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虎禪師信俗
- 批准時間:2019年2月25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別名:汀州伏虎禪師信俗(市級名稱)
- 保護單位:福建省長汀縣文化館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
- 項目編號:Ⅹ-7
歷史淵源,活動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臨汀志·仙佛》載:伏虎禪師,俗姓葉、法名惠寬。生年不詳,卒於962年,汀州府寧化縣人氏。幼通悟、善根夙植,在汀州開元寺出家為僧、遍游諸方山水叢林,訪師學道,領悟佛家要旨,然後返汀。時境內虎豹出沒,危及百姓。惠寬以解脫慈悲力馴虎豹,不再戕害黎民。眾異之稱其為“伏虎禪師”。
南唐保太三年(945年),惠寬途經長汀童坊平原山,見左右有龜峰獅石崇立,就在此建庵:“普護庵”,並在庵中修練,常入深山采百藥為民解除病苦。保太七年,長汀大旱,土地龜裂,惠寬禪師應汀州太守之請,在汀城龍潭側設壇,為民求雨願以身火焚。後來情感天地而降大雨,解救了受旱作物及苦渴的百姓;一次盜匪欲侵汀城,禪師又施展法力驅除匪患,使黎民免遭危害。這些諸多善舉事跡,經郡守奏請朝廷,於熙寧三年(1070年)賜“普護庵”名為“廣福禪院”。惠寬後經四次皇帝封號為“威濟靈應普惠妙顯”大師。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十三日大師在“廣福院”圓寂。汀州百姓為感其恩德,供奉祭祀。千年來,伏虎禪師就成為了客家人的一位保護神,每年農曆九月十三日在彭坊、廣福院進行慶典,九月十四日則在汀州城舉辦紀念伏虎禪師的民俗廟會活動,一至傳承至今。其信眾遍及閩西及周邊客家地區,並遠傳台灣淡水等地。
雖然民俗活動在20世紀60年代停止了,但是九月十四的物資交流活動卻一直延續至今,從未中斷過。每年中國各地的商家、廠家都會來長汀參加這個九月十四的經濟活動。
2016年開始,巡迎伏虎禪師活動又得恢復,而且舉行了弘揚伏虎文化的學術研討會,規模更勝從前。
活動流程
汀州城巡迎伏虎禪師的信俗廟會活動,由汀城水東街、營背街舉辦活動的理事會組織。於每年的九月十三日帶上十番鑼鼓、火籃、油馬、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奔赴平原山廣福院,將伏虎禪師和定光古佛神像,連夜迎請下山。途經新橋鎮、師福村等地均被攔截舉行攔路接風祭典,九月十四日早晨才至汀城。在到達蒼玉洞時,早已在此恭候多時的信眾,備好供奉的素菜、素果,擺好案桌進行接風祭典。也有許多信眾提著鴨子前來“打花”。但伏虎禪師是吃齋不受葷腥的,此鴨子是供養禪師所馴的虎豹,讓它們吃了不再危害人民。因此留下了“九月十四、鴨子剔剔”的民謠。
祭典完後,由負責慶典活動的理事、福首們帶領遊行隊伍,擎著彩旗、彩幡,抬著台閣,舞著龍燈、船燈,打著十番鑼鼓,踩著高蹺,開始進行巡遊活動,一路上商鋪老闆、街坊信士,門口都擺著香案、貢品,焚香燃燭、鳴放喜炮恭迎神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