的診斷有所幫助,可以直接觀察是否腫瘤侵犯盆腔肌肉、膀胱、前列腺、盆骨。MRI在了解直腸癌浸潤範圍及盆腔內復發上意義與CT相仿。直腸腔內B超可較細緻的顯示直腸癌腸壁內、外的浸潤深度,對臨床研究是否需要作術前放療等方面提供參考意見。近年來螺旋CT利用三維成像原理可對空腔臟器進行檢查,有望成為直腸癌檢查的一種新方法。

四、治療原則:

(一)腹會陰聯合切除術(APR):
柱狀經腹會陰切除術,主要是對T3、T4期低位直腸癌,病人取俯臥位,游離上端直腸系膜後中低位的直腸系膜切除通過會陰部進行。目的是通過會陰部擴大切除,使標本成為無狹窄腰部的圓柱狀,增加遠端直腸癌周組織的切除量,降低CRM陽性率和術中腸穿孔率,從而降低腫瘤局部復發率。
(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保肛術:
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保肛術近年來得到廣泛開展,但無論是經臍單孔腹腔鏡還是輔助腹腔鏡,都需要常規做腹部切口取出標本,無疑很難達到完全微創、腹部無切口、無瘢痕的最佳目標。因此在開腹低位直腸癌根治性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術經驗基礎上,又創建了腹腔鏡低位直腸癌根治腹部無切口經肛門切除腫瘤並取出標本行套入式吻合保肛術,真正達到腹部無切口、無瘢痕、美觀美容、完全微創的最佳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