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

1907-1908年間,俄國海軍參謀部在英國人設計建造“無敵”號戰列巡洋艦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排列在戰列中的裝甲巡洋艦”概念。1905年的對馬海戰中,日本海軍運用航速較高的戰列艦壓迫俄國戰列艦,並集中火力逐次消滅了俄國排列在戰列線的主力艦。俄國人認為日本海軍的戰術代表了未來戰列艦決戰模式。為此他們要求新式裝甲巡洋艦能夠獨立作戰,可以高速包抄封閉對方戰列線,同時集中火力射擊敵先導戰列艦。這樣俄國,的所謂“戰列線中的裝甲巡洋艦”就已經具備了戰列巡洋艦的基本特徵。最早設計戰列巡洋艦的英國海軍,規定戰列巡洋艦的任務是用來對付敵人的裝甲巡洋艦,因而她們航速很高,但防護性能相應低些。而俄國式的戰列巡洋艦首要目的是對付敵戰列艦,因此必然是航速較高,但防護也比較強的更具平衡性的軍艦。英國的戰列巡洋艦在福克蘭群島海戰中擊沉德國裝甲巡洋艦可謂得心應手。不過在後來日德蘭海戰中遭遇德國主力艦時,英國戰列巡洋艦卻因為防護不足遭受重大損失。因此可以認為,俄國對戰列巡洋艦概念的認識要更先進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
  • 時間:1907-1908年間
  • 國家:俄國
  • 建造:英國人
建造背景,艱難立項,總體布置,武備,動力裝置,防護性能,建造過程,迴光返照,結局,

建造背景

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

艱難立項

1910年5月28日,海軍大臣沃維德斯基批准了海軍參謀部的《開發新式裝甲巡洋艦的基本性能要素的要求》請求。海軍參謀部構想的艦顯然具有過分高的速度和不那么讓人放心的防禦能力:最大航速28節,超速航速30節;主裝甲帶只有190毫米厚,水下縱隔牆和傾斜裝甲板50毫米。他們希望這樣的防護可以在7000-11000米距離上防禦著角為30度的305海米炮彈。為了不受限制的通過蘇伊士運河,軍艦吃水限定在8.85米以內。應至少裝備8門305或356毫米炮,24門102毫米副炮和6具水下魚雷管。不過海軍技術委員會的詳細論證,他們認為參謀部的要求是很不現實。首先,船的尺寸為204×27×8.8米,這樣排水量要達到28500噸。28節航速至少需要80000馬力的主機功率,是英國無敵級戰列巡洋艦的2倍。如果需要裝備更大口徑或更多數量的火炮,那么排水量和主機還要增大。很顯然,參謀部必須對某些性能作出犧牲。12月23日,海軍參謀部提交了修正案,但讓步很少,只是把要求的續航力減少了一半,並允許把主炮仰角從35度降低到25度。
同時,新任海軍大臣И·К·格里格羅維奇於1911年5月5日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交了關於發展新型裝甲巡洋艦的備忘錄。沙皇同意了這個計畫後,格里格諾維奇向海軍參謀部和技術委員會下達正式命令,要求他們聯席制訂一個預備在杜馬討論的詳細的方案。海軍參謀部以“塞瓦斯托波爾”級和“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為依據,認為新式戰巡單價可能為4000萬盧布左右。但是在杜馬會議上,一些私營船廠的預算報價達5100萬盧布!直到5月26日杜馬會議結束後,海軍也沒能提供預算的大幅度增加的合理解釋,杜馬自然也沒有批准戰巡計畫。格里格羅維奇寫到:“由於我們自己沒有與各方面(指杜馬)搞好關係,使在1911年開工新式戰艦的可能泡湯了”。次年3月的杜馬會議上再次討論了建造戰巡的計畫。為了取悅杜馬,格里格諾維奇曾經於5月份保證,如果海軍要求的預算獲得批准,他決不會在造艦過程中再要求增加撥款。這次杜馬於6月通過了1912-1916年加強海軍造艦預算,經過3個月的討價還價,杜馬同意為波羅的海艦隊增加1個戰列巡洋艦總隊,建造4艘“無畏式裝甲巡洋艦”,每艘預算4550萬盧布。
1911年7月1日,海軍部通過了參謀部的新艦指標要求,各項性能平衡程度比較好。航速26.5節,考慮到英國人開始建造343毫米主炮艦,日本和美國也訂購了裝備356毫米炮的主力艦,而且德國“國王”級戰列艦也預計安裝356炮,俄國戰列巡洋艦也應該裝備9門356毫米主炮。副炮加強為24門130炮,同時裝備4門63毫米“防氣球和飛機速射炮”。而且參謀部要求新艦應裝備開式U形減搖水艙,因為根據某些情報,德國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準備安裝類似系統。鍋爐應布置在4個獨立的水密隔艙內,同時保證每座鍋爐可以對任一蒸汽輪機供汽。四分之一的鍋爐過載燃燒時,最大航速26.5節。軍艦的初穩性高1.7-2.1米。9月8日,海軍部將上述技術要求發給6家國內企業和17家外國船廠,徵求詳細設計,設計期限6個星期。由於西方船廠無暇他顧。即使俄海軍部將來稿最後期限從10月23日延遲到11月23日,還是只有4家外國船廠和3家本國船廠提交了三十多個初步設計。其中英國的約翰-布朗提交了3個方案,維克斯和比爾德摩爾公司各一個,德國伏爾堅船廠2個方案。波羅的海廠做出了6套計畫,海軍船廠的比它多一個。從來沒有建造過大型軍艦的私有企業普梯洛夫斯基公司在德國布隆-福斯船廠指導下完成了12個不同設計。很顯然,外國大公司已經基本放棄了。
新成立的造船部和參謀部一起審核了這些方案,英國人的設計首先被放棄。約翰-布朗的設計是3座雙聯裝加1座三聯裝主炮布局,與要求的3座三聯裝相牴觸,他們還試圖按照英國戰巡的性能,削薄具有俄國特色“無畏式裝甲巡洋艦”的主裝甲帶。維克斯的540號方案排水量達35750噸,派生型,小些的539、549、553和556號設計也先後出局。剩下的一些不是305主炮就是雙聯裝炮塔,還有一些採用背負式炮塔的設計亦被淘汰。到此為止,俄國海軍已經認準了單一平面布置三聯裝炮塔的路子。
結果最後海軍船廠6號方案被認定為最優設計:
排水量29820噸
主尺度204X27X8.8米
武器3座三聯裝356炮,24門130炮和4門63毫米防空炮
動力12座混燃式和14座燃油鍋爐,克里蒂斯-伏爾堅蒸汽輪機,過載功率86000馬力
航速26.5節,最大過載航速28節
同時造船部下屬的炮術委員會提出新艦應安裝4座主炮塔,以增加火力發射密度。但是為了防止計畫超支,格里格羅維奇開始並不同意進行類似的改進。不過炮兵技術官解釋說必須安裝12門主炮才能適應未來的作戰環境後,格里格羅維奇最終同意可以進行4炮塔設計。1912年5月起,首輪設計競爭的勝出者們開始設計4炮塔布局軍艦。普梯洛夫斯基公司船廠的707-ⅩⅦ號方案打動了海軍參謀部和炮術委員會。但是總造船部卻因船體結構和動力裝置於已有俄國軍艦相差太大而否決。5月25日,造船部技術處經過反覆甄別採納了海軍船廠的改進6號設計。他們在原3炮塔艦的後鍋爐艙和輪機艙間增加了一段艦體。以容納第4座炮塔。
由於私企仍然堅持比較高的報價,海軍部不得不把任務交給本來船台就很緊張的官辦船廠,即彼得堡的波羅的海廠和海軍船廠。由於增加的1座炮塔大大增加了預算,設計人員不得不通過降低其他性能的方法來降低成本,如減少1節航速、將主裝甲帶削薄到242毫米。儘管如此,4艘4炮塔艦總價還是比3炮塔艦貴了280萬盧布。格里格羅維奇不得不另想辦法:他命令將“斯維特蘭娜”級輕巡洋艦的設計航速降低到29.5節,省下來的錢全部劃撥戰列巡洋艦,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輕巡洋艦身上摳的每一分錢都要必須用於裝甲巡洋艦”。
1912年8月17日,格里格羅維奇命令兩家船廠以海軍船廠設計為基礎開始戰巡的工程設計。9月18日,造船部在設計還在進行的情況下,就向每家船廠訂購了2艘艦。工期限制為頭兩艘1916年7月14日試航,剩下的姊妹花應於2個月後進行試航。
“伊茲梅爾”、“博羅季諾”、“金布恩”、“納瓦里諾”
開工典禮1912.12.9.
工程實際
開始日期1913.4.14.、1913.3.、1913.3.、1913.3.
下水1915年6月22日、1915.7.2、1915.10.30、1916.11.9
承包商 波羅的海廠、海軍船廠、波羅的海廠、海軍船廠
工程設計開始後,海軍部多次強調嚴格控制成本。但是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又讓計畫拖1長了幾個月,還差點增加了建造成本。1912年中,舊戰列艦“切斯馬”號被改裝為靶艦,她的55-71號龍骨間艦體安裝了包括水平裝甲在內的“塞”級艦整套側防禦裝甲,還安裝了1個和“塞”艦完全一樣的司令塔和2個炮廓。隨後,黑海艦隊的“伊凡_茲拉托烏斯特”號用40倍徑305毫米主炮,203毫米二級主炮和152毫米副炮對於進行了試射。結果是喜優參半的:經過折算,М-11型305毫米穿甲彈可以在12000米距離上擊穿“塞”艦的主裝甲帶,但是裝甲帶內側的裝甲縱隔牆和傾斜裝甲隔板卻有效地擋住了炮彈爆炸後的破片。不過司令塔和炮塔內部並沒有防破片隔板,一旦被大口徑彈命中,後果不堪構想。而且遠射程彈的垂直侵徹威力明顯加強,試驗證明炮彈被上層甲板引爆後,相當數量的大質量高速破片可以擊穿中甲板。1913年8-9月間,海軍將正式試驗報告整理出來,並要求立即據此修正在建和設計中的重裝甲艦。前面已經講到,對“瑪利亞”級進行了修改,而“塞瓦斯托波爾”卻因為即將完工無法再進行大的改動告罷。
“伊茲梅爾”的施工方案還沒有完成,有充分的時間對原設計進行修改。波羅的海廠設計處迅速擬訂了一個改進型,將主裝甲帶加厚到305毫米。這樣排水量會增加大約2500噸,艦體也要分別加長加寬10米和1.3米;同時還要削弱艏艉一些不太重要部位的裝甲,將省下來的重量分配給水平防護。當時格里格羅維奇不在彼得堡,他的副手М_В_布布諾夫自作主張,決定採納波羅的海廠的改進型。後來他將該方案電告尚在克里木的海軍大臣格里格羅維奇,“根據‘切斯馬’試驗結果的改進型已經完成。排水量35800噸,修改設計不會影響工程進度,動力裝置不更換,因此航速將降低0.5節,每條艦造價預計增加300萬盧布左右。”
格里格羅維奇訓斥布布諾夫不該不經過自己同意,就擅自做出如此大的決定。格里格羅維奇還擔心一再增加的預算會招致杜馬的懷疑,他下令立即終止任何改進設計。不過這個構想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俄國無畏艦的發展。1914年7月9日,新上任的海軍參謀長А_И_魯辛中將就明確要求,為黑海艦隊建造一個總隊的主力艦,艦型基礎為“伊茲梅爾”級,但必須使用改進了的裝甲。
1913年12月11日,格里格羅維奇還是同意在小範圍內增加“伊茲梅爾”級的防護:
前司令塔側裝甲從30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頂部裝甲也回響由125毫米增加為250毫米
中甲板從20毫米增加到20+40毫米
裝甲帶內側傾斜裝甲隔板從50毫米增加到50+25毫米
炮塔頂部裝甲加厚到150毫米
為了平衡所增加的重量,“伊茲梅爾”級的後司令塔被取消了,主裝甲板從242毫米減為237.5毫米。同時大厚度裝甲板改為榫槽接合,以分散單塊裝甲板承受的炮彈衝擊力。

總體布置

“伊茲梅爾”級設計排水量32500噸,滿載排水量37000噸;全長223.85米,水線長222.4米,寬30.5米,吃水8.81米;設計乾舷高8.89、6.24、6.49米(艏/舯/艉)。艦體是“塞瓦斯托波爾”的改進型,加裝了首樓甲板以提高惡劣天氣下的適航性能。“伊茲梅爾”級的艦體主要結構由屈服極限為500兆帕的高強度鋼製成,為了降低成本,一些非主承力部件運用了低碳鋼。艦體每側有9道縱牆隔開,其中第1、5和9道為水密牆,龍骨間距1.2米。艦首為破冰型,而過去的一些西方資料記述為球鼻首。引起這種偏差的原因是“博羅季諾”和“納瓦里諾”號的造艦官涅維辛曾經系統地研究了球鼻首的優缺點,並建議在“伊茲梅爾”級上使用,當然這個建議沒有被接受。不過涅維辛後來移居國外,他設計的球鼻首也最終安裝到了法國“諾曼第”級戰列艦上。艦體52-60、78-87和110-120號龍骨側舷裝有U型減搖水艙,水艙通過三重底內的水管連線在一起,在艦艇橫搖時可以增加搖擺阻尼以控制擺幅。俄國造船部自1912年開始研究這種裝置,1913年裝備減搖水艙的“流星”號蒸汽船專門在北大西洋進行了惡劣海情的實際減搖試驗。“伊茲梅爾”級有幸成為第1艘裝備減搖水艙的俄國主力艦,設計人員希望它能把軍艦的擺幅減少1/3,由於“伊茲梅爾”沒有進行過適航,其實際作用不得而知。1915年5月21日,造船部命令將前煙囪生高2米,以防止排煙倒灌影響艦橋工作。“伊茲梅爾”準備安裝8具探照燈,其中前炮塔上的1具是伸縮式的。艦員包括43名軍官,32名候補生和1100名水兵。

武備

“伊茲梅爾”級準備安裝4座356毫米三聯裝主炮塔、24門130毫米副炮、4門64毫米高射炮和6具450毫米水下魚雷管。主炮彈藥基數每管60發(滿載80發),副炮和高射炮每管200發,魚雷18條。
356毫米口徑炮是彼得堡的奧布霍夫斯基工廠設計的,全重83.33噸,全長18491.2毫米/52倍徑,身管長17927.3毫米/50.41倍徑,設計參數相當高。俄國資料聲稱發射747.6公斤穿甲彈時的初速可達823米/秒,同期美國356毫米/L45炮發射680公斤穿甲彈初速為792米每秒,日本的41年式356/L45炮發射673.5公斤炮彈時初速僅為775米/秒。炮身為筒緊式,內膛身管外包覆了4層加強層和被筒。從紙面數據上看,新型356炮基本達到了381毫米炮的威力。可實際情況卻不盡然,據說在這型炮的16次試射中,曾經發生過7次炸膛。356炮只有1層全長增強層,不僅如此,這個增強層還是分成3段套在內膛身管上的。這樣在增強層接口處出出現殘餘應力不均現象,極有可能誘發膛炸。
按照計畫,除了裝備“伊茲梅爾”外,俄國芬蘭灣岸防炮兵也需要這種炮。因此總的訂貨數量為76門,其中40門預定在奧布霍夫斯基工廠生產。維克斯在察里津籌建的炮廠負責剩下的36門。結果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察里津炮廠還沒有建成,奧布霍夫斯基工廠卻已經被陸軍越來越多的訂貨壓的喘不過氣來。而且製造炮身所需要的高級炮鋼也很難迅速的生產出來,於是沙俄把所有的生產任務全部轉包給維克斯。維克斯公司按照俄國設計完成了1門樣炮,但是他們認為炮身強度不足,只敢使用減裝藥試炮,初速為731.5米/秒。這也從一個方面映證了俄國356炮確實存在著嚴重的設計失誤。1916年9月-1917年5月間,維克斯總共向俄國出口了11門炮,其中1門因貨船被擊沉損失掉了。奧布霍夫斯基工廠與1912年生產出了1門樣炮,不過由於戰爭的影響,直到1917年才進行試射。炮塔由彼得堡鋼鐵廠組裝生產全電驅動,+4度實施裝填,射速預計可達3發/分。火炮高低射界-5-+25度,最大射程30000米。1號和4號炮塔尾艙裝有1具6米體視式測距儀,指揮塔頂部有1具5米測距儀。可能使用英國製造的坡倫式彈道解算器或本國研製的艾克森解算器。
副炮仍然為炮廓式,但布局獨具特色。一般認為敵輕型艦艇主要從軍艦兩舷發起魚雷攻擊,為此“伊茲梅爾”級在艦首集中布置了副炮,首樓處炮位看上去象是風帆戰艦的雙層火炮甲板。

動力裝置

“伊茲梅爾”級準備安裝4台高低壓蒸汽輪機,工作壓力17個大氣壓。16座燃油燃煤混合鍋爐和9座燃油鍋爐。1、2號炮塔間的3個鍋爐艙內分別布置3座燃油鍋爐,2、3號炮塔間船體內是4個鍋爐艙,各容納4座混燃鍋爐。外側螺旋槳由衝動-反動高壓機組驅動,內側螺旋槳由反動低壓機組驅動。主機功率66000馬力時,螺旋槳轉速290轉/分,最大航速26.5節。俄國資料稱,當主機過載航速竟然可以達到28.5節。
關於輪機的產地存在爭論,俄國資料認為海軍船廠2艦的主機是從尼古拉耶夫造船聯合體訂購的,而波羅的海廠生產了自己需要的蒸汽輪機。一些西方資料指出,“納瓦里諾”的主機是準備從德國什切青的伏爾堅船廠購買的。戰爭爆發後,德國將沒有交貨的輪機用在了“土蜂”號和“牛虻”號布雷巡洋艦上。
燃料艙一共可以貯存1904噸煤和1974噸重油,最大航速時的續航力為2280海里,比過去的俄國軍艦有很大提高。如此大大續航力也是維持高速戰列巡洋艦戰鬥性能的重要保證。
輔機是6台汽輪和2台柴油發電機組,單台功率均為320千瓦,分別布置在首尾平台甲板位置上的獨立發電機艙內。

防護性能

“伊茲梅爾”級的主裝甲帶厚237.5毫米,另有1層80毫米木製緩衝背板,全長151.2米,布置在艦體兩側35-161號龍骨間。裝甲列板全高5.015米,其中3.375米位於設計水線以上。艏艉列板厚125毫米,木製緩衝板50毫米。28-157號龍骨間布置了薄一些的上層裝甲板,100毫米厚2.89米高。側舷傾斜防破片裝甲有1層50毫米克虜伯滲碳鋼裝甲加1層25毫米鎳合金裝甲組成。水平防禦為多層甲板複合式,上甲板厚37.5毫米,中甲板為主裝甲甲板,40毫米克虜伯滲碳鋼裝甲加25毫米鎳合金裝甲。中甲板從側舷向內延伸的船側板寬1.5米,為25毫米鎳合金裝甲。炮塔側裝甲厚300毫米。頂部150毫米,基座247.5毫米,射擊孔處有1道50毫米厚的防破片護板。司令塔側面厚400毫米,升降圍阱厚300毫米,上甲板以上的煙囪上升煙道圍有1層50毫米裝甲。
“伊茲梅爾”的水下防禦系統比“塞”級艦有很大提高:艦體內有25道橫向防水隔壁隔開,輪機艙內布置有1道縱向水密隔板。雙重船底,間距1275毫米,彈藥庫和動力艙下船底另有1層間隔875毫米的的三重結構。主排水系統有16台水泵,總排量500立方米/時,另有2台排量230立方/時的消防水泵和11台單台排量75立方的活塞式抽水唧筒。
儘管如此,“伊茲梅爾”的水下防護性能還是遭到許多人的懷疑:她的內側防水隔板只有10毫米厚,而且呈傾斜狀態,這樣它更容易被魚雷爆炸衝擊波或破片擊穿;副炮彈藥庫布置在主縱向隔艙以內距356毫米彈藥庫很近,一旦被命中爆炸,造成的嚴重破壞根本無法控制。不過“伊茲梅爾”級比較強大的注排水能力卻是當時西方戰列艦所不具備的。

建造過程

如果能夠如期建成,“伊茲梅爾”將成為當時最具威力的戰列巡洋艦,她完全可以和任何一型德國主力艦抗衡。可惜的是俄國人並沒有獨立完成她的能力。2家船廠還在忙於“塞瓦斯托波爾”級的舾裝工程,原料的缺乏已經初見端倪。根據如此糟糕的形勢,俄國海軍不得不於1914年春重新評價了“伊茲梅爾”的建造計畫。結果是無論做如何的樂觀估計,頭2艘艦的下水期限不得不從4月放寬到10月份。戰爭爆發時,進度最快的“伊茲梅爾”號才完成了43%的船體工程。由於同盟國控制了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入海口,俄國和英國的海運聯繫暫時全面中斷。不過“伊茲梅爾”、“博羅季諾”和“金布恩”號還是趕在1915年下水,但是到年底,戰前從德國訂購的主炮塔圈座滾珠直徑203毫米的大型軸承只有少量交貨。生產356毫米炮塔的彼得堡鋼鐵廠希望從英國或瑞士公司購買類似的軸承,但他們既沒有能力也不願意生產這種東西。結果整個造艦工程就在這十幾具軸承上擱淺了。由於完全沒有能力自行生產軸承,造船部不得不將“伊茲梅爾”級踢入二類造艦計畫,宣告了工程結束。“納瓦里諾”號1916年11月6日的下水決不是意味著情況的轉機:她在船台上的木製支撐結構已經開始腐爛了,為了防止艦體在船台上傾覆,“納瓦里諾”這才下水。
一些不甘寂寞的人們仍然試圖改進“伊茲梅爾”級。1917年初,參謀部和造船部試圖將主炮改為任意角裝填式。工程人員想提高主機的推進效率,於是有人提出改為電動式,還有人大膽放棄了齒輪減速機,將傳動改為弗廷格液力變矩器!
1917年的二月革命幾乎徹底中斷了“伊茲梅爾”級建造計畫,4月28日各艦工程進度如下
艦體、裝甲、主機、鍋爐
“伊茲梅爾”65.0%、36.0%、66.0%、66.0%
“博羅季諾”57.0%、13.0%、40.0%、38.4%
“金布恩”52.0%、5.0%、22.0%、7.2%
“納瓦里諾”50.0%、2.0%、26.5%、12.5%
由於缺乏粗鋼原料,裝甲板的供應特別糟糕。“伊茲梅爾”號的炮塔預期在1919年造好,其他各艦恐怕要拖到1920年了。1917年夏,波羅的海廠工會於廠方達成協定,同意在繼續支付工資的條件下,繼續建造“伊茲梅爾”號。1917年10月24日,臨時政府正式命令立即停建“博羅季諾”、“金布恩”和“納瓦里諾”號。十月革命爆發後,俄共成立的海軍人民委員會命令停止“伊茲梅爾”號的工程。到此為止,“伊茲梅爾”級工程正式終結。

迴光返照

1921年俄共獲得國內戰爭勝利後,開始系統地清點沙俄海軍的遺產。海軍人民委員會認為1艘“伊茲梅爾”號要頂得上2艘“塞瓦斯托波爾”號的戰鬥力。而且就“伊茲梅爾”號的情況來看,確實有希望把它建成。當時“伊茲梅爾”號已經裝上了全部主機和17座鍋爐,大部分副炮也已經安裝就位。對炮塔的要求是最迫切的,彼得堡鋼鐵廠已經基本完成了第1座356毫米炮塔,第2座炮塔完成了90%,剩下2座炮塔的完工率分別為75%和65%。海軍委員會希望能夠立即召集足夠的工人和原料,以求在3個月內恢復工廠的正常生產。這樣第1座炮塔可望於10個月後完工,其餘3座炮塔的預定工期分別為15、20和24個月。不過由於缺乏滾珠軸承,新炮塔將改用傳統的滑動軸承,這樣將會部分增加炮塔旋轉的摩擦力,近而降低炮塔迴旋速度。同時設計師們希望把火炮仰角提升到30度,以增加約2600米的射程,將炮塔前裝甲加厚到406毫米。此前維克斯公司已經為俄國生產了24門356炮,蘇俄希望在於英國關係得到緩解後,將剩下的十餘門買回來裝到“伊茲梅爾”號上。原設計炮塔採用三相交流電機驅動,現在看來這套裝置太複雜,有必要進行簡化,預定工期20個月。為了儘快完工,海軍委員會要求儘可能的沿用“伊茲梅爾”號的原有設計。

結局

1923年5月,蘇聯海軍決定出售4艘“伊茲梅爾”廢艦殼。1923年8月21日,德國的阿爾伏雷德-庫巴侖買下了“博羅季諾”、“金布恩”和“納瓦里諾”號。“博羅季諾”號被拖到不萊梅後解體,“金布恩”號和“納瓦里諾”號則分別在基爾和漢堡拆毀。
蘇聯海軍1925年想把“伊茲梅爾”號改建成航空母艦,主要技術性能:排水量20000-22000噸,全長223.9米;8門183毫米炮,和8門102-127毫米高射炮,4座4聯20-40毫米機關炮;側舷裝甲76毫米,飛行甲板51-64毫米,航速27節。載機12架魚雷機,27架戰鬥機,6架偵察機和5架校射機。
1925年7月6日,陸海軍人民委員李可夫批准了改裝計畫,海軍特別技術委員會估計到1928年可以完工。但1926年3月,根據陸軍的強烈要求,航空母艦計畫被取消。蘇聯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後,“伊茲梅爾”號最終於30年代初拆毀解體。
為“伊茲梅爾”級準備的356毫米炮被改裝成М-1-14型列車炮。衛國戰爭期間,3門М-1-14型鐵道炮編成了紅旗波羅地海艦隊特別岸炮連,打擊了圍困列寧格勒的德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