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技術

估值技術

《估值技術》是一本2015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T. 拉勒比,賈森,A.沃斯。本書由CFA協會的兩位估值專家編寫,匯集了過去50多年中最精明、最成功投資家的深刻見解和專業技術。

基本介紹

  • 書名:估值技術
  • 作者:大衛、T. 拉勒比、賈森、A.沃斯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14792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估值是投資分析的基石,全面理解和正確運用估值方法是長期成功投資的關鍵。合理套用估值技術,能幫助投資者區分價格和價值,二者的關鍵區別來自超額收益流。《CFA協會機構投資系列:估值技術》由CFA協會的兩位估值專家編寫,匯集了過去50多年中最精明、最成功投資家的深刻見解和專業技術。從“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到阿斯沃思·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你可以學到這些投資大師們所認同的投資估值方法,包括收益和現金流分析。在學習《CFA協會機構投資系列:估值技術》的過程中,你將感受到估值思想的演進,也會對該領域未來的創新發展脈絡有所理解。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估值觀點:過去和現在
第1章 對普通股估值公式的兩種闡述方法注釋
第2章 尋找安全性和估值的邊界
2.1 兩個基本的投資目標
2.2 貨幣的價格中的虛假信息
2.3 未來是不確定的
2.4 處理巨觀風險
2.5 擁有企業獨有的購買力
2.6 尋找安全性邊際
2.6.1 估價
2.6.2 經營模式退化
2.6.3 專注於資產,而不是剩餘權益
2.6.4 管理
2.7 標新立異的靈活性
2.8 結論
2.9 問答部分
注釋
第二部分
估值方法
第3章 公司的業績和增加值衡量
3.1 前言
3.2 致謝
3.3 引言
3.3.1 價值如何產生
3.3.2 新業績評估方法與資本預算法的聯繫
3.3.3 總結
3.4 傳統績效度量指標
3.4.1 投資回報率
3.4.2 托賓q值
3.4.3 總結
3.5 附加值的度量指標
3.5.1 經濟利潤
3.5.2 市場增加值
3.5.3 經濟附加值與市場增加值的調和
3.5.4 附加值度量指標套用過程中的難點
3.5.5 霍爾特的投資現金流收益率
3.5.6 總結
3.6 各種績效度量指標的比較
3.6.1 樣本
3.6.2 變數
3.6.3 實證結果
3.6.4 總結
3.7 結論
附錄3A 企業的資本成本
附錄3B 淨現值和內部收益率
術語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第4章 運用可支配股利法對股票進行估值
4.1 可支付股利
4.2 可支付與常規股利
4.3 差異的重要性
4.4 賬面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權重
4.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現金流貼現法在估值中的套用
5.1 DCF方法的計算公式
5.2 現金流的估計
5.3 貼現率
5.3.1 定義
5.3.2 外部因素
5.3.3 內部因素
5.3.4 組成部分
5.4 終值
5.5 結論
5.6 問答部分
注釋
第6章 股權價值分析的個案研究:默克公司(Merck & Company)
6.1 默克公司近年年報
6.1.1 戰略目標
6.1.2 結構重組
6.1.3 醫療改革中的定位
6.1.4 展望
6.2 美國製藥行業的基本信息
6.2.1 製藥公司的定價和需求
6.2.2 整合和合資企業
6.2.3 市場趨勢
6.2.4 國際競爭
6.2.5 美國政治、監管環境
6.3 需要完成的任務
附錄6A 默克公司財務數據
附錄6B 醫藥行業統計數據
附錄6C 競爭策略分析框架
附錄6D 回顧杜邦財務比率分析方法
附錄6E 幾種估值方法
6.4 參考解答:默克公司案例
6.4.1 目前醫藥行銷中存在的問題
6.4.2 美國醫藥行業的競爭結構
6.4.3 波特模型以及默克公司
6.4.4 默克公司的最近資產收益率表現評價
6.4.5 計算默克公司的內在價值
6.4.6 用兩階段現金流貼現模型計算默克公司的內在價值
6.4.7 內在價值敏感性分析
6.4.8 關於內在價值敏感性分析的討論
6.4.9 利用默克公司的價格收益比率和每股淨收益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
6.4.10 關於估值分析的討論
6.4.11 用H模型計算內在價值
6.4.12 H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6.4.13 H模型的結果的分析
6.4.14 整體估值意見與投資建議
6.4.15 定量因素的考察
6.4.16 定性因素的考察
第7章 傳統股票估值方法
7.1 目的
7.2 捷徑
7.2.1 預期模型
7.2.2 估值模型
7.3 傳統估值方法
7.3.1 市淨率
7.3.2 市銷率
7.3.3 市盈率
7.3.4 股利貼現模型
7.4 篩選
7.4.1 行業組成
7.4.2 估值
7.4.3 股權收益構成
7.4.4 增長
7.4.5 風險、預期和業績
7.5 基本分析
7.5.1 增長和折現率
7.5.2 估值
7.6 結論
7.7 問答部分
第8章 簡單估值模型和增長預期
8.1 戈登模型
8.2 簡單有限增長模型
8.2.1 情況一:所有收益再投資到正淨現值項目
8.2.2 情況二:部分收益再投資到正淨現值的項目
8.3 新模型和市場預期
8.4 評價市盈率的合理性
8.5 高市盈率股票的過高估價
8.6 結論
附錄8 A 新模型與戈登模型之比較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9章 Q型競爭下的特許經營權估值
9.1 一階段無增長模型
9.2 Q型競爭性均衡
9.3 一般衰退模型
9.4 現值等價股權收益(淨資產收益率)
9.5 基本兩階段增長模型
9.6 增長驅動股權收益
9.7 Q型競爭下的極限股權收益
9.8 結論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0章 增值以及現金驅動估值模型
10.1 現金流貼現模型及估值
10.2 估算
10.2.1 名義估值與實際估值
10.2.2 權益成本
10.3 價值創造
10.3.1 價值中性行為
10.3.2 增值行為
10.3.3 其他可選擇的增值方法
10.4 經濟附加值
10.4.1 EVA警告
10.4.2 比較EVA與DCF估值
10.5 結論
10.6 問答部分
第11章 財務經濟附加值法
11.1 一價法則
11.2 解決循環論證問題
11.3 財務經濟附加值法
11.4 總結
附錄11A FEVA公式的推導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2章 選擇恰當的估值方法(一)
12.1 正確估算權益價值
12.1.1 新經濟的消失
12.1.2 估值技術概述
12.1.3 市場倍數指標
12.2 選擇合適的類比公司
12.2.1 兩個關鍵問題
12.2.2 定義倍數指標
12.2.3 倍數指標的驅動因子
12.2.4 研究設計
12.2.5 研究結果
12.3 總結
12.4 問答部分
注釋
第13章 選擇恰當的估值方法(二)
13.1 確定估值因素
13.2 資本成本法
13.2.1 賬面價值調整法
13.2.2 重置成本法
13.3 市場法
13.3.1 類比倍數法
13.3.2 類比交易法
13.3.3 總結
13.4 收入法
13.4.1 公司自由現金流法
13.4.2 股權自由現金流法
13.4.3 股利貼現模型法
13.5 未定權益法:期權估值法
13.6 總結
13.7 問答部分
注釋
第14章 流動性不足股票的估值方法
14.1 流動性的估值方法
14.2 股票收益率的波動性
14.2.1 波動性的度量
14.2.2 股票收益率的波動性
14.2.3 波動性是否具有連續性
14.3 案例
14.3.1 動性不足所導致的最高折價率
14.3.2 確定最終折價率
14.4 總結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收益和現金流分析
第15章 盈利的計量和披露對股票估值的影響
前言
致謝
聲明
引言
15.1 會計收入與股票價值相關性的證明
15.1.1 收入數據與股票價格
15.1.2 含有會計收入或現金流的會計信息
15.1.3 如何運用會計收入進行估值
15.1.4 總結
15.2 財務報告中的會計收入與股票估值
15.2.1 淨現金流模型更好還是以收入為基礎的模型更好
15.2.2 利潤表的分類
15.2.3 非常項目
15.2.4 重組
15.2.5 停止經營
15.2.6 會計制度變更
15.2.7 綜合收入及其構成
15.2.8 總結
15.3 買方股票分析如何運用會計收入進行股票估值
15.3.1 目標和過程
15.3.2 股票估值分析
15.3.3 實驗的啟示
15.3.4 後續研究
15.3.5 總結
15.4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6章 現金流分析及權益估值
16.1 自由現金流(FCF)法
16.1.1 修正的自由現金流法
16.1.2 實際問題
16.1.3 實施的問題
16.2 關注收入帶來的問題
16.2.1 折舊和攤銷
16.2.2 重組費用
16.2.3 盈利和損失
16.2.4 研發費用
16.2.5 遞延費用
16.3 股票估值中的自由現金流分析
16.3.1 估算當前的FCF
16.3.2 估算FCF的增長預期
16.3.3 推導在無槓桿情況下的預期回報
16.3.4 計算槓桿率r
16.3.5 估算權益風險相關的r
16.4 FCF案例
16.5 結論
16.6 問答部分
第17章 會計估值:盈餘質量的問題?
17.1 收益衡量與估值
17.2 收益質量的實證檢驗
17.2.1 價值相關性方法
17.2.2 信息內容方法
17.2.3 預測能力的方法
17.2.4 方法比較
17.2.5 經濟收益的衡量
17.2.6 組件數據
17.3 政策影響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18章 收益質量分析和權益估值
18.1 為什麼要分析收益質量
18.2 超預期盈利的影響
18.3 收益質量的界定
18.4 簡單的股息收益案例
18.5 收益分解
18.6 結論
18.7 問答部分
第19章 估值中“現金為王”?
19.1 基於倍數的價值評估
19.2 美國證據:利潤分配
19.3 國際案例
19.4 國際結果
19.4.1 運營現金流與收益
19.4.2 股利與盈餘
19.4.3 預期每股收益的完全估值表現
19.5 結論
附錄19A 變數界定
注釋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期權估值
第20章 員工股票期權和股權
估值300 20.1 序言
20.2 前言
20.3 員工股票期權基礎
20.3.1 一個典型的員工股票期權
20.3.2 股權估值中的期權
20.4 期權的預期成本
20.4.1 股票期權的會計準則
20.4.2 戴爾案例
20.4.3 稅收問題
20.5 期權行使的模式
20.5.1 執行的假設
20.5.2 執行時間
20.5.3 實證檢驗
20.5.4 含義
20.5.5 期權定價模型
20.6 期權價值對雇員的意義
20.6.1 雇員風險厭惡與激勵效應
20.6.2 波動率和員工期權
20.6.3 激勵效應&會計效應
20.6.4 會計、薪酬設計和重新定價
20.7 對現金流和定價的影響
20.7.1 授予期權的決定因素
20.7.2 期權、回購、稀釋和現金流
20.7.3 期權和激勵
20.7.4 期權和稀釋
20.7.5 期權的市場價值
20.8 總結和套用
20.8.1 研究結果
20.8.2 未來期權發行
20.8.3 可能轉向限制股
附錄20A 選擇的戴爾電腦公司披露
注釋
參考文獻
第21章 擁有提前執行邊界的員工股票期權
21.1 提前執行邊界的啟發式模型
21.1.1 “調整到期日”方法(L模型)
21.1.2 HW“執行價倍數”方法(M模型)
21.1.3 “獲得的期權價值比例”方法(μ模型)
21.2 L,M和μ模型的比較
21.2.1 代表性投資者框架下模型價格的計算
21.2.2 從模型獲得的相對價格
21.2.3 模型和客觀期權價值的表現
21.3 結論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 實物期權估值
第22章 實物期權與投資估值
22.1 提要
22.2 前言
22.3 介紹
22.3.1 技術部門裡的實物期權
22.3.2 實物期權的背景及方法論
22.3.3 小結
22.4 估值模型:傳統模型與實物期權
22.4.1 傳統的估值工具
22.4.2 期權估值
22.4.3 小結
22.5 實物期權估值框架
22.5.1 金融期權估值
22.5.2 使用金融期權模型對實物期權估值
22.5.3 小結
22.6 解讀實物期權
22.6.1 使用實物期權估值
22.6.2 對思科估值
22.6.3 對內嵌實物期權公司估值的案例分析
22.6.4 小結
22.7 實物期權估值中的缺陷和不足
22.7.1 內部外部相互影響並發
22.7.2 無法解釋荒謬的估值
22.7.3 模型風險
22.7.4 未能滿足假設
22.7.5 難以估算參數值
22.7.6 標的資產的不可交易性
22.7.7 小結
22.8 實物期權估值使用上和準確性上的實證證據
22.8.1 直接和間接測試
22.8.2 實業者對實物期權模型的套用
22.8.3 小結
22.9 總結和結論
附錄22A 投資項目中實物期權的進一步解釋
附錄22B Hokie公司投資機會的二項式案例
術語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第23章 生物科技公司實物期權估值
23.1 新藥開發
23.2 阿傑朗製藥公司
23.3 假設
23.4 評估方法
23.4.1 決策樹法
23.4.2 二項式法
23.5 結果
23.6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大衛 T. 拉勒比(David T. Larrabee),CFA,碩士,CFA協會會員和產品主管,證券投資組合管理與股權投資內容總監。在加入CFA協會之前,在資產管理行業擔任證券投資組合經理和分析師20餘年。拉勒比先生已獲得科爾蓋特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及福德漢姆大學金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賈森 A. 沃斯(Jason A. Voss),CFA,碩士,CFA協會內容總監,研究領域為固定收益、行為金融和公司金融。有《直覺投資者》,亦為投資部落格“我的直覺正告訴我”的博主。此前,他擔任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證券投資組合經理,所聯合管理的戴維斯增值與收入基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沃斯先生已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及金融與財務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