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岩

伏虎岩

伏虎岩旅遊風景區位於福建省聯合鄉聯東村入口處,距尤溪縣城33公里。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創建。景區內有宋、元、明、清歷代古建築物,主要有:石門祖殿、文昌閣、石門塔、接佛亭、覽勝亭、觀音堂、虎嘯亭、泰山宮、虎岩洞和摩崖石刻、七層寶塔等十八處遊覽景點,總面積2370平方米,其中石門祖殿為清康熙皇帝御賜“石門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伏虎岩
  • 外文名稱:Alter rock
  • 地理位置:福建省聯合鄉聯東村入口處
  • 著名景點:摩訶薩埵太子
南宋古剎--聯合鄉伏虎岩簡介,伏虎岩游感,莆田伏虎岩,

南宋古剎--聯合鄉伏虎岩簡介

石祖殿前的摩崖石刻,記載著歷史以來建設各項目點滴,其文化內涵極為深遠。這裡山襟水帶,景色宜人,山上樹木奇特,石徑曲折迂迴,殿堂亭閣,凌空掛壁,與對面不到200米處挺撥的五穀仙山遙遙相峙,形成萬仞峽門奇特景觀。如今,伏虎岩已是集旅遊、休閒、朝聖的好去處,大批遊客慕名而來,每年的農曆二月二十七日是伏虎岩廟會,鄰近地區民眾近萬人參與,廟會做佛事三天,香客如雲,異常熱鬧,人們企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2001年1月,伏虎岩被尤溪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古剎--伏虎岩南宋古剎--伏虎岩

伏虎岩游感

記不清是第幾次來伏虎岩了,每到周末,我還是嚮往著她。當我驅車來到聯合水尾左邊山岩下,沿石階信步而上,經覽勝亭、步雲亭、接佛亭,就走到了“聖地” 石門岩。
伏虎岩原稱石門岩,是戴雲山脈的延伸。據說戴雲山像一條大蟒蛇,橫越九十九座山峰,經過南平九峰山,來到聯合水尾。此地是絕壁懸崖,有萬丈之深;伏虎岩與牛角山相對面,酷似兩扇大門,晝開夜關;中間一條丹溪水緩緩而下,有青山作伴,萬古恆流。
伏虎岩位於尤溪東北方向的聯合鄉,距城關有38公里。相傳800多年前,聯合鄉鬧虎患,人畜不安。百姓前往南平西芹伏虎庵請來伏虎神像,以鎮虎災,果然,神到害除。四方百姓敬重神威,崇拜神德。在將伏虎神像抬回原處路經聯合與南平交界處時,兩根抬桿忽然折斷,眾轎夫驚奇,紛紛跪拜在地占卜,以問神意:是否不願回西芹?一卜顯是,連占三卜皆顯是,轎夫們甚喜,於是以兩根竹干將伏虎神像抬回聖地石門岩。為敬拜伏虎神像,百姓就在石門岩上建造了一個神殿------石門祖殿,石門岩也因此被稱為伏虎岩。
伏虎岩對面的牛角山上有三座尖尖的山峰,象牛角一樣,故得其名。然而,站在石門祖殿往前望,牛角山上的三個山峰卻很象三根天燭,魏然挺立,風雨不滅,日夜不熄,實乃牛角山特有之“三寶”;其根與丹溪水相連,其華與日月星互耀。神象顯形,燭光隱色;千秋萬代,永不熄滅;月走星移,天燭永恆;三根天燭敬神像,伏虎禪師威更長。
聯合鄉塔兜街地呈圓形,象一塊盆地,相傳從前此地有一座七層實心塔,是南宋嘉靖年間所建,後被地震所毀。今逢改革盛世,百姓為開發旅遊,敬留神仙,齊心協力,仿照古塔,在伏虎岩重建一座七層虛心塔。據說,此塔不僅有佛,而且有仙;佛在下,仙在上;仙居塔,佛護殿。當你遇有升學、就職或經商、良緣,登上六、七兩層,就能得到仙的保佑。
綿綿戴雲山,幽幽伏虎岩。伏虎岩作為戴雲山這條大蟒蛇的尾巴,在顯赫的石門祖殿之下,在高高的懸崖峭壁之內有一個神秘的洞穴,叫虎岩洞,此洞常年有水,不時還會生“蛋”,傳說這是戴雲山這條大蟒蛇的肛門與生殖器,果真如此,那就是一條世上最大的“活蟒蛇”了。
“高閣凌雲舉頭紅日近,遠山入畫回首白雲低”。站在石門祖殿,向右遙望巍巍的金雞山,它仿佛是在呼喊著伏虎神的威靈;向左府視悠悠的丹溪水,它似乎也在流傳著石門岩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向牛角山鄭重三拜,再轉身面向伏虎神象,發自肺腑地感嘆:
——神哉!伏虎岩。

莆田伏虎岩

佛教似乎與老虎有著不解之緣,佛書上就記載著摩訶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清代乾隆皇帝還曾將十七、十八羅漢欽定為降龍、伏虎羅漢。而在莆田城區的伏虎岩上,也曾出現過一位著名的“伏虎和尚”,人稱妙應禪師,也稱伏虎禪師。
伏虎岩,又名石室岩,位於城區西郊二公里處的山上。山上有多處石洞,相傳為古人穴居之所,故名石室岩。唐代妙應禪師於唐大中六年(852年)在此建寺,當時寺名為“石室岩精舍”,傳說禪師出入常跨兩隻馴虎,故又名伏虎岩。妙應禪師俗姓黃名文炬,莆田涵江黃霞村人,是唐末著名高僧。生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他出身書香門第,年輕出家潛心研佛,後“棲隱於此”,住在石室岩,與野獸為伴,一心一意修身養性。傳說禪師有“馴虎之異”,山虎來到岩洞前,他便以禪心馴虎。此後,他常騎虎入城,宣佛傳教,成為一時奇蹟。至今,西岩寺後山,留有“伏虎岩”遺蹟和碑刻。
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座古剎歷經滄桑,仍保留著許多珍貴遺蹟和文物。如今,沿著百餘級石階蜿蜒而上,兩邊松石夾峙如牆,摩崖題刻點綴其間。路旁有篆體“伏虎岩”。由此拾級而上,便到“石室岩精舍”。其南側有一座玉皇殿,前有一對透雕龍盤八仙石柱。寺後聳立著一座七層四角形磚塔,奇峭古樸,別具丰采。寺旁有塊巨石,突兀於群岩之上,長約2丈,形似舌頭,人稱“龍舌石”;石下有洞穴,其上有古榕盤石而生,枝繁葉茂,蒼勁挺拔。樹下有乘風亭。
春天的早晨和黃昏,石室岩常有雲霧飄浮於奇岩怪石、叢林灌木之間,煙雲繚繞,時隱時現,“綠樹迷離古剎前,縹緲雲山深莫辨”。“石室藏煙”之勝景,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岩附近還有仙跡、虎源、卓錫泉、曲水池、涅槃木台、海印石、天仙庵等諸景。
如今,石室岩已列入城區風景名勝旅遊區,在改革開放以來,開通了鳳凰山旅遊水泥路,擴建寺內各個建築物,鋪上了一條從山下至山頂五里石板路。每天下午城區許多男女老少結伴爬山鍛鍊。妙應禪師伏虎的故事你可以不信,但故事裡所包含的人如何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真諦,在今天仍然有著積極的啟示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