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2008年,轄12個社區,總人口5286戶2.6萬人。鎮黨委轄1個黨總支、29個黨支部658名黨員。有“五好”社區黨支部11個,“五好”學校黨支部8個,民眾滿意基層站所3個,縣級文明社區6個,地區級文明社區3個,縣級“五四”紅旗團支部10個,地區級“五四”紅旗團支部2個,縣級“五好”婦代會6個。境內有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龜茲故城、克孜爾尕哈石窟寺、克孜爾尕哈烽燧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伊西哈拉吐爾、科克拱拜孜吐爾等。
伊西哈拉鎮地勢北高南低,庫車河和乾涸河道將全鄉分割成3個長條。烏-喀公路橫穿境內,獨-庫公路從境內北入天山,交通便利,通訊快捷,具有環城發展農業,二、三產業的便利條件。
伊西哈拉鎮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油菜等,林果業以小白杏、葡萄、無花果、香梨、蘋果、桃子、核桃、石榴為主,小農經濟作物有西瓜、甜瓜、辣椒、花卉等。2008年以來,伊西哈拉鎮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民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艱苦創業、實現了農、林、牧全面協調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達到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快速健康發展的目的。
經濟發展
2008年,伊西哈拉鎮經濟總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20%;第一產業1.22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種植業總收入5516萬元,同比增長39%;林果業總收入405萬元,同比增長24%;畜牧業總收入6330萬元,同比增長5%;二三產業總收入5801萬元,同比增長22%;居民人均收入4200元,比2007年增收723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榮獲二類鄉鎮一等獎。
蔬菜種植業得到全面推廣。為了有效的保證居民在過渡期中“減地不減收”,充分發揮城郊優勢,伊西哈拉鎮採取了廣泛種植“短、平、快”經濟作物的方式來增加居民收入,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減免部分水費、補助部分青苗、小拱棚竹皮子、地膜,免去種植戶的義務工等優惠政策,大力引導居民增加蔬菜和瓜果的種植面積。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十戶長帶頭種植蔬菜的作用,2008年播種蔬菜面積473.3公頃。
設施農業大力發展。2008年,伊西哈拉鎮充分發揮溫室大棚的作用,利用97座溫室大棚進行蔬菜種植,面積達8公頃。同時,伊西哈拉鎮積極做好大棚集中育苗工作,總育苗大棚14座,面積1.1公頃,並按時為農戶提供70萬株西瓜苗和650萬株蔬菜苗,幼苗移栽率達到98%,為蔬菜和西甜瓜提早上市和提高居民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種植業結構得到最佳化。伊西哈拉鎮進一步改善了小麥品種“雜、亂、退”情況,大力宣傳農業知識並組織居民引進了《新冬22號》小麥優良品種,冬麥播種面積1319.3公頃。進一步加強了小麥科學管理,使平均單產達到450公斤,總產量達到8922噸;播種玉米1300公頃,實現玉米總產6693噸;糧食徵購任務1400噸,完成任務達到100℅;種植業產值5516萬元,實現人均收入1287元,比2007年增加了349元。
林果業進一步得到發展。2008年,伊西哈拉鎮進一步加強了果農和居民園藝技術人員培訓力度。結合19屆《科技之冬》,共舉辦短期培訓16次,參加人數3900人(次);從而保證達到果園管理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2008年,新植果園370.7公頃,全鎮經濟林掛果面積達1254.3公頃,果品總產量2.22萬噸;林果業產值405萬元,實現人均收入146元,比2007年增加了32元。
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2008年,伊西哈拉鎮畜牧業產肉量4500噸,牲畜出欄20.3萬頭(只),小畜品種改良1.72萬頭(只),孵化20.3萬羽,疾病防疫60萬頭(只),全年產奶3900噸;畜牧業產值6330萬元,實現人均收入1334元,比2007年增加了75元。------勞務技能培訓成效顯著、富餘勞務轉移工作成為居民增收一大亮點。2008年,伊西哈拉鎮培訓電焊工、汽車修理工、建築工、餐廳服務員等675人,轉移就業8750人,其中長期就業3656人,季節性轉移人數5094人(拾棉花工3960人),為全鎮的富餘勞動力轉移、居民創收致富開闢了一條新路。2008年,伊西哈拉鎮二、三產業產值3500萬元(其中勞務輸出創收1771萬元,勞均創收2020元,實現人均收入725元),實現人均收入1433元,比2007年增加了267元。
城市化建設
2008年,伊西哈拉鎮為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積極配合規劃部門做好友誼路規劃二路、車站路北延等路段放線和丈量、房屋拆遷及安置工作。房屋拆遷和徵用耕地涉及伊西哈拉鎮的7個社區,已拆遷210戶,共徵用集體地5.66公頃;居民承包30年土地45.9公頃(包括庫木艾日克社區水景公園10.8公頃);短期承包3.17公頃;開荒地1.34公頃。按自治區2001年500號檔案的賠償標準總計發放征地、林木補償款18840478元。尤其在規劃二路的拆遷工作中,伊西哈拉鎮有三處民族墳地需要搬遷。遷墳總計351座,發放補償款105300元。同時,妥善安排拆遷戶到二號安居小區居住62戶,一號安居小區居住15戶,較好的解決了拆遷戶的住房安置問題。
基層組織建設
2008年,伊西哈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基層組織建設工作。
一是抓好黨員發展工作。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始終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原則,做到了成熟一個發展一個。2008年以來,共發展黨員25名,保證了黨員發展質量。
二是加大“五好”社區黨支部、“五好”站所、學校的創建工作力度。一方面對已命名的“五好”社區黨支部強化鞏固提高,並結合實際制定了鞏固措施;另一方面加強了民眾滿意“站所”、“五好”學校黨支部創建工作力度,通過抓基層、打基礎、爭創建,2008年1所學校命名“五好”黨支部、1個站所命名民眾滿意“站所”。目前,創建命名“五好”社區黨支部11個、“五好”學校黨支部7個、民眾滿意“站所”3個。
三是全面推行“十個一”、“十要十不準”、“四知五清六掌握”和農民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強化領導、周密部署、宣傳動員的同時,嚴格按照設崗定責的有關規定,堅持“合理、易行、高效、自願”的原則,大力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目前,全鎮12個社區共設立農民無職黨員128人。其中,組織建設類工作上崗黨員16名,計畫生育工作崗18名,社區財務管理工作崗15名,科技示範類上崗黨員48名。維護穩定類工作上崗黨員31名(全鎮十戶長345名,黨員擔任十戶長276名,占總數的80%)。同時,我們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下發了考核制度、獎勵措施,極大地調動了上崗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切實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依法嚴厲查處了民眾反映強烈的社區存在的財務問題。同時,進一步糾正了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和看不起病的問題。並不斷規範政務、財務、黨務公開程式。在此基礎上加大了信訪工作,不斷擴大信訪渠道解決好民眾來信來訪問題,全年接待來信、來訪27件,解決25件,解決率93%。
精神文明建設
2008年,伊西哈拉鎮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全鎮“十個好公民”120人,“星級文明戶”達到4682戶,“十星級文明戶”2584戶,占“星級文明戶”數的53%。
教育事業
一是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辦學條件。伊西哈拉鎮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改善辦學條件,鎮社區先後投資31.4萬元,用於校舍維修、場地綠化、確保了伊西哈拉鎮“兩基”教育的鞏固提高。
二是加大培訓,鞏固掃盲成就。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有力推進全鎮掃盲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的按時完成。在12個社區舉辦脫盲鞏固班24期,使青壯年中的非文盲率達到99.54%,復盲率控制在0%。
三是加強維漢雙語教學。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2008年有15名教師被選派到自治區、地區等地參加雙語培訓,164名教師在庫車職業培訓中心參加了雙語強化培訓,一所學前雙語幼稚園建設工程也已啟動,這些都為伊西哈拉鎮雙語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方面,伊西哈拉鎮居民參合比例達100%,並為內地來疆務工人員137人辦理了合作醫療保險。同時,大力開展村容整治工作,使全鎮的環境衛生得到了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