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臘,漢語詞語,讀音是fú là, 亦作“ 伏臈 ”,一指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一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臘
- 拼音:fú là
- 釋義: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
解釋,出處,
解釋
亦作“ 伏臈 ”。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
2、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出處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
《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唐順之《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
《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唐順之《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