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咄摩支
- 別稱:伊特勿失可汗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薛延陀
伊特勿失可汗,名咄摩支(在突厥蒙古語中解探馬赤軍)。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侄子,末代可汗。多彌可汗拔灼入侵唐朝,被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領的...
在回紇接管了薛延陀的大部分領土後,許多薛延陀人向唐軍投降。剩下的薛延陀人支持夷男的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詞條標籤: 政治人物 , 君主, 人物 ...
剩下的薛延陀人支持夷男的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以圖恢復薛延陀。但唐朝和敕勒都不表示承認,並與唐太宗派李世勣進攻咄摩支的駐地,指示:“降則撫之,叛...
薛延陀的多彌可汗見勢不妙,逃到阿史德時健部落,卻被回紇兵圍攻,多彌可汗被殺。部眾擁立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可汗向大唐朝廷上書請和,要求駐留在...
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軍投降,薛延陀滅亡。貞觀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
貞觀二十年(六四六)六月,薛延陀多彌可汗被回紇殺死,其地亦被占據。薛延陀餘部,七萬多人西奔,共推舉真珠可汗哥哥的兒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後咄摩支自...
薛延陀部眾七萬多口,立夷男的侄兒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立,敕勒九姓不服。太宗乃令李勣到塞外統一指揮戰事。貞觀二十年六月,李勣僅率二百騎兵到達...
伊特勿失可汗派使者上表唐朝,請求居住在郁督軍山(即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支)北麓,唐太宗同意。 [30]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龜茲(今新疆庫車)國王蘇伐疊死後,他...
[82] 薛延陀餘眾七萬餘口向西潰逃,擁立真珠可汗之侄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遣使上書朝廷,請求在郁督軍山(又作烏德鞬山,即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東支)...
貞觀十九年(645年),薛延陀首領多彌可汗拔灼開始和唐朝大軍作戰。次年,唐軍反擊並打敗拔灼後,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出兵,將他殺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
其後延陀西遁之眾,共推夷男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率部落七萬餘口,西歸故地。乃去可汗之號,遣使奉表,請居郁督軍山北。詔兵部尚書崔敦禮就加綏撫。 ...
右武衛大將軍薛咄摩(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 于闐王尉遲光(伏闍信) 宗正卿李芝芳 光祿卿房光義 並男原州別駕房暉 鹹陽縣丞房曜 衛尉卿房光敏 並男...
多彌可汗逃奔阿史德時健部落,後被回紇攻殺。[81] 薛延陀餘眾七萬餘口向西潰逃,擁立真珠可汗之侄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遣使上書朝廷,請求在郁督軍...
高宗時期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 [2] ...唐武宗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對內平定澤潞鎮叛亂。在位時期藩鎮降服。...
郁督軍山之戰,唐代李鄗擊滅薛延陀餘部之役。貞觀二十年(646年)六月,薛延陀多彌可汗敗亡後,餘眾7萬餘人,共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遣使奉表...
薛延陀的多彌可汗見勢不妙,逃到阿史德時健部落,卻被回紇兵圍攻,多彌可汗被殺。部眾擁立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可汗向大唐朝廷上書請和,要求駐留在...
貞觀二十年(六四六)六月,薛延陀多彌可汗被回紇殺死,其地亦被占據。薛延陀餘部,七萬多人西奔,共推舉真珠可汗哥哥的兒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後咄摩支自...